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人都能成功(智慧生存丛书)
2751000000094

第94章 管理者如何树立威信

喜鹊到处自诩:“我是直筒子性格,心直口快,爱讲真话,从来不怕得罪人。”的确也是如此,喜鹊碰到不顺跟的,总爱唧喳一通,指责一气。比如,见了猪,他要斥责:“光吃不干的懒家伙。”见了狗,他要嘲讽:“尾巴卷上天的东西。”见了驴,他要戏谑:“蠢货,推磨还要蒙眼。”见了麻雀,他要讥笑:“小不点儿,能把人吵死。”……

有一次,乌鸦总管大人下来巡视山林。喜鹊一听到了这个消息,赶忙飞向前,笑脸相迎。

喋喋不休地恭维乌鸦:“总管大人,我们太想念您了。见到了您,真幸运。总管大人,您的羽毛真美,你是天下最漂亮的鸟。总管大人,您的歌儿真好听,您堪称鸟王国的最佳歌星。”

乌鸦总管走后,一群鸟民围拢上来,七嘴八舌质问喜鹊:

“爱讲真话的先生,今天怎么不讲真话了?”

“乌鸦的羽毛真美吗?”

“乌鸦的歌儿真好听吗?”

喜鹊窘态百出,支支吾吾,答不出一句话来。公正的猫头鹰出来替喜鹊做了回答。“喜鹊先生,恕我直言。你的所谓直筒子性格,爱讲真话。有对象哇!在于自己无利害关系者的面前,你什么都敢说,什么都能说;一旦到了关乎自己厉害的对象面前,你就不敢讲真话了。”

喜鹊的做法是虚伪的,典型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最后落得名声扫地,人见人骂。

管理者如何才能树立自己在下属面前的威信?其中一个重要的素养就是言行一致,讲信誉。李嘉诚说:“坚守诺言,建立良好的信誉,一个人良好的信誉,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有的主管很喜欢在属下面前标榜自己,其目的是想为自己在下属面前树立一个美好而又高大的形象,这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如何去坚持不懈地维护这个形象,是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比如,一个上司在公司会议上表明自己的观点,说自己最重视的原则就是尊重,接着摆出自己当年的事例加以说明,而且还提倡员工要尊重上司,结果,会议中就粗暴地打断了一个下属的谈话,这样的主管在员工心目中是毫无诚信可言的。管理者要做到诚信并不容易,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绝不朝令夕改。

领导下命令,是一门学问。下命令的目的,就是让下属去执行的,而不是显示你权威的工具,所以是开不得半点玩笑的。朝令夕改,是领导下命令的大忌,这样做很轻易就把自己的形象损失殆尽,今后再下命令的时候,员工总会感觉模棱两可,迟延执行,等待着最后的决议,很容易误事儿。

2.绝不轻易许诺。

作为主管,一旦对下属许下诺言,就要想方设法去实现。因为在普通员工心里,自己的上司是具有权威性的,所以认为上司的所说的话是有分量的,尤其是许诺,更成为员工的一种寄托。如果主管拿许诺来开玩笑的话,无疑在精神上是对员工一种最巨大的伤害。因此主管的地位在员工心里就会随之荡然无存了。

3.绝不夸夸其谈。

管理者要想在下属面前获得威信,最主要的是要让员工认可自己,也就是心服还得口服。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你绝不能在员工面前夸夸其谈!用事实说话,是最好的办法。如同在下属面前推销自己一样,诚信是第一位的,如果有事儿没事儿,总和员工大谈特谈自己的光辉历史,不但不利于员工认可你,反而增加了员工对你的信任,一个人的诚信一旦出现了危机,那么,这个人的品质也得到了否定。然而,有的领导在自己的下属面前确实忍不住要夸自己几句,这个时候,最好能够忍住,不为别的,为了你的形象,管住你的嘴巴!

管理是一门科学,努力追求,善于运用这门科学,对于从事学校管理者来说,往往能使自己的管理有道,工作得心应手并卓有成效。同时管理也是艺术,特别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因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情感管理的核心是在实施对人的管理过程中,重视受管理者的需要,尊重人的尊严、潜能和价值,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先进管理理念。其主要方式有四种。

行为感人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校管理者在从事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注重自身形象。行“不言之教”,注重仪表和行为的审美,情操的陶冶,品德的修养,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其次要严于律己。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贪不占,不赌不奢,不铺张浪费,不大吃大喝。“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具有自尊守节的廉洁魅力。三是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教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好。要求教职工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心理润人

学校管理者要善于了解每个教职工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业务水平、生活习惯。掌握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理解教职工的所急、所想、所愿。实行怀柔之策,以赢得教职工的信赖、支持。管理者要淡泊名利,把名利奖给教职工,尤其是要奖给那些有突出的专业技能,为学校工作和教育事业能吃苦奉献的教职工。使教职工感到在这样的管理者手下工作,非常自豪和乐道,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要宽容大度。“宽则得众”,“仁者无敌”。对于个别教职员工的违规现象,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要讲究处理矛盾的艺术性。要善用激励策略。采取“全体激励”和“全程激励”的方式。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先进,激励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全体。要正确对待有不同意见的教职工,包括对那些与管理者持不同意见的教职工不排斥、不刁难、不歧视,不打击报复,使他们在思想上放下包袱,在心理上保持平衡,为学校工作和教育事业释放最大的能量。

