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错乱的革命之轴脑中地狱
27327400000223

第223章 从绝境到绝境(四)

“为什么我们要听从,一对不到二十岁的小情侣指挥?”压抑的气氛终于让某些人按不住满腹的抱怨了。暗流涌动之下,其中一个终于爆发了。若不是达夏高烧不退,此刻那只“出头鸟”早已飞出去了。

谭维惠没同意我和达夏单独行动,而是准备了二十四个特种兵。

——“别小看他们。虽然战斗力不如风暴小组,但都算得上是百战老兵了,”他当时说,“最重要的是,这些人的协同作战能力高超,足以保护你安全抵达平壤。”

“如果平壤已经四面楚歌,这么多人都进不去,二十几人在敌人面前就更孱弱了,”我当时提出了质疑,“再说天空和海洋已经禁止通行了,朝鲜的道路也不发达,你打算让我怎么抵达平壤?步行?”

“铁路。”这就是回答。——

这就是现在我们所坐的,已很少使用的交通工具:内燃机车。作为维修和防护较差、受到很多客观条件限制、运载量和性价比都不如飞机和汽车的“夕阳产业”,若不是养父当年手下的日裔科学家研发出了高铁,铁路运输早就被淘汰了。

但这辆内燃机车不太一样。整列车只有四节车厢:车头车尾和两节车皮。头尾两节既是储藏室也是燃料室,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宿舍区。每节车厢顶部都有“炮塔”,各有一门可以对地或对空扫射的半突出位置的机关炮。每节车厢都有坚固的外壁,竖着一排排整齐的机枪。整辆列车与外界是彻底隔绝的,供暖系统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据说,这条铁路隶属于朝鲜当局,是周岸龙时代为了快速从中国向“三七线”调兵而建立的秘密运输线。加上列车(据说的)强大的隐身性,尤里即使再神通广大,也不会在这种天气里找得到我们。

但此刻,危机并不是在列车外面的,而是在车内。一直待在没有窗户的封闭铁丝箱里,情绪本来就压抑,两天里除了刚上车时跟几个人打了个招呼,大多数人连见都没见,更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

要不是这次达夏身体不舒服,我又不放心让谭维惠的人照顾(或者说是“监视”),只能带在队伍里。那个姬芸竟也在队伍里,但我让她去注意其他战士。理由嘛……跟谭维惠走得近的,也得小心。

此刻专心于自己的事是不可能了。走出医务室,看着那些老特种兵,稍稍减少了一些恶意,我缓缓开口道:“你叫什么名字,士兵?”

“解放军‘风狼’突击营三连一排一班中士班长,林布托卡!”这个大胡子高傲地抬起头,“不知道你是哪路官二代,但我们是去‘平壤格勒’,不是去五星级酒店!你要是连开枪杀人都不会……”

“风狼”……让我想起了一些事。我抬了抬眼皮,忍住了打他一顿的冲动,挖苦道,“你们营长是汤腾凯吧?此刻他和他的大部队正在平壤死守,你怎么姗姗来迟?”

“这跟你无关!我是因病……”

“心病吧?”我嘲笑道,“人都没杀过也敢倚老卖老?但你也不算老,你们营长有二十七八岁的气质,而你看起来才二十五岁呢。”

“你混蛋!”林布托卡挥拳相向。对于一个特种兵而言,这一拳绝对够快,而且也够出其不意。

但可惜的是,这个想法我早就看出来了……在他挥拳之前的三秒吧。还好“免疫者”不是那么多。

林布托卡刚出一拳,我就已经看透了他接下来一整套军体格斗拳的招数,不由得轻叹了一口气:哪有开始时就计划好一整套招数的。

只需要一个回合,在对方靠近的时候,我推开了旁边发怒企图喝止的姬芸,抓住他的手腕,把他甩到了墙上,轻轻一拉,把他打出拳的左臂拉得脱臼,向前扔了出去。不偏不倚,正好砸到了挤在车厢前列,和他想法差不多的士兵身上。

“你真应该感到庆幸,”我冷冷道,“要换做我自己的部队,这会格兰藏姆就该往外扔尸体了。”

“格兰藏姆?”有人疑惑道,“哪一个?风暴小组副总指挥?”

