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考致富(智慧生存丛书)
2748700000065

第65章 抛弃自卑(2)

解放黑奴的美国总统林肯,补偿自己不足的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及自我教育。他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他在烛光、灯光、月光前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对自身的缺乏作了全面补偿,最后他成了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贝多芬从小听觉有缺陷,耳朵全聋后,还克服自卑写出了优美的《第九交响曲》。

自卑感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由于自卑,人们会清楚地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你努力纠正或者以别的成就(长处)弥补这些不足。这些经历将使你的性格受到磨砺,而坚强不屈的性格正是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

自卑能促进成功,令人难堪的种种因素往往可以作为发展自己的跳板。所以,一个人的真正的价值,首先取决于能否从自我设置的陷阱中超越出来,而真正能够解救你的这个人——就是你自己。即所谓“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够自救的人”。

想要摆脱自己心理或生理方面带来的自卑感,就要善于寻找运用别的东西来替代、弥补这种自卑意识。一代球王贝利通过补偿心理克服自卑的经历,或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球王贝利的名声早已为世界众多足球迷所称道,但如果说,这位大名鼎鼎的超级球星曾经是一个自卑的胆小鬼,许多人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

时间倒退30年。

“我为什么总是这样呆呢?”那时的贝利可一点也不潇洒,当他得知自己已入选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竟然紧张得一夜未眠。他翻来覆去地想着:“那些著名球星会笑话我吗?万一发生那样的尴尬情形,我有脸回来见家人和朋友吗?”他甚至还无端猜测:“即使那些大球星愿意与我踢球,也不过是想用他们绝妙的球技来反衬我的笨拙和愚昧。如果他们在球场上把我当作戏弄的对象,然后把我当白痴似的打发回家,我该怎么办?怎么办?”

一种前所未有的怀疑和恐惧使贝利寝食不安,因为他根本就缺乏自信。虽然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忧虑和自卑却使他情愿沉寂于希望,也不敢迈进渴求已久的现实。真是不可思议,后来在世界足坛上叱咤风云,称雄多年,以锐不可挡的勇气踢进一千多个球的一代球王贝利,当初竟是一个优柔寡断、心理素质非常脆弱的自卑者。

贝利终于身不由己地来到桑托斯球队,那种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简直无法形容。“正式练球开始了,我已经吓得几乎瘫软”。他就是这样走进一支著名球队的。原来以为刚进球队只是练练盘球,传球什么的,然后便是当板凳队员。哪知,第一次,教练就让他上场,还让他当主力中锋。紧张得贝利半天没回过神来,双腿像长在别人身上似的,每次球滚到他身边,他都好像是看见别人的拳头向他击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几乎是被硬逼着上场的,而当他迈开双腿不顾一切地在场上奔跑时,他便渐渐地忘了自己是跟谁踢球,甚至连自己的存在也忘了,只是习惯性地接球和传球。在快要结束训练时,他已经忘记了桑托斯球队,而认为又是在故乡的球场上练球……

那些使他深感畏惧的足球明星们,其实并没有一个人轻视他,而且对他相当友善。如果贝利的自信心稍微强一些,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精神煎熬。问题是贝利从小就太自尊,自视太高,以至难以满足。他之所以会产生紧张和自卑,完全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一心只考虑别人将如何看待自己,而且还以极苛刻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这又怎能不导致怯懦和自卑呢?极度的压制会淹没本身具有的活力和天赋。

通过忘掉自我、专注于足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正是贝利克服紧张情绪,战胜心理脆弱的法宝。

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正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贝利战胜自卑心理的过程告诉我们:尽量不要理会那些使你认为你不能成功的疑虑,勇往直前,即使明知道要失败,也要去做做看,其结果往往并非真的失败。久而久之,你会从紧张、自卑、恐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医治自卑的对症良药是:不甘自卑、发奋图强、予以补偿。

学会自我补偿,自卑的阴影就不会再将你纠缠。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处境不同,面临的机遇不同,成功的程度和方向也不同。用自己的本色和真实的感情来创造前程,这就是一个人的成就。所谓成就,无非扬长避短,尽力而为的结果。即使没有成就,没有建树,只要你充分发挥了生命的能量,就享受了成功的人生。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迷信他人,这是才能得以发挥的心理基础。

另外,在自我补偿的过程中,还须正确面对失败。人的发展离不开失败与成功。由于失败对人是一种“负性刺激”,总会使人产生不愉快、沮丧、自卑。那么,一个人一旦面对失败,该如何自我解脱(补偿)呢?拿破仑·希尔认为,关键是要用理性的态度:

(1)做到大志不改,不因挫折而放弃追求;

(2)注意调整、降低原来不合实际的“目标值”,及时改变策略,再作尝试;

(3)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

(4)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即采取一点“自我调适”、“自嘲”之类的精神胜利法。

要使自己不成为“经常的失败者”,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虽然有时个体不能改变“环境”的安排,但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自我主人”的权利。当今社会,已大大地增加了这方面的发展机遇,只要你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是一定会“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许多宏篇巨作之所以由逆境而生,许多伟人之所以由磨砺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气馁、不自卑的意志!有了这一点,就会挣脱困境的束缚,获得使用生命的主动权。

保持自我

卡耐基收到一封伊笛丝·阿雷德太太的信,这是一封从北卡罗来那州艾尔山寄来的信。她在信中说:

“我从小就特别敏感而腼腆,我的身体一直太胖,而我的脸使我看起来更显得胖。我有一个十分死板的母亲,她认为我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她总对我说,宽衣好穿,窄衣易破。她实际上也总是照着这句话来帮我穿衣服的。所以我从来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动,甚至于不上体育课。我非常害羞,觉得我跟其他的人都不一样,完全不一样,简直一点都不讨人喜欢。

长大之后,我嫁给一个比我大好几岁的男人,可是我并没有改变。我丈夫一家人对我都挺好的,我也决定充满自信,尽我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对我一样自然,可是我却怎么也做不到。他们为了使我开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令我更退缩,直至退缩到我的壳里去。我变得更加不安,躲开所有的朋友,情形坏到我甚至怕听到门铃响。我知道我是一个失败者,又怕我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次我们同时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我都候假装开心。结果常常做得太过分,显得特别假。我知道自己做得太过分,事后我会为这个难过好几天。最后不开心到我觉得再也活不下去了,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我开始想自杀。”

那又是什么改变了这个女人的自卑,从而改变了她的生活呢?想知道吗?那就继续读她的信,你会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她说只是因为一句随口说出的话而已。

“随口说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整个生活。有一天,我的婆婆正在讲她怎么教养她的几个孩子,她说:‘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自我。’……‘保持自我’……就是这样一句话,在那一刹那间,我才发现我之所以那么痛苦,就是因为我一直在试着让自己适合于一个并不适合我的模式。

在一夜之间,我整个改变了,我开始恢复于自己,我试着研究我自己的个性,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尽我所能去学色彩和服饰知识,尽量以适合我自己的风格穿衣服。主动地去结交朋友,我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起先是一个很小的社团,他们让我参加活动,把我吓坏了。不过每一次发言之后,我都会增加一点勇气。今天我的自信、我的快乐,是以前从来没有想到的,是我以前认为不可能得到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也总是把我从痛苦的经验中学到的教训讲给他们:‘不管事情怎么样,总是要保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