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1894之甲午风云
2745500000042

第42章 无尽的悲凉

威海一战,北洋以重伤两艘驱逐舰的代价,取得了击沉两艘军舰7艘商船伤亡6000余人的战果,使得日军再也无力进军山东,但同时北洋也无法对日本舰队发起有力的攻击,形成了海上战略相持的局面。

1895年1月14日正式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并聘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赴日求和,当时日本正在进攻威海卫。由于军事上的胜利,伊藤博文的侵略胃口非常大,气焰极为嚣张,他觉得使清政府无条件投降的机会还未到来,因此借口“全权不足”,将清政府的这两位求和代表侮辱一番,驱逐回国。日本放言,除了恭亲王奕訢和李鸿章谁也不谈。

北京满朝文武的恐慌,已经难以控制,议和之路在所难免,成功保卫威海卫在现在看来没有任何用了。

1895年2月13日,一份来自军机处的电报被送到李鸿章的书桌上。

电报中这样写道: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九日奉上谕:前派张荫桓、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商议条款,讵日本意存延宕,借赦书有请旨之语,谓非十足之际,不予开议……李鸿章勋绩久著,熟悉中外交涉,为外洋各国所共倾服。今日本来文隐有所只指,朝廷深为至计。此时全权之任亦更无出该大臣之右者。李鸿章著赏还翎顶,开复革留处分,并赏还马褂,作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商定合约……星速来京请训,切毋刻迟……

李鸿章将电报翻来覆去地看了很久,本来布满皱纹的脸更加显得苍老,“该来的,还是来了……经方!咳咳!经方!”

“爹,孩儿在!”

“备车,赴京!”

九天后,光绪帝在乾清宫召见了李鸿章。

到了乾清宫,李鸿章年迈的身子缓缓地伏地跪下,“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中堂快平身,中堂近日可好啊?”光绪也不知该说什么,便开始了这样毫无营养的寒暄话题。

“谢皇上挂念,老臣很好!”

站在一边的翁同龢一个劲的给光绪使眼色。光绪为难了一阵后便开始直奔主题,“甲午惨败,朝中议和之声一片,朕想问你,这议和该怎么议?怎样才能把我大清的损失减到最小?”

李鸿章站着想了很久,等得光绪、翁同龢不耐烦的时候才开口道:“皇上,这割地不好说,但赔款、占地划租借那是不可避免了,我怕户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如果翁大人能和我一同前往,也比较好拿捏赔款的金额!”

“这是个好主意,翁师傅你怎么看?”光绪附和道。

翁同龢被光绪这句话下出一身冷汗,他身为清流派官员这一去立刻身败名裂,“我?皇上,臣不熟悉洋务。李鸿章,你先谈,不论多少钱,户部会想办法!”翁同龢一句话便将自己和议和的事情撇开。

此时,光绪已经意识到李鸿章话里的玄机,一阵恶寒,自己坑了老师一把,“李鸿章,日本人指名道姓让你去,朝中也实在没有办法,阿玛,额,恭亲王又不能去,你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只要是朕能办到的?”

光绪看着李鸿章暗淡的目光很是过意不去,这样让人家提大清背黑锅,只给个官复原职就够啦?光绪此时在龙椅上如坐针毡,焦急地看了看自己的老师。

翁同龢本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但看到李鸿章时,他想起来一个人,冲光绪拱手道:“皇上北洋水师提督李经迈,两次挫败倭寇舰队,朝中至今没有给予任何嘉奖!”

光绪边听边琢磨翁同龢怎么从议和扯到被北洋水师,“李经迈,李经迈!”顿时光绪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李经迈可是李鸿章的儿子啊,干脆把能给的好处都给到他儿子身上好了!

“额,那个,李经迈忠勇有加,闽浙总督卞宝第不是上的好多道辞官的折子吗?今个朕就准了,翁师傅替朕拟旨!”

翁同龢又让皇帝吓了一跳,本来以为光绪给点李经迈一些黄金白银就行了,闽浙总督可是兼管浙江、福建、台湾三省之地,总览军政大权。但李鸿章在跟前,他也不好驳了皇帝的话,只好硬着头皮拿出了绢和笔!”

“光绪二十年,李鸿章之子李经迈拜白洋水师提督,大东沟一战,推锋径进,忠勇可嘉,拒倭寇与海上,威海卫之战,使山东免遭入侵……著李经迈总督福建、浙江、台湾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并兼任北洋水师提督。钦此,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廿八。”光绪也知道,空口说瞎话谁都会,得把事儿落在实处。

翁同龢一头黑线,闽浙总督也就忍了,居然还把着北洋水师的军权,“李鸿章,你看这样如何啊?”

李鸿章并没有直接回答翁同龢的问题,而是接着谈议和的话题:“此次辽东惨败,危及京城,如若日本人以此为要挟,迫我大清割让土地,老臣该如何应答?”

“这……朕得请示太后!让她老人家决断!”

……

当光绪将这样卖国的事情交到慈禧的手上让她决断时,慈禧“生病了”,无奈之下,光绪只好授予李鸿章商让土地之权。

1895年3月14日,清政府派北洋大臣李鸿章、参议江苏存记道李经方,翻译罗丰禄,以及武廷芳等官员,及随员、护卫、仆从共135人,经天津前往日本马关。李经迈在接到圣旨后,将威海所有防务交个邓世昌后火速赶往天津。

天津港码头。

“父亲,你不能去!我还可以打!”

“孩子,你糊涂啦?日本人指名道姓让我去,能躲得了?你是能打,咱大清可是打不了喽……”李鸿章此时很和蔼,很慈祥,像及了李经迈前生的爷爷。“你已经是一方总督了,去了福州代我向亲家问个好!”

接着李鸿章将一个小本字递给了李经迈,“建设地方需要钱,建设北洋更需要钱,这是一个存折,这里有一百万两白银,家里能凑出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李经迈此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含泪当中给这位中国伟大的人磕了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