书城历史逐鹿汉末之我是吕奉先
27698900000004

第4章 高顺

一番大战,吕布和三员猛将战平,,知道吕布是并州刺史丁原的义子,自己等人的少将军,来到这里是为了带领自己等人去河内驻守,兵士们兴奋不已,谁不想带领自己的将军是个猛将?提升大家士气的同时,也就增加了自己战场的存活率,所以从者如云,没多久,八健将已经选定了前往河内的一万兵马。

中军帐中。吕布知道了那大汉叫高顺表字字全忠(没查找到高顺表字,大伙凑合着看看,别太在意。)

而吕布听到高顺两个字的时候就已经内心激动,雀跃不已了,这个日后自己手下的帅才,各种评价不多,但都是正面的评价。高顺也有资格做一个名将,他的部属仅有七百多人,平日的铠甲战具都修缮得精练整齐。每逢战事,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人们给了他的部队一个称号——陷陈营。高顺跟随了吕布,在吕布神勇的光环下,高顺的光彩便暗淡了许多;在吕布的战略眼光下,高顺的才能便打了一个折扣。

高顺也是一个忠臣。他死心塌地的跟随吕布,虽然他知道吕布不会成就大事。高顺经常劝谏吕布说:“凡是破家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手下没有忠臣和能臣,是因为君主不能用人。将军每次的言行举动,都不肯深思熟虑,事后推委于‘失误’,将军的这种失误太多了。”高顺这段话,不仅适用用于治兵理国,对现代企业用人也很有现实意义。吕布也知道高顺是个忠臣,但是他出于种种考虑不能用高顺(布知其忠,然不能用——英雄记)。吕布和郝萌反后,更加疏远高顺。魏续和吕布有亲戚关系,吕布便将高顺的部属全部交给魏续带领,实际上就是夺了高顺的兵权。但有战事的时候,吕布也离不了高顺,还让他指挥他原来的部队去作战,而平日,这些部队归魏续统领。即便如此,高顺从跟随吕布,到为吕布赴义,始终没有恨意怨言。《三国演义》上说,高顺被曹操俘虏后,曹操问他:“汝有何言?”高顺默然不语。然后曹操缢杀了高顺。这段描写很光彩照人,高顺的人格也在他“默然不语”中得到了升华。他没有象张任那样,说出“忠臣不侍二主”流芳万世的言语;没有象陈宫那样,做出激烈的反应,主动慷慨就义;没有像张辽那样,顺应那个时代的处世理念——良禽择木而栖。

历史上对高顺的记载确实不多..但此人,猛将也。客观地评价高顺,将他排为三国中一流的武将应不为过。先来看高顺的地位。在吕布军中,高顺和陈宫一武一文,应算是左膀右臂。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只是吕布的八健将而已。“威震逍遥津”的张辽名满天下,众人皆知;臧霸后来被曹操委以方面之任,袁曹争霸时以类似游击战的战术牵制了袁绍的战略左翼。就是这么两个狠角色在吕布手下当时也只是“健将“,由此可见高顺的厉害所在。这种性格,处事各方面堪称完美型的帅才,却得不到原吕布的重用。

“原来是高将军,我看高将军武艺不凡,个性沉稳,所带领的部下军纪严明,你可愿意岁我一起前往河内驻守?”按下内心激动,吕布拉住高顺双手,两只眼睛露出热情,开口问起了高顺,这么优秀的帅才,更是原吕布的部将,人格当得起考验,怎么会放过呢?自己虽然是现代人,但论起带兵打仗,不要说高顺,张辽了,恐怕就是八健将中的随便一个人就能甩自己一条街。

“末将愿随少将军前往,但有驱策,莫敢不从。”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高顺很爽快的答应吕布,在高顺看来,吕布武艺惊人,身为并州少将军,骑都尉,对自己也看重,一来在吕布麾下和在丁原麾下并没有区别,二来他虽然不善言辞,但并不笨,自然也希望能在有能力能重用自己的人麾下建功立业,进展男儿抱负。但他毕竟不善言辞,虽然不勾心斗角并不代表内心就没追求,没抱负。

“好,我得全忠相助,抵得过雄兵十万,哈哈”很激动,很高兴的吕布拉住高顺不舍得放手。

“少将军……末将何德何能让少将军如此看重?末将……”高顺说不出话了,不懂怎么表达内心被吕布重视的感情。唯有心里暗下决心必定不负吕布的誓言。

“全忠不必多言,稍后等我几位兄弟一起痛饮一番。哈哈”高兴的吕布忘了,忘了高顺,不喝酒。

正要回话说自己不喝酒的高顺,还没开口,八健将已经走进中军帐汇报筛选兵马事宜。

“少将军,兵马整和完毕,各个士气旺盛,士气可用啊。“张辽等人进入中军帐很兴奋的汇报。

“好,做的很好,各位弟兄,高将军,我们即将前往河内驻防,这几年众位兄弟随我吕布走遍大汉各地,入眼都是我大汉百姓艰难存活的场景,每每想起这些,某便不吐不快,如今的朝廷,正需要我等众志成城,一起为我大汉现状做出改变竭尽我等所能,共同辅佐当今陛下再创那汉武盛世,当然这是后话,众位兄弟愿意一直跟随吕布,吕布很感激,在其位,谋其政。就让我等从河内开始,拜托众位兄弟了。”说完吕布面对众人抱拳深鞠一躬。

“如今既然身在军中,也不做女儿姿态,高将军,众位兄弟听命。”不等大家反映,吕布下起军令。

“末将在。”众人还沉浸在吕布上一句话当中热血不已,也对吕布重视自己的态度感动不已之时,听到军令,慌忙应道。

“命高顺为我一万大军主薄,闲时整备兵马,另辖一千兵马组建“陷阵营”,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做我并州精锐中的精锐兵马,陷敌于阵。张辽为我一万大军校尉,领军两千。臧霸等七人为千夫长各领一千兵马。不得有误。”吕布这样安排也是暂时的,现在兵马不多,只能委屈众人大材小用,如之奈何。

“诺”高顺很吃惊,随军主薄,闲时作训主将,还让自己建立“陷阵营”,给“陷阵营”的期望更是高的无可比拟。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顿时升入心头。而八健将除了吃惊吕布对高顺得看中外,并不怨恨,自己等人随吕布多年,这就不是高顺能比的,同时八健将在通过校场对决后也很佩服高顺,其中张辽臧霸两人更是激起压力,这样很好,军中不怕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这是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