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龙帝范:李世民传
2768900000015

第15章 消灭奸雄乾坤一统(11)

首先是李大亮就“顺唐者昌、逆唐者亡”这一命题给张善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忽悠得张善安表示后悔造反、愿意投降。为了表达对张善安的诚意,李大亮一个人骑马渡河到了对岸张善安那里。李大亮见到张善安,像是见了亲人一样,一直拉着张善安的手,当即表示愿意受降。过了一会儿,张善安带着数十名骑兵前去李大亮的军营。李大亮下令只见张善安一个人。两人相谈甚欢,但是张善安准备离开的时候,李大亮却突然六亲不认,把张善安抓了起来。这下惹恼了张善安的手下,下令全军出动,准备攻打李大亮。

李大亮一点不着急,让人告诉张善安的部下说:不是我不让张善安走,而是他一心归降,怕回营之后被你们控制所以不回去,这怎么能怪我呢!

张善安的部下想到张善安跟李大亮之间一直进行的是友好会谈,于是信以为真,大骂张善安不是玩意儿后就散伙了。李大亮知道时机已到,立即下令追击张善安的部下。

以严阵以待的军队追击溃散的兵勇还不是小菜?张善安的将士很多变成了俘虏。

后来,张善安被送到了长安。这次张善安也学乖了,他坚持说自己从没跟辅公祏联系过。结果不但被免了罪,还得到了优待。

在这同时,李唐和辅公祏之间的战斗也没停止过。李唐军所向披靡,直指辅公祏的势力中心丹阳。但在攻打丹阳的战略问题上,李唐的将领们产生了分歧。

问题根源于辅公祏的防御部署。辅公祏派遣冯慧亮、陈当世率领三万水军在博望山驻守,陈正通、徐绍宗率领二万步兵和骑兵在青林山驻防。同时在梁山布置铁锁横断江面,还修筑了长达十余里的城墙,另外又在长江西岸修筑了防御工事。尽管李唐军一路攻无不克,但是冯慧亮却吃了秤砣——铁了心不出战,大有效法李世民拖死对手的那种架势。

但李孝恭和李靖比李世民所有的对手都要厉害很多倍,他们当机立断派人把给冯慧亮运送粮食的道路给截断了。冯慧亮没了粮食,无法再坚守,只能求战。这时候,面对冯慧亮的主动骚扰,李孝恭不为所动,一直躺在床上不起来。

这时候大家纷纷建议说冯慧亮兵强马壮,而且占据了险要之地,很难一下子攻克。应该直捣丹阳,这样冯慧亮等人自然就会溃散。

在李孝恭点头表示同意前,李靖站了出来,表示反对。李靖认为:冯慧亮等人不好对付,辅公祏身边的军队也不会好对付。如果放着不打冯慧亮而直接打丹阳,如果不能很快拿下,就会遭到冯慧亮等人的夹击,倒时就成了真正的夹心饼干,这样就真完了。应该想办法让冯慧亮等人出战,然后一举取胜。但是让冯慧亮出战简直比登月还难。

不过,对于李靖、李孝恭和李世勣这三个天才的军事将领来说,这并不难。这次,他们派出军队中的老弱病残进攻冯慧亮的营垒,同时让精锐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面对李唐的老弱病残,冯慧亮自然是打得酣畅淋漓,这些老弱病残只好开溜了。冯慧亮的军队乘胜追击,一下子就追出了好几里路。追到几里之外,冯慧亮才惊觉:上当了!

因为他们马上就面对着李孝恭等人部署好的精兵,而那群老弱病残的唐军显然是用来引蛇出洞的。

这次双方终于可以面对面地决一死战了。尽管这是冯慧亮极度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很多时候人生的选择就是这样,不管你愿不愿意,该你摊上的一个都不能少。

相信这时候冯慧亮最盼望的就是能保住大部分实力,这样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上天显然是不愿意让他如愿的,因为李唐军中一个人的存在直接给冯慧亮判了死刑。这个人就是杜伏威的养子阚稜。这个阚稜也是年少有为,在军中很有威望。

等到两军对阵的时候,阚稜摘下头盔对敌军喊:难道你们不认识我了?怎么敢来跟我作战!阚稜这一露面,很多原来他的老部下就不愿打了,有的甚至在战场上就直接向老上级行礼了。

有了这么多的意外惊喜,唐军自然是大获全胜,唐军乘胜追击,取得了显著效果——博山、青林两地的防御工事被唐军攻克,冯慧亮、李正通逃回丹阳,冯慧亮的部队损失一万多人。这下,唐军就可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地直逼丹阳了。

