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家儿郎冠军侯:霍去病
27202900000053

第53章 52、同心之言

又过了半个来月,素宁上山的日子到了。霍去病说过好几次自己要去送她,但她还是拒绝了,“家里会派人送我的,你别来了,让人看见了不好。”

“真是侯门千金,出个门架子这么大。”

“也不单是怕家里人看见,你想想看,如果你骑着马跟在我的车子旁边,长安城里谁不认得你,这要招多少议论啊?”

招这种议论显然是犯不着的事情,所以霍去病也没有再说什么。

到了上山这一天,素宁的马车出了长安城,一路行到了归玉河峪口,马上就要拐上山路时,车身却突然一晃,停了下来。素宁心中一动,立刻掀起了车帘,果然是他。

她下得车来,看了看前面的路,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再往前就进山了,山道上不会有什么行人,更谈不上认识他们两个,而且说实在的,在这颠簸的山道上,骑马也比坐车舒服多了。

她不禁为难地回头看看护送她的随从,这话怎么说出口呢?没想到这一回头却看见,那几个随从正在被对方带来的一个亲兵热情地往一边招呼着。这时霍去病说道:“你放心吧,我这个亲兵名叫郑光,人如其名,光溜圆滑。他别的本事不一定行,但这件事还是肯定能够办成的,保证能封住府上这几位纲纪的嘴,不会乱说一个字让别人知道。”

素宁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只听对方又说道:“你在家里住这么久上山,车里还不是大包小包地带着,怎么会找不到一身合适骑马的衣服?”

看来他早就把一切都算好了,素宁也只好乖乖地从命了。等她终于坐到了马上,对方又道:“不嫌弃的话,还是我给你牵着吧?”

“好吧,那就有劳了,幸好这里不会有人看到。”

“对,要是他们知道我竟然会给人牵马,还不知得有多少人惊掉下巴呢。”

两个人并辔而行了一会儿,霍去病有些沉闷不乐地说道:“来送你不是我非要多事,而是因为你上了山,我营中的事情也多,再见面就难了。”

“还要打仗吗?”

“还有左贤王和单于的主力,怎么可能不打?最多还有一年多的准备时间,一旦正式进入备战状态,主将的时间和心力,就都只能放在军中了。”

看来确实不能经常见面了,素宁的心里也不免沉重起来,她尽量用轻松的语气说道:“嗯,这是自然的,你心心念念着一件大事,当初那幅图早就告诉我了。”

又回味起初见时的情景,霍去病不禁一笑,“你不知道,当时你一说出‘大事’二字,真的把我吓了一跳!因为这正是我从小到大,心里常说的那个词。”

“嗯,有这么巧吗?”

霍去病很认真地说道:“真的,我从小一直有这样一种感觉,总觉得自己是为了一件大事而来的!或许这算是自命不凡吧,反正我很早就在想,该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才算不辜负这一生呢……”

素宁很有兴味地接过话来:“哎,你知道吗,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过。”

“你也想过?那你得出什么结论了没有?”

素宁慢慢地回答道:“我是觉得,如果能做成这么一件事,这一辈子就算值了:首先这件事必须是我很喜欢做,然后它还必须有益于世人,而且它还必须是我做最合适,换了谁也不会比我做得更好!如果真有这样一件事,那它就是我来这世间一趟的使命了!”

霍去病点头表示赞同,“有道理,其实我想的也差不多,大体也是这几条标准吧。你可有这样一件事吗?”

“我不敢说完全确定了,但大概离不开做学问和带学生吧。”

“我也觉得这种生活很好,不但可以超然物外、不羡王侯,而且还能够栽培人才、化民成俗。”

素宁忙道:“你说得太高了,竟然连化民成俗都说到了,那是师道的最高境界,我可当不起。”

霍去病却很恳切地说道:“你心里先有这个境界,就必有当得起的一天。而且,这件事确实合适你,我也相信你会做得最好。德而隐者,潜龙勿用,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千百年后,若是华夏道统不绝,若是每逢乱世,都会有张子房这种经天纬地的大才出来再造乾坤,若是这一切会发生,那背后一定就是你这种人的功劳了!”

他说的甚至比自己想的还要深切,听到如此知音之言,素宁不能不心中感动,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她赶忙拭去泪水,片刻后说道:“那你呢?你心中的那件大事,应该就是打匈奴吧?”

“我也觉得应该就是打匈奴吧!记得从军之前,舅父问过我是否考虑好了,我当时回答他,我从小就没有考虑过别的可能!到现在已经整整四年了,我真的很喜欢军中生活,甚至觉得每一天都过得那么顺理成章。”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好像需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接着又慢慢地说道:“可是,我最近也经常在想,为什么这件事我做最合适呢?古往今来那么多武将,我会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素宁笑道:“这要看武将的武是哪个武了。古圣造字,止戈为武,你可能在想,怎样打才能更好的止戈吧?”

