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1894之甲午风云
2745500000039

第39章 是战是和

星夜,窗外寒风凛冽,小岛北侧的那座小院内却是灯火通名。

“霜儿!解晨霜!丫头!快起,帮我扎一下辫子,马上就要走啦!”李经迈蓬头散发,使劲摇着床上正在熟睡的小丫头。

突然,一只手轻轻地扣在李经迈的肩头,李经迈下意识地握了上去,“我,语晗啊!”

卞语晗红着脸,将手中的洗净的毛巾递到了李经迈的手中,“霜儿昨儿为你收拾了一晚的东西,你让她睡吧,我来给你扎辫子。”

“额,好,好啊!”李经迈自来到这个世间就一直抵触又长又细的辫子,一直以来每天都是解晨霜为他打理,现在想想,的确辛苦小丫头了。

李经迈在镜子前坐了下来,“昨日收到父亲电报,必须赶往天津一趟,有劳了!”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我们是……是……”

“是夫妻!”

“可我从没把你当作过我的妻子,你不必为这样的一个封建时代守着什么,你完全可以嫁给自己心仪男子,而不是我。”

卞语晗持梳的手微微停顿了一下,但没有说话。

“大人,大人!泰山舰、泉州舰、扬州舰已经靠港,可以上舰了!”翁守瑜在房门外报告道。

李经迈起身,抓起官帽,望向卞语晗洁白细腻的脸颊,突然有一种蓦然地心动,冲她笑了笑“走了!”

“翁守瑜!走!”

“吱呀”一声房门被关上,独留一个清瘦的身影……

……

天还没有亮,但岛上已经一片繁忙,宋方已经接手海军陆战队,并开始在岛上训练,由于李经迈反对北洋官兵常年驻舰,晨训也是在岛上,刘公岛的清晨显得格外朝气蓬勃。

“大人,军门,得到邓世昌电报,黄海发现大批日舰,像是在前往旅顺!”黄建勋跑得甚急,上气不接下气。

李经迈颇为无奈道,“怎么什么事都要像我请示,告诉邓世昌,给他的权利不是当摆设的,不能让日本人就这么安心地过日子,去把他的运兵船给我轰沉几艘……”

……

“滴,滴滴——”

“叶军门,邓大人被李军门给训了。”002艇正在黄海与“秦岭”、“嵩山”、“杭州”、“海疆”、“海风”执行巡航任务。

叶斌接过手中的电报,也是苦笑不得,“命令05,06艇,准备对日本船队发起攻击,实战才是战斗力提升的根本!”

由于北洋的无线电密码除潜艇外都是通用的,泰山舰发给秦岭舰的电报其他各舰也会同时收到。秦岭舰上都发来是否发起攻击的询问,很多人对此抱有嘲笑的态度,但邓世昌却没有任何表情,沉着着下达命令,“秦岭舰、嵩山舰以侧弦全力攻击,潜艇分队随后发起攻击,其他各舰负责监视日军护航军舰。

秦岭舰、嵩山舰逐渐转弯打横,主炮缓缓地转动,一声炮响,海面上绽放出数朵绚丽的“烟花”。由于是远距离偷袭,命中率低的可怜,但受到轰击的日本船队明显乱了阵脚……

……

日本东京

“八嘎,两千名陆军葬身海底,数百万日元的物资就这样没了,你们海军是干什么吃的!”伊藤博文重重地将一叠文件摔在桌子上,办公室里传出了一声又一声咆哮。

……

“陛下,我们现在的有时依然还很明显,如果陆军能够打到北京城下,必定能够迫使其求和,我们就会站在有利的一面,但现在因为旅顺大屠杀,我们在国际上颇为被动,就在昨日,我们的运输团队就遭到了北洋海军的袭击,损失了2000名陆军士兵和数百万元的物资,北洋海军实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这……那桦山资纪的想法可行么?”

“我觉的可行!我觉得可以一边牵制北洋海军,一边边向清国的辽东输送陆军!”

……

1894年11月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次日,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陷于日军手中。日军攻陷旅顺后,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4天之内连续屠杀中国居民,死难者最高估计达2万余人。

旅顺大屠杀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响使伊藤内阁陷入了外交困境,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应付,决定将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推到日本陆军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的身上……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虽然对日军进行小规模的影响,但总体战局急转直下。

北京故宫,养心殿

“启禀皇上,时至今日,国破家亡。唯有先斩误国大臣,方能激励民心士气,决一死战!”翁同龢的声音从养心殿中传出。

与李鸿章关系较好的军机大臣孙毓文听后开始嘲讽:“翁师傅要杀谁啊?”

“当然是李鸿章!他丧权辱国,保存实力,国人皆曰可杀,不杀不足以对天下人!”

恭亲王奕?听了不高兴了,“和战大计,决在今日!杀一个人,是能挽回海城还是挽回旅顺?”他向光绪拱手道:“皇上,是战是和,需慎重考虑,一言就能决定国家之兴亡?”

光绪此时还怀有着胜利的希望,开口道:“翁师傅,你说这仗应该怎么打?怎么守山海关,怎么守北京!”

翁同龢道:“这,这需要集思广益,共商大计,我一人决定不了……”

“皇上,剧钦差大臣节制各军的刘坤一所奏,所谓各军已兵败如山倒了,他无法节制,山海关失陷,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了……”

翁同龢对前线了解的并不多,突然得到这样的一个消息他也吓了一跳。“臣建议迁都!”

光绪万万没想到居然到了迁都的地步,“迁都就行么?”

“只要迁都,倭人就无可挟制于我,正可以重整旗鼓!”

慈禧此时已经是怒火中烧了,“迁都,迁都,谈何容易,翁师傅既然要给大伙讲迁都,就得讲的明明白白,皇上迁了,紫禁城怎么迁,请问太庙怎么迁,祖宗陵墓怎么迁?上嘴皮碰碰下嘴皮,不要光说天塌下来了,自个捣个窟窿就钻出去了!刚开始能和,你们要打,那就打吧,打过了么?除了海军还有点起色,辽东的仗打的一塌糊涂!”

要说这时候的该怨谁,当然还是北洋海军的最高决策者——李经迈,为什么怨他呢?因为他也在保存实力,历史上对于李鸿章最重要的是军舰,现在对于李经迈呢是人。陆海空三军,就属建海军难,它不同与陆军,只要有人,训练几个月便可以上战场,空军也曾有过速成班,抗美援朝中国大部分航空兵都是才飞了几十小时的年轻飞行员。海军既是个技术军种又是个经验军种,是最需要花钱的,装备需要钱,训练也需要钱,更需要时间。海军是需要历史积淀的,北洋才有堪堪不到20年的发展,培养海军人才不易,但一个大海战就会“一夜回到解放前”,李经迈手里有装备,但却没有人去用装备,那才叫悲哀。

李经迈毕竟只是一个普通人,可以说是毫无军事素养,打仗完全凭着感觉走,如果换打过海战的人用同样的装备,也许黄海会变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