辅公祏这时可慌了神,率领部队放弃丹阳城,准备向东到会稽跟左游仙会合。李唐军能这么轻易地让辅公祏离开丹阳?李世勣的步兵负责追击辅公祏。这是项虽然光荣但是不怎么艰巨的任务,因为不用唐军动手,在漫漫前路没有一丝光明的前提下,辅公祏的将士自动地锐减,到了句容,就只剩下可怜的五百来人了。

果真是墙倒众人推。

而且,在那个时候,英雄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主子,眼看着跟着辅公祏已经没有什么前途,他手下的将领吴骚等人就动起了歪脑筋,准备把辅公祏抓起来,投降。辅公祏是老油条了,马上察觉到空气中的不忠诚的味道,妻儿老小都没来得及带就慌忙逃走了。

但刚到武康,众叛亲离的辅公祏就遭到当地人的攻击,结果西门君仪战死,辅公祏被生擒。辅公祏被送到老巢丹阳处死,他的死党随后也全部被杀,李唐的又一个对手被平定了。

接下来的奖惩自然也是因人而异的。李孝恭被任命为东南道行台右仆射,李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不久李渊下令全国撤销行台,李孝恭就成为了杨州大都督,李靖成为了长史。同时,李靖被李渊称赞为萧铣和辅公祏的克星。

而阚稜也算有功,待遇却是完全不一样了。

在李孝恭没收辅公祏一党的土地时,顺带把阚稜和杜伏威、王雄诞三人在江南的田地、住宅没收了。这下阚稜怎么肯干,就向李孝恭“讨说法”,结果惹恼了李孝恭,被李孝恭以勾结辅公祏的名义给杀了。而他的养父——杜伏威本人也在老哥们辅公祏之前就死在了长安。而且,就在孝恭平定辅公祏之后,将辅公祏以杜伏威名义起兵的情况告诉了李渊,李渊下诏抄了杜伏威的家。

可以说这父子俩死的真是有点冤枉。

一统中原

到现在为止,李唐的统一之战基本可以告一段落,统而观之,在隋末大战乱中,先后有李密率瓦岗军称雄于黎阳到洛阳之间,自称魏公,号为四海盟主,在他极端强盛的时候,却被王世充击败。李密无奈只好率领残部归降大唐,但是后来因为叛逃而被唐军杀了。

薛举、薛仁杲父子割据陇西,自称西秦皇帝,尽管李世民在对付这对父子的战争中曾吃了出道以来的唯一一次败仗,但是后来使用疲劳战术,成功拖垮了薛仁杲。

刘武周割据马邑,跟突厥可汗狼狈为奸,后来得到大将宋金刚,败在李世民的手下。

王世充和窦建德分别割据东都和河北,自称郑皇帝和夏王,但是李世民一箭双雕的妙计将二人一举打败。

刘黑闼以为窦建德复仇为名义兴起义兵,自称汉东王,先是被李世民率军歼灭了他的精锐主力;尽管后来得了突厥的支持,最终还是被李建成平定了。他的同盟军徐圆朗在刘黑闼死后也成了秋后的蚂蚱,没有蹦跶几天。

李轨割据凉州,自称凉皇帝,被李渊的内线安兴贵成功打入内部,忽悠不成的前提下,与他的哥哥安修仁一道发动兵变,将李轨活捉,凉州天下太平。

萧铣割据江陵,偏安于江南,自称梁皇帝,被李靖和李孝恭这对黄金组合平息。

还有高开道割据渔阳,自称燕王,部下响应大唐,发动反叛,高开道穷途末路而自杀,于是渔阳平定。

有朱粲流窜于山南,自称楚皇帝,以吃人肉著称于世,后被各地豪强攻破,先投唐,后投郑,东都平定后被李世民诛杀。

有李子通割据江都、海陵,自称吴皇帝,被杜伏威派大将王雄诞率军平定。

有辅公祏诈称奉杜伏威之令起兵,自称大宋皇帝,被李靖率军平定。

经过多次战争后,中国重新统一在大唐的麾下。虽然死伤了很多的民众,毕竟民众终于可以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不必再担心今天的安定会毁于明天的战乱。在这些平定战乱的过程中,李世民当之无愧的是第一功臣,这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所不能与之相媲美的。而且,李世民通过与突厥议和的郑元踌和颉利可汗通了信,送给他大批珍宝财物。见了钱颉利可汗自然是十分高兴,回信表达了对秦王威名的仰慕。于是双方通过书信结为盟好,约定在有急难时相互援救。这就成功稳住了突厥。

就在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的时候,大唐内部,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渐渐凸显,逐渐演变成长期、剧烈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