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世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2750400000004

第4章 恰到好处展示你的能力(4)

范德·比尔特先生很严肃地对他说:"谁说没有关系?你要知道,能否准时赴约是一件极紧要的事情。就这件事来说,你因不能准时已失掉了拥有你所向往的那个职位的机会,因为就在那一天,铁路部门已接洽了另一个人。而且我还要告诉你,你没有权利看轻我的20分钟时间,没有理由以为我白等你20分钟是不要紧的。老实告诉你,在那20分钟的时间中,我必须赴另外两个重要的约会,我也不能让别人白等。"

准时、准时、再准时,这就是恰到好处

已故的金融大亨摩根把每一个钟头都看成1000美元。许多年轻人处世经验少,吃亏也少,所以尚不知守时的重要,对于摩根每分钟是1000美元的话可以不以为然,但是想没想到,也许到了某一天,你就觉得自己的时间和摩根的时间一样值钱,甚至比他的更有价值。

要做到守时,就要养成对任何约定的事都按时办的习惯。准时的习惯也像其他的习惯一样,要早日加以训练。纳尔逊侯爵曾经说过:"我的事业要归功于总是提早一刻钟的习惯。准时是国王的礼貌、绅士的品位和商人的德性,也是处世交友的规则。"

改变自己的错觉

你的目光往往决定了你的行为,有些人处世失败,是败在自己的错觉上。那么,怎样改变自己的错觉而恰到好处呢?首先要了解目光陷入的误区,然后针对不同的误区,找到精神的出口。

第一个误区是:喜欢用自己的弱点同别人的优点比,用自己的失败跟别人的成功比,由此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永远不如别人,心甘情愿为他人做嫁衣,同成功、幸福永远拜拜。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强势和弱项,过分夸大自己的弱点,选择自己的弱项,你就会给自己贴满无能的标签。如果一个天才认为自己是一个侏儒,那么他就会真的成为一个精神上的侏儒。

一个人目前的整体能力是不是很强,这一点倒不大重要,因为自我评价将决定自己的努力结果,将决定是否成为大能者。一个自信心很强但能力平平者所取得的成就,往往比一个具有卓越才能却自暴自弃者所取得的成就要大很多。

第二个误区是:按别人的评价决定对自己的评价。

别人的评价经常是情绪化的而不是理智的,因而这种评价也是盲目的。如果我们按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将会陷入迷局。

有一位画家把自己的一幅佳作,送到画廊里展出,他别出心裁地放了一支笔,并附言:"假如您认为这幅画有欠佳之处,请标上记号。"结果这幅画被标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

过了几日,这位画家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去展出,不过这次附言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次取回画时,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都换上了赞美的符号。

画展里的这种情况,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同样的事,同样的人,常常会得到不同的待遇,某些人眼里的天才,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却被视为蠢才;某些人眼里的英雄,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却被视为懦夫。这并不奇怪,因为每一个人的眼光各不相同,理解事物的角度也不尽一样。

所以,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眼光,应该冷静、理智地认识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给自己以积极的评价,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自己,才能操纵自己的命运。

一个人不可能事事精通。样样出众,但在某一方面非常突出。技艺超群就是人才,就可能在这个强点上获得成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着意培养优势、强项,有助于为自己创造机会和把握成功。所谓优势,主要指个人学识技能上优于他人的实力。它既包括生理上的特长,又包括技能上、学识上的优势。一个人如果具备其中的一项、两项或更多项,就可能形成自己的某种优势或综合性优势,这样一来他在事业上的竞争力就大大地增强了。

所以,为了捕捉机遇,你必须有超前意识,要有目的地发展优势,培养强项。当自己拥有多项优势时,也不可能全面出击,面面俱到,应对自己进行设计,抓住重点优势,在最可能出成绩的项目上下苦功夫,以形成真正的优势。

对自己不具有的才能,不必忧心忡忡,只要挖掘自己所具有的就行。

英瑞杰是美国商界的传奇人物,他曾被人认为是个能力非常差的人。23岁那年他服兵役,被派往越南"蓝波补给兵团"负责燃料供给。32年后,英瑞杰执掌重组整合的美国百事王朝,其麾下的百事可乐、菲多利、纯品鲜果汁等营业收入连年飙升,稳固了其《财富》全球500强地位。

