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考致富(智慧生存丛书)
2748700000087

第87章 人祸在所难免(1)

社会的纷纭复杂也使得人类生存不易。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舞台构成了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人生活在其中当然就要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与自然同人类的关系相似,它既有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人们不断完善的积极的一面,也有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活动进行不合理“摆布”的另一面。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社会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家庭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亲切的字眼。一般来说,人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家庭生活体验和感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家庭作为人们生活、休息、工作、娱乐的重要场所,给人以温暖,身居异地的人们总是会感到“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无论什么人都是非常重视家庭生活的。作为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家庭与民族、国家、阶级等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不同,它是以两性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前提的,是以两性的结合、延续后代为特征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既然家庭中存在着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那么,家庭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必然是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即我们通常讲的家庭教育。中国的家庭教育从古至今一直都在社会生活中处于突出的地位,这是由我国自然农业经济模式和古老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对子女要么是缺乏教育,要么是教育不当,这就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马克思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庭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中国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这都说明作为一家之主的父母,必须而且应当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纵观古今中外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成长道路,几乎都与其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息息相关。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流芳千古。先贤孟轲和一代名将岳飞之所以能成为他们生活时代的杰出人物,不能不说和他们所接受的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影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代历史上,也有无数革命者是由于受家庭、父母及其他长辈的影响和思想熏陶而倾向革命、投身革命的。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促使人健康成长,反之,则会误导和限制人的正常成长。亲缘关系既可以对人的发展起到帮助作用,也可能干扰人的正常发展轨迹。在中外历史上,有不少人因为受到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亲戚关系的拖累和干扰而放弃原则,从而导致政治、工作上的失败。在现代社会,也有人因为子女和亲戚拉关系、走后门,从而败坏社会风气,甚至身败名裂,遗恨千古。家庭对人的限制作用还表现为它以沉重的负担拖住人前进的步伐。来自家庭的负担不仅有物质上的贫穷,还有精神上的枷锁。在缺乏感情的夫妻生活中,一方给予另一方的只有精神上的奴役和摧残,因为其中一方的自私自利和固执而爆发离婚大战,更会严重地干扰双方的工作和生活;由于婆媳关系处理不好,做丈夫的两头受气,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些都会成为沉重的精神负担,使人疲于应付家庭矛盾的处理,无暇顾及事业,或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时间来摆脱家庭的拖累和烦恼,从而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人在事业上、工作上的失败。在一个残缺的家庭或父母行为不端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心灵上受到创伤,会生成不健康的人格,向着反社会的方向发展。他们懒于学习,不求上进,形成错误的人生观,甚至违法犯罪,在人生的道路上刚刚起步时就成为失败者。

少年犯尹某,父母长期感情不和,结婚18年,竟闹了16年的离婚。一吵架,母亲就搬回娘家去住,父亲则卷起铺盖住进单身宿舍,家里就只剩下尹某孤零零的一人。他小小年纪,不仅因为父母的争吵感到痛苦和不安,而且生活没人照顾,确实存在困难。穿衣、吃饭没有钱的时候,他就向同学借,借钱容易还钱难,还不起就只好骗,骗不到的时候就只有偷。以后,他结识了一些有流氓习气的孩子,常和他们聚集在家中胡闹,从相互传看黄色淫秽书刊发展到强奸犯罪。直到这时,尹某的父母才认识到破碎家庭的危害,他们说:“我们夫妻闹矛盾,断送了孩子的前程,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几年前《法制日报》周末版以《老贼今年12岁》为题叙述了一个12岁少年,因父母离异缺乏管教,从天真无邪的孩子堕落为窃贼的过程。

5年前,老贼的父母感情破裂,三天两头地闹矛盾。于是,父亲一气之下外出行医,母亲也赌气回了娘家,刚上小学的“老贼”被丢在家里,跟着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开始,哥哥姐姐见弟弟没人管、没人问还同情弟弟,就一味地宠着他,使他渐渐养成恃强凌弱的坏习惯。后来,因为他总是在外面给哥哥姐姐惹来是非,哥哥再也忍受不了,开始以拳脚相待。时间久了,老贼在家也感觉不到温暖,就离家出走去寻找精神寄托,最终荒废了学业,并跟一些不三不四的入学会了偷窃。

一天中午,老贼胁迫一名儿童到某商店偷窃,得到500元现金以及一些食物,被营业员当场抓获。在派出所人员的讯问下,老贼交代自己从9岁时就开始偷,一般是把偷来的东西换成食物全部吃喝掉。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共作案30余起,盗窃赃款1万余元。次数之多,窃款之巨,使得邻居们都称他为“老贼”。

还有一个6岁的偷盗高手,也是因为父母离异后缺乏管教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的。6岁的他曾多次在银行办公大楼和菜市场等地行窃,先后窃得2000多元。在10月中旬旅游季节的短短五六天时间里,他在某公园的摄影点,趁着工作人员不注意,共偷走营业款2万多元。

6岁的孩子怎么会成为偷盗高手呢?原因并不复杂。他两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法院将他判给了父亲。他的父亲曾经因为偷自行车被劳教过多次。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他很快就“练就”了一番“精湛”的盗窃技术。