姬芸终于撕开了之前青涩腼腆的伪装,大喝道:“林布托卡,军纪军规你都忘了吗?还有那个颜绍良少尉!别以为躲在最后,我就看不见你!你难道也不知道管管吗?”

“算了,”我看了一眼伪装成护士的“秘密督察员”(华裔风暴小组的称之为“第二公敌”),心里产生了一丝感激,“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想带他们来的原因。人多目标大,而且很多人还貌合神离。”

中国军队里有一种人,冒充成普通战士潜伏起来。既要保护行动指挥官,还要监督其他人。为了让他们消停,姬芸竟自暴身份……

想起谭维惠,不由得一阵发紧。他俩总出现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姬芸……啧,一样的心志坚定,同时出现……不可能是巧合……

“听着……嗯,指挥官……”

“跟指挥官讲话之前,要先喊一声报告。”我回过头,对人群里个好不容易挤出来的那个侏儒说。

不知道谁说过的,“一个身体健全,精神正常而且身经百战的老侦察兵,最好应该是个侏儒”,这个只有一米六的侏儒就很符合。但他的眼神里并没有大多数他的侏儒同类的自卑,反而一直以他身形狭小的特点能屡立奇功而得意洋洋。

“好吧。报告指挥官同志,我想您可能得过二级八一勋章或东方勋章,也可能被授予过苏联英雄称号……但平壤的情况超乎想象。仅仅是通往平壤的路,就绝对不是开一百七十多公里的火车可以……”

“谢谢提醒,嗯……陆中寰同志,”我蹲下身,看了一眼他胸口的身份牌,“知道我叫什么吗?”

仿佛车厢内的空气也被寒风冻住了。有的不屑一顾,更多的是掩饰不住的好奇。只剩下火车经过铁轨接缝处的一阵阵“哐当”声。

最后我说:“我叫马克耶布卡。跟旧金山、伦敦、菲吉尔、尤里格勒,哦对,还有月球上的共产主义战士们相比,你们不过是一群头顶锤子镰刀红五星的兵痞。明明无足轻重,却总觉得自己实力非凡。”

刚才有些不屑的情绪,此刻已经荡然无存了。间或夹着一些疑惑不解,在窃窃私语中又迅速消散。

马克耶布卡……这个名字很像是金发碧眼的德国人或俄国人吧。

知道我还有中国姓氏的人所剩无几,不得已要出现在影像资料里的时候,我也尽可能保持低调,不知道我是华裔还是欧裔也不奇怪。

此时报警器恰到好处地响了,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车头。

从车头位置跑过来一个值班的战士,看到走廊里围了十几人,心里着急,隔着老远就大喊:“有紧急情况!北偏西20°方向两艘镭射幽浮正在靠近,北偏东4°方向一艘镭射幽浮从后包抄。还有!噢,后面还有三架‘黑鹰’武装直升机!”

“什么?”黑鹰直升机虽然皮脆,但武装型号的让它们成为了巨大的低空预警机+弹药库。只要我们没能提前把它们消灭掉的话……

“该死……”震惊只持续了半秒,我就大吼,“愣在那干嘛!联系丹东和平壤,叫他们出动空军支援。还有,上炮塔——把第三节车厢的炮手位置留给我。快快快!”

如梦初醒一般,挤在走廊里的众人纷纷向四处散去。逃命的逃命,就位的就位,没人约定,他们自行选出了三个登上炮塔的人。

“等等……”刚才来传讯的士兵叫住我,递给了我寻呼机,“支援部队已经赶来,他想与您通话。”

“喂……等战斗结束……”

“几年不见,你学会摆架子了吗?”对面是个熟悉而爽朗的声音,“我这就教他们开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