华尔街的投资家们曾经对英瑞杰的百事公司不屑一顾,甚至漠视百事公司的一系列变革。日中天的必胜客、肯德基等餐厅业务在1997年从百事公司分离出去。

走吧,都给我走!英瑞杰说。他决定让百事罐装行业独立上市,并斥33亿美元巨资收购鲜榨果汁饮料的领先品牌--纯品,形成集菲多利小食品、百事可乐软饮料和纯品果汁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

这样,100年历史的百事公司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瑞杰的新模式使百事公司的纯利润大幅度提升,营业额也从10%提高到。15%,投资回报率从15%跃升为20%。百事公司1988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有雅量的公司"。英瑞杰只是把主战场放在自己完全可以支配的领域,这意味着放弃在海外每个市场与可口可乐你追我赶的自杀性竞争。收缩与扩展是相对的,收缩是为了扩展,集中优势兵力在自己的主战场扩展,他获得了成功。

从英瑞杰决策的眼光看,他把能力重新整合,悄然间占据了美国三个顶级饮料品牌中的两个席位,其中部分优势品牌的销售额已经超过竞争对手,利用的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战术。

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对自己的优势都应进行一番设计,真正认清了方向,加以精心培养,就可以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取得成功。

选准方向,劣势可以转为优势

初开车的朋友,都有过这种感受:当车驶上立交桥时,望着纵横交错的道路,会茫然不知所措。如果选错了路,下一个出口不定在什么地方,想到达目的地,就要多费曲折。

其实人生也是这样。今天你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下一步该迈向嘲里。方向正确,永远比跑得快重要。条条道路通罗马,也通向任何你并不想去的地方。选错了方向,哪怕你奔波劳碌,不眠不休,终其一生,也不能到达你向往的乐园。反之,只要方向正确,你根本用不着那么辛苦,也能比别人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位研究人员用纸做了一个纸筒,里面仅能容纳几只半大不小的蝗虫。

他捉了几只蝗虫,投进纸筒,结果它们在里面拼命地挣扎,最后全部死在了里面。

蝗虫虽然有铁钳般的嘴和强壮的大腿,却只知在细长的纸筒中横冲直撞,不知一直向前,就可从另一端爬出。

研究人员又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纸筒顶端放进去,然后挡上这一端,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时间,小青虫们就一个接一个地从纸筒的另一端默默地爬出来。

蝗虫的死是因为它们方向感不强,当它们遇到困境时,不知道去寻找一条生路,只知道不停地挣扎、挣扎,结果只有死路一条;而青虫恰恰相反,它们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所以它们活了下来。

许多人也同蝗虫一样,他们虽然有良好的自身条件和优越的外部环境,可他们东奔西跑一生,终究无所作为。因为他们方向感不强。当他们遇到困境,或事业陷入僵局难以突破时,他们以为需要勤奋、知识和经验,于是付出百倍努力,去获得这些素质。而事实上,他们什么也不缺少,需要的只是一个方向,一条正确的道路。

为什么这样说呢?当你在工作中业绩不佳时,你缺少的也许不是能力,而是一个充分发挥能力的环境;当你努力表现却不获重用时,你缺少的也许不是勤奋,而是一个知人善任的老板。这时候,你让自己变得更有能力或更勤奋,又有何益呢?

所以,一定要搞清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从原因出发,向目标前进。这是选定正确方向的要诀。

有人说,优势就是优势,劣势就是劣势,它们之间是对立的关系,它们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处于优势的人总比处于是劣势的人强,强者也总是处于优势地位。其实,有时候人的劣势未必就是劣势,也有可能成为优势。

有一个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于是他拜了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尽管他学得不错,但是他师傅却自始至终只教他一招,而且对他说:"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后来,师傅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竟真的仅凭那一招就轻轻松松地进入了决赛。决赛的时候,对手是一个比他高大、强壮的人,虽然一开始时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但是当他一使出那招时,他就制服了对手,而且赢得了冠军。或许很多人都会问:"那一招真的那么厉害吗?那一招真的能使一个失去左臂的人赢得柔道冠军吗?"小男孩也同样感到奇怪,他就跑去问他师傅,他师傅告诉他:"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惟一的办法就是对方抓住你的左臂。"所以,小男孩最大的劣势就成了他最大的优势。

这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劣势也可以转变成优势,尽管某些方面不如人,但是可以想办法来弥补劣势。人生在世,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也应该相信自己的实力,毕竟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又有谁能相信你呢?尽管优势与劣势是一个对比的关系,但是,你搞清了自己能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方向对了,那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你在这方面的能力就会一日比一日强,从而改变了劣势,成为优势!