小小年纪就走上了犯罪道路,实在是很可悲。从两个孩子都是将偷来的钱用以吃喝,可以想见他们得不到父母的疼爱,甚至不能在温暖的家里,在舒适的饭桌前填饱肚皮。民以食为天,通过盗窃,用不义之财谋取吃喝,恐怕是这两个尚无谋生能力的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初衷。倘若当时他们的父母能够给他们以关心和疼爱,就不至于让他们为了生存而偷窃;或者即使他们沾染上了小偷小摸的习惯,父母能够及时地帮助他们纠正,他们也就不会成为真正的贼了。但现实的情况却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却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对他们的子女,既没有关心也没有教育。相反,为了个人的婚姻,他们不惜以孩子的前途和命运作为代价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近年来,受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夫妻之间以“感情破裂”为借口闹离婚的事情已逐年增多,因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等原因造成夫妻反目的“不和谐”家庭也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幸的家庭不仅埋葬了当事人的幸福还给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投下了阴影,而后者是最可悲的。

“我现在真的想有个家,能有人关心我,让我上学。”年仅13岁的苏汗坐在记者面前,嘴里喃喃地说着。自从母亲3年前因车祸去世,一年后父亲因犯罪入狱,他已经在北京城里流浪了两年。

记者在翠微大厦附近见到苏汗的时候,他穿着一条脏兮兮的牛仔裤,正坐在一家书店门前。干瘦干瘦的他不说话的时候看上去像个“老江湖”,一张嘴,语气中就显出他还只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他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记者是帮助穷人的。我现在没钱了,你能不能给我点钱?”

记者领着他来到一家冷饮店。问起他的生活现状,苏汗自己倒不觉得有什么难以启齿:“要饭呗。有时候去餐馆里吃别人的剩饭。晚上睡在街上。”他提到,半个月前,曾有人收留过他一段时间,因为自己不听话,人家说了他几句,他就又跑了出来。但是有家总比没家好,感觉大不相同。一个家得而复失之后,他才更觉得自己需要它。“要是再能有个家,我肯定听话,不给别人添麻烦。”苏汗很急切地看着记者。

记者找到了曾经收养过苏汗一段时间的李俊先生。据他介绍,这个孩子从品质上来说是很好的,从来不偷不抢。“在这种环境中呆了两年能守住这条道德底线也是很不容易。那几天我把家里的钥匙都交给了他,零钱就放在桌子上,他从来不动。我收养他之后,他问我能不能再多收养几个,他说,周围还有几个卖花的小孩和他差不多同样可怜。但这个孩子特别爱惹事,得罪了好多人,我一管教,不知怎么就伤了他的自尊心,招呼也没打就走了。”说起孩子的未来,李先生充满了担忧:“他现在还能坚持得住,不干违法的事情。可环境是能改变人的呀!他还能清白多久?没准我下次见到他,他就已经变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果不够,子女会感到痛苦,但过分的溺爱,虽然也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溺爱型教育主要表现为家长无原则地娇惯子女,对他们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尽量满足其物质上的需要,以博得其欢心和回敬。至于对子女的错误行为,他们则姑息迁就,甚至包庇、袒护,而不注重说服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注意培养子女的劳动习惯,一切事情都替子女安排好,让他们坐享其成,只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有一些家长享有特权,利用权力和各种关系,为子女安排好锦绣前程,使其在特权的羽翼下生活,舍不得让子女做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建设者,许多子女被宠成称王称霸的纨绔子弟。溺爱教育的后果十分严重,它只会造成儿童心理发展上的扭曲,形成许多不良个性品质和不健康思想,如自私自利、任性贪婪、冷漠粗暴,同时又缺乏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种性格品质上的两重性,往往成为违法犯罪的基础。一些好端端的青少年,最终堕落成为犯罪分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父母溺爱的结果。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许多为人父母者却还在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娇惯、宠爱他们的子女,仿佛他们在有意识地印证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从反面阐述的一句教子格言:“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小杨长得天真可爱,从小就被父母视为心肝宝贝,特别是他的父亲,更是将他奉为小祖宗。平时父亲一下班,立刻带着宝贝儿子去逛商店。只要儿子的手指到哪里,父亲便会二话不说买下来送给他。就这样,小杨从小就学会了花钱,一要钱,父亲就给,根本不问要钱干什么。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小杨学会了抽烟,对此,父亲非但不管还主动给儿子买烟。当父亲的怕儿子在外面受欺负,这样教育儿子:“打人要狠,不然你自己受欺负。”天长日久,小小的孩子就在外面胡作非为,称王称霸。以后,为了满足从小养成的那种任意挥霍的恶习,小杨又学会了偷盗,终于成为一名少年犯。

熊北平和熊紫平是干部家庭出身的孪生兄弟。在近4年的时间里,二熊兄弟强奸、奸污30多人,被以他两人为首的犯罪团伙轮奸、强奸和奸污的妇女更是达到106人。这两个少年堕落的结局不能不说是与其母亲的教育有关的。一次,熊母强留女儿的一个女朋友在家住宿,并有意把她安排在一个单独的房间,半夜,熊紫平持刀将这名少女强奸,女孩子高声喊救命,熊母明明听到了却只做没听见,不予理睬。第二天,她还威胁受害的女孩说:“这种事情不要声张出去了,说出去你还有脸见人?”该少女怀孕后,熊母又强迫她服堕胎药,千方百计地掩盖儿子的罪行。又有一次,熊紫平在家中将一名女子强奸后,其母为稳住受害者,使其不去告发,竟然哄骗说要娶她做儿媳妇。正是这位母亲的姑息迁就,使二熊兄弟的犯罪恶行愈演愈烈,不断升级,以致最终二人被判死刑,升至“天堂”。

学校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