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考致富(智慧生存丛书)
2748700000033

第33章 中华卖诗第一人

余乐平有作诗的本领,特别是藏头诗更令人称绝。可是,他从江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却弃文经商了。他到广东惠阳办了一家公司。几年的奋斗,他挣了点钱。可是商海无常,一次意外的事故,使他全部的奋斗成果都化为乌有。

两手空空,举目问苍天,该怎么办?他觉得,几年来自己积累了经验,将来总会东山再起。眼下,先找份合适的打工工作,先干着,将来再说。

他先后到了贵阳、杭州、上海等地,理想的工作难寻,他很是无奈。当他来到大连经济开发区辗转数日仍找不到工作时,他惆怅起来。这时,他一摸口袋,只剩下20元了。他心急如焚。再不解决打工问题,自己就陷入绝境了。世界茫茫,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怎么会这样难?

他突然思路一转,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工作?除了当经理和干文职以外,还有别的适合自己干的工作吗?

他开始清理自己的“库存”,想自己还有什么长处和资本可以利用?他想起来了,自己是中文系毕业呀,曾经擅长写诗,写藏头诗还是自己拿手的呢。在大学时组织了文学社,自己还是社刊的主编,引来多少羡慕的目光啊。那时,自己可真是春风得意呀。

想到这里,已落魄数月的他,重新找到了自信。他开始思索,怎样利用自己的文学天赋呢?它能马上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吗?

“现在是商品社会,什么东西都是商品啊。”他自言自语起来。突然,他开了窍,诗也是商品啊,即兴作诗卖吧。在游人如织的大连旅游区,肯定不乏墨人雅客,我打出招牌,遇有兴致者,我即兴而作,不怕没有生意。这不需要投资,不需要成本,仅凭我聪颖的头脑一颗,真是一本万利呀。

他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他高兴起来。

他先到人多的旅游地,在地上铺一张纸,写明宗旨,不一会儿就有了生意。开始时,不好意思侃价,只凭赏。即使这样,一天下来,几天的吃喝都够了。出师而捷,他满面春风起来。

他作诗,不仅思路快,立等可取,而且韵味浓,颇具功底。

有些内行品评,亦连连称道。他不仅能作藏头诗,或者将一个人的名字写在诗内,他还能根据顾客的要求,将两个人的名字嵌在一首诗内,以示爱侣情深。甚至全家三口的名字写在一首诗里,裱成佳作传世永存。

他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市场接纳了这种形式新颖古之罕有的生意形式。他渐渐做得大起来,很快有了积蓄,就结束了打游击的方式,在胜利广场旅游一条街租了柜台,专门出售诗歌。从2000年6月6日到2001年初,仅半年多的时间,他就卖了3000多首诗,最高的一首卖到500元,最多一个月收入万元。他自称“中华卖诗第一人”。

找到自己的长项,就会前途无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