被人利用也是种价值

我们常常担心被人利用,实际上对于处世交往,我们应该善于创造被人利用的价值,乐于被人利用。

例如耐克公司,作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制鞋企业,但在全世界没有一家制鞋厂。该公司有一个理念:在帮别人赚钱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怎么帮别人赚钱呢?生产企业最需要订单,给你订单,并且较多让利,就是帮你赚钱。耐克经常想的一个问题是,你跟耐克公司合作是否能赚钱。尽管让给别人的利多,自己的利就少了,但耐克维持了大生产、大协作、大市场、大流通的运行格局,自己赚的也必然会多。假如耐克自己办鞋厂,从买地皮、建工厂、购买设备原料和培训员工做起,不但投入多,且耗时长。而委托别的企业加工,只要预付定金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做到投入少,见效快,利润率和回报率也必然会大幅度提高。

耐克公司的做法可以引用为我们处世的经验和方法。

台湾威京总部集团主席沈庆京的处世观点就是:创造人生被利用价值。并且他恰到好处地处理了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他早年坐过牢,出来后断然脱离帮派,当了异国外劳,跑了两年多的船。1974年,27岁的他返回台湾,准备"河海航行人员特考",等待放榜的4个月,到报关行当差。3年后,他因缘际会,成了台湾纺织品配额大王;又过10年,投身金融市场的他一跃成为台湾股市四大天王之一。

在奋力打拼的年代,沈庆京最感到被利用的价值的是他被鲍朝枟云利用。1977年,他在赢得岛内纺织界"配额大王"名声后,是年结识了中兴纺织老板鲍朝标先生。这位来自江苏较小沈年长38岁的前辈,热心、讲义气,对朋友、晚辈处处给予鼓励与帮助的气度,让小沈相当折服。

"我初闯商场的那些年,鲍伯伯不仅不理会外界对我出身背景的蜚短流长、恶意中伤,对我这个后生晚辈倍加关切,更以种种机会鼎力玉成我的事业,直到1989年过世为止。如果没有他老人家的慧眼发掘,就没有今天的我,也没有现在的京华城!"他说。

回想自己从年轻时坐牢到毅然回头,他说,在工商界艰辛奋斗将近30年的历程,觉得还称不上成就了如何的大事业。但不管如何,却也坦荡地表明:一个人在他面对人生种种困境与挑战时,一要有不向挫折妥协的决心与努力;二要乐意被人利用,去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如果你觉得被人利用好不服气,那你就关起门来孤芳自赏吧。

看《三国》的人都知道,那些英雄豪杰,到处投奔别人,就是为了被人利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学有所成之后,进入社会,寻找工作,就是主动地找人利有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在公司中,你个人存在着被利用的价值时,便代表你有一定的行情,同时也有了施展的舞台,可以展现利人利己的成绩。换言之,"被利用"代表了"被肯定"。"创造被利用"则更多了主动性、主控性和积极性三大精神。《孙子兵法》中有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教战守则,其意思是说,依我的想法支配敌人,而能自由进退,不受敌人支配。这当中有两个原则,一是主动,一是机动。要支配敌人、主控情势,必得处处主动。要不受致于敌人,必时时机动。主动加上机动,便能改变敌我相对的力量关系取得胜利。

相对于"创造被利用的价值"中的主动性,我们发现许多人常常一厢情愿地期待别人的给予,甚至别人的指示,而不知如何强化自己的服务。旧式的忠诚只不过反映出自己无法自立的依赖心理。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己,以获得消费者高度满意为己任,这才是鹰派的同仁,而非缺乏积极性的鸽派。

站到有经验的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