真情动人

首先学校管理者要有一颗平常心,不居高临下,不靠权威。使教职工深感学校管理者是知己,虽是上下级,但无隔阂。敬业精神,肯吃苦,愿奉献,创造性开展工作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其次学校管理者要能够真情付出,真心实意地为教职工着想,从小事入手,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不哗众取宠。要多关心教师的成长,想方设法地为教师创造进步和成功的机会。

作风催人

学校管理者应是一个爱岗敬业的人。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学校管理者应是一个作风民主、真抓实干的人。学校是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教师队伍是思想素养和文化水准相对较高的群体。学校的管理者要具有勤于治学,教育教学改革者风范,更要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教育理念和民主作风。学校管理者还应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重礼节、守信用、说实话、办实事、不圆滑、不投机、不推诿。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作风去感召、激励、催奋教职工,使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充分发挥他们教书育人的才能和创造性。

企业里也要有像狼一样严格的等级制度,当然企业里的严格等级不是说要用官本位的态度来管理,严格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树立统一的纪律和领导权威。这是一个团体能够高效运行的最根本保障。严格的纪律前面已经阐述,这里我们来看看领导的权威问题。

领导者通过自己与下属之间的“互动过程”,有效地协调子系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树立领导权威,促进了系统的有序化,这是现代领导的本质所在。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领导有威信的基础之上,否则,没有权威就不能做到令行禁止,有话没人听,该办的事办不了。该禁的止不住,那整个企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那么,领导者权威怎样塑造呢?首先,领导必须从自己出发,了解什么是好领导,这是服众和树立威信的第一步。

有人曾形容好领导要有四“子”即:刀子、斧子、鞭子、抹子。“刀子”,象征领导的权力,像将军的佩剑,能显示领导者的锋芒。没有锋芒的领导就没有威严,注意适当运用“刀子”的领导就显得厉害,就能压得住阵脚。领导者,有权力,就有“刀子”。会用“刀子”就是会用权力,不会用“刀子”或不敢用“刀子”的领导者是窝囊官。当然用“刀子”要适当,尽量不要“大开杀戒”。有些时候杀一做百,“杀鸡给猴看”就行了;有些时候利剑出鞘,寒光逼人,起到震慑警示作用,提醒一些随波逐流者明辨是非,迷途知返,就解决问题了,不一定非动真格的。但该动真的就必须动真的。真刀实砍,以显示工作的力度和领导的权威,以促进工作顺利进行。

“斧子”象征领导作风果断。一个领导者没有魄力,就拿不起“斧子”,就果断不起来。没有魄力的领导,就是缺乏“斧子”这样一种工具。“斧子”是处理急事、难事不可缺少的工具。用“斧子”来处理矛盾,不仅表现出领导者的果断,而且也表现出领导的力量和权威。当领导不可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必有后患;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断不断,终身遗憾。当领导的要敢用斧,善用斧,要像黑旋风李逵那样,挥动双斧,披荆斩棘,用斧头劈出一个新局面、新天地。

“鞭子”就是“鞭策”,当领导的有时好比在赶车,扬鞭策马,鞭子要响。“啪啪”甩上几下,吆喝起来,让马儿快跑。但作为一个领导者。绝不能从思想深处把员工当成马儿,自己高高在上。领导者的“鞭子”要甩得响响的、硬硬的,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企业的工作生机勃勃。人有一个弱点就是惰性。马儿听不到鞭响,就可能要偷懒;人听不到号召,就可能要松劲。领导使用“鞭子”就是要发挥激励和警示作用,让属下令行禁止。因此,对于每个领导者来说,“鞭子”要拿在手,时常甩起来,激发员工的兴奋点,催促员工尽最大力量搞好工作。

“抹子”是四把工具中唯一的软工具,作用是理顺关系,调整情绪,化解矛盾,处理面上的工作。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一些摩擦或矛盾,发挥一下“抹子”的作用,通过谈心,互相通气,增进了解,问题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情就抹平了,矛盾就缓和了。这样就能保持团结稳定的工作局面。“抹子”。是求和睦、求团结、求稳定的一把特殊工具。四把工具代表了四种不同的工作能力,好的领导者一般都具有这样的能力,这是树立威信的第一步。接下来领导者还要以身作则,认真负责,狠抓落实。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比如说遵守时间问题,看起来是件小事,其实不然。如果要求下属八点来,管理者只能提前十分钟到,若八点十分以后领导才来,只这一条,领导者就会威信扫地。你敢八点十分来,他就敢九点以后才来。凡事认真不起来,严格不起来,清楚不了糊涂了,就成为管理上的天敌。

无论多大的事一般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这种做法永远也树立不了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