对方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叹了口气方才回答道:“我本来想说,此语真乃同心之言!可是,我又觉得自己脸皮不能太厚,因为你说的明明比我想的更清楚。”

其实,此刻两个人都是心中震动,好一会儿谁都没有说出话来。

对于素宁而言,她自幼身处这样的师门,周围不缺少良师益友,也不缺少了解她的人,可是眼前这个人理解她的程度,还是远远超出了她的意料之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句话在她的心里面盘旋,半天时间眼眶都是又酸又热。

而对霍去病来说,他是寂寞高手出身,从小和别人之间的差距太大,尽管身边从不缺少崇拜者,却很少能有同龄的朋友,更从来都没有一个能称得上是知己的朋友。何况他年少高位,在军中必须时刻保持自己严肃的形象,否则难以服众,因此他一向都是非常谨慎乃至很少说话的,更不要说敞开心胸去交朋友了。能跟人痛快地谈谈话,这种经历对他来说都不多,更何况谈论的还是自己的人生志向!这在他的人生中,完全是一项新鲜的体验,所以此刻他心里的感受还不是单纯的欣喜,而是夹杂了许多的感慨,要复杂得多了。

两个人沉默了一会儿,霍去病又想起了什么,接上刚才的话题说道:“不过呢,这还不能算是我人生理想的全部,不知另外一个理想你是不是也能猜到?”

素宁好奇地问道:“还有另外一个?那是什么呢?”

霍去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兜了个圈子,“你的家族精于《诗》学,你也说过从小就喜欢《诗经》,那你能不能猜到,此时此刻我心里想的是哪句诗?”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其实素宁心中立刻就闪过了一个答案,但是万万说不出口来,她犹豫了一会儿,决定还是沿着“止戈为武”的思路说吧,这是最为稳妥的。

“嗯,我猜应该是‘载戢干戈,载櫜弓矢’,对吗?”这句诗出自《诗经·周颂·时迈》,意思是战事停息、天下太平,武器都收藏起来了,总之完全合乎止戈之意。

对方微微一笑,“不对。”又看着她的眼睛说道:“你真的猜不到吗?我想的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这就是我的另外一个理想。”

两个人一路谈心,这种情形下的时间一般都过得很快,他们不知不觉地就看到了那棵大柳树,原来蒙馆已经到了。门前的小溪,入冬也没有完全结冰,虽然听不到哗啦啦的水声,但仍然在悄无声息地流淌着。

霍去病一边下马,一边不由得赞道:“这条小溪真好,冬天也不上冻么?”

“是的,因为它的源头不远,就是前面那座山峰下的一个泉眼。原来没有名字,师父来了之后给取了个名字,叫作育德泉。”

《易经》之中“蒙”卦的说法就是“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所以霍去病一听到“育德”二字就明白过来了,笑着说道:“你们这里正好山下出泉,倒真合着‘蒙’卦的卦象,蒙馆放在这里,还真是再合适也不过了。”

“对啊,我们这里的风水确实是暗合‘蒙’卦呢,所以师父也说过,别小看这个蒙馆,将来一定会出了不起的人物的!”

“嗯,说不定,你还是他的启蒙老师呢!”

“是啊!一想到这里,我就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说到这里霍去病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对了,提到老师,我还有一件事想要拜托你。”

“你说吧。”

“我收养了几个孤儿,都是我战死的部下的孩子,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当他们的老师?”

说到战死的部下,他的神情已经凝重了起来,素宁也换了庄容,轻声问道:“几个孩子?男孩女孩?”

“四个男孩,他们的父亲都是我的亲兵。河西两战,我的亲兵一共死了十一个,其中只有四个有后,另外七人……”霍去病觉得鼻子发酸,声调也有点变了,“总之这四个孩子,我已经安排了把他们接到长安来。”

他所谓的“有后”自然只包括男孩,这是不消解释的。素宁以前并不知道他的亲兵竟然会有这么重的伤亡,此刻猛然听到,第一反应就是:“他在战场上究竟是有多么危险,只怕还是超出了你的想象……”

她的脸色不由得微微发白,过了片刻才说道:“你放心吧,这四个孩子来我这里是没有问题的。”

霍去病面向她很正式地行了一礼,“那就拜托了,我知道在你这里,他们是肯定可以成材的。”

素宁连忙侧身避过了这一礼,又问道:“嗯,你的亲兵你可以如此照顾,只是不知道那么多战死者的遗孤,又都该怎么办呢?”

霍去病道:“这个问题其实圣上也提起过,圣上的意思是,除了例行的抚恤之外,将来还可以在长安集中养育他们。只不过这个意思虽好,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我不想慢慢等,我自己亲兵的遗孤,还是我自己先来照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