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考致富(智慧生存丛书)
2748700000077

第77章 无知是人生最可怕的“黑洞”

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人愈能储蓄则愈易致富。同样道理,你愈能求知,则你愈有知识。你能多储一分知识,就足以丰富你的一分生命。这种零星的努力,细小的进益,日积月累,可以使你于日后大有收益,可以使你更为充实、史为丰满,叮以使你更能应付人生。

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从古到今,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里,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不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便可安享富贵荣华的仅仅是极少数的统治者。而占社会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绝大多数人,要想出人头地,要想获得幸福甚至哪怕是只求不饥不寒平平安安地度过自己一生的时光,都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这巨人的努力之中第一要紧的就是学习知识,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新知识的学习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般青年人不愿多读书、多思想,不想在报纸、杂志、书籍之中尽量获取各种宝贵知识,真是最可怜最可惜的事!

他们不明白,他们所抛掷去的东西在别人手里可以成为无价之宝,可以使生命更加丰富。

一一个没有书籍、杂志、报纸的家庭,等于一所没有窗户的房屋。小孩子常常接触书本,则他们自会产生读书的兴趣,自会于不知不觉之中摄取其中的许多知识。

时至今日,简直每个家庭都不可能没有书籍。

家庭的藏书在古代是一种奢侈,在现代却是一种生活需要了。

学生在学校时代所最应该养成的一种能力,就是去熟悉各门学问中的相关的书籍。

在一个图书馆中,从汗牛充栋的藏书中,挑出几部最有价值的书本以供阅览。

这种能力,对于他的一生,真是大有贡献、大有补助。

这仿佛是个人在选择适当的工具以从事知识开拓,进而为社会服务。

耶鲁大学的校长海特莱曾经说:“各界的人,如商业界或产业界中人,都曾告诉我:他们最需要、最欢迎的大学牛,就是那些有选择书本的能力,及善用书本的人。而这种善择书本与善用书本的能力的最初养成,最好是在家庭中——具备着各种书籍的家庭中。”

一个天资比较高的儿童,只要使他常有接触书、

使用书的机会,他从书本中摄取的知识一定丰富得惊人。

凡是家庭中具备不少的辞典、百科全书、参考书,以及其他种种有益的书籍的,其儿童往往会于不知不觉之间,利用那容易虚掷的空闲时间教育他们自己;而这种教育的代价,只是书籍的准备,要比学校教育所费的代价少10倍以上。

同时那些忽略教育设备的家庭中的儿童,会厌恶家庭,喜欢向外面乱闯,以至陷入种种危险的陷阱中。

家庭是一个人所受到的最主要的生活训练的地方。在家庭中,我们养成习惯、形成志趣;而这些习惯、志趣将影响我们的一生。

穿褴褛的衣服、破旧的鞋子,这都不打紧。然而千万不要在购买书籍上节省,假使你不能使你的子女受高等学校的教育,你总应该供给你的子女以少量的书本。

有一户人家,其父母子女,相约于每晚留出一部分的时间作读书或别种自修之用。晚餐方罢,他们共同休息及游戏。在一个小时之内,或谈笑戏谑,或做各种游戏,极尽欢娱。一小时后,到读书的时候了,此时他们各就各位,静默到连细针坠地都可听见。

在他们心中有着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意志——凡足以分散注意力、打断心思与使之心驰的一切,都要被阻止、消灭。

就事实而论,一小时聚精会神、不被扰乱地读书,其成效确要大过常被扰乱与心不在焉的两三个小时的读书。

无论一个人生活是怎样忙碌,但总有很多的光阴是虚度的、浪费掉的,而这些虚度的光阴假使能被妥善利用,则未始不可生出大益处来的。

前任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曾说:“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则每大10分钟,20年之后,他的知识程度必将前后判若两人。只要他所读的都是好的东西。”

所谓好的东西,即是大家所公认的世界名著,不管是小说、诗歌、历史传记或者其他种种。

大多数人都肯在自己所心爱的事上留出相当的时间来。

假使你真有求知之饥渴、自修之热望,你总会找出时问来的。

从每种可能的处所,努力摄取知识,这是使人知识广博的惟一条件。

而广博的知识可以使人胸襟开阔,这样的人能够从多方面去“接触人生、领会人生”,而他的趣味,也是广博、浓厚的。

一般不曾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往往有过于看重大学教育的趋向。一般因家境困难,或身体不健康,而无缘入大学学习的人,总以为他们遭受了一种不可补救的损失,以为在他们的一生中有着一个永远不可补救的缺陷。他们以为纵使于日后怎样的自修自习,也还是没有用处、无补于事。但就事实而论,世间最有学问、最有知识、最有效率的人有很多是那些从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甚至是那些连中学都没有跨进过的人。

世间最可尊敬的就是那些年已中壮仍然孜孜好学,以求补救少年失学之悲的人,他们利用全部的空间、时间且灌注其全部的精神用以摄取知识,从而使自己成为更充实、更伟大的人。

假使你觉得,在有些普通学校的课程上,你的学习力与记忆力远逊于以前,你不要因此而灰心。

教育这个名词,意义很广泛,对于有些东西,壮年人的学习力要比青年人的学习力强得多;因为他有更多的经验、更成熟的见解、更正确的判断力。因为他尝过失学的痛苦,所以他对学问的爱好甚于任何人。

有许多人在学校时成绩平庸,但日后在学问事业上往往有惊人的表现,理由也就在此。

更进一步说,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期。

世界就是我们的大学校,我们所遇见的人、所接触的事物、所得到的经验,都是人生大学中的教师。

只要我们开放我们的耳目,则每日中的每一分钟,都可以摄取许多的知识,然后在空闲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深思”的方法,将那些零碎的知识整理组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