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雾锁人生
26821300000036

第36章 运作

陈鸿宇把有关“旱改水工程”的可行性报告递交镇里牛书记后,看到他的态度,觉得这事大有希望,他就等着牛书记一声招呼:小陈,你那个关于种水稻的事,几个领导研究了,同意你们村里搞,你就放手去干吧!

他想象着这样的情景,但是几天过去了,并没有动静,他慢慢开始着急:再拖一阵子就错过播种插秧了,就是同意了,还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时间拖不起。

也不知村长跟种粮农民沟通得怎样了,两方面要齐头并进才行,不能这边领导同意了,那边又要花时间做农民的工作,耽误了时间,黄花菜都凉了,这怎么能行?

想到这里,他不顾天热,骑上车就去找村长。

“关于种水稻的事,你跟大家沟通得怎样?”村长正在家里忙活,见陈鸿宇来问种水稻的事,就说:“我问过几个人,大家都没有多大兴趣,都还是种旱季作物习惯了,熟门熟路,不愿意改变,不想尝试。”

“镇里领导怎么说?你问了没有?”村长接着问道。

“嗯——,跟领导说过了,书记镇长很支持,书记说了,现在农民种什么,只能引导,不能强制,只要农民愿意种,镇里支持,就看咱们怎么做农民的工作了。”

他想,这两方面是相互促进的,农民愿意种,可以促进领导下决心,领导表态支持,也可以给农民解除后顾之忧,两者相辅相成。

“这样,李村长,你今天请一些有威望有影响力的种粮能手,我来请大家吃个饭,听听大家的意见,给他们讲一讲改种水稻的好处,只要他们明白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会积极响应的。”

“这话说的,咋能让你出钱请客呢,你给大家办好事,出力还出钱?没有这样的理。”村长笑道。

中午,村长请来了五六个人,就在村长家摆酒吃饭,陈鸿宇介绍了改种水稻的诸多好处,回答他们的各种疑问,从种子技术水利各方面打消他们的顾虑,几个人表态说,只要有好处,为什么不干呢?

为了和大家打成一片,陈鸿宇喝了很多酒,大醉一场。

农民的思想有了松动,下一步就是争取上面的支持了,虽然离河水很近,必要的水利设施还是要有的,比如修水渠,买抽水机等,农民可以出工出力,但这个成本肯定不能让他们分摊,不然的话大家的抵触情绪就会使得工作更不好开展,最好镇里财政能出这笔钱,看来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啊。

晚上回到镇里,睡在床上,他在一片打牌声中想,自己还是不能坐等领导召唤,必须主动出击才行,第二天,他又去找牛书记。

“牛书记,关于我们李楼村试种水稻的事,我和李村长跟一些农民做了很多工作,大家的顾虑都打消了,愿意尝试,他们说,就是不知道镇里领导特别是牛书记,是不是支持,如果支持,大家就愿意放手干,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还有好多准备工作,比如引水渠,抽水机,这些问题都要解决,恐怕宜早不宜迟。”

“哦,农民都愿意干吗?”牛书记问道。

“愿意,就等领导拍板了。”陈鸿宇肯定说。

牛书记从抽屉里拿出陈鸿宇前几天写的那个报告:“这材料我看过了,还是很有说服力的,既然农民的思想工作做通了,那就好办。最近召开一个会议,大家讨论一下,形成一个文件,还要跟上级通个气才好。”

听到这里,陈鸿宇的心情不禁有些沉重,“还真麻烦。”他想。

牛书记在报告上签了名字,递给陈鸿宇:“你把这拿给杨镇长,给他介绍一下情况,然后明天有个会议,由你提出来这个事,大家讨论一下。”

于是,陈鸿宇来到杨林镇长的办公室,杨镇长五十多岁了,自知自己也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了,什么事似乎看得开,只要不是原则的问题一般都好说。

陈鸿宇把牛书记签了字的报告递给他,并简要说明了一下李楼村改种水稻的有利条件以及效益,希望明天开会时增加这个议题。

杨镇长大致看了一下报告,点头说:“好主意,咱们这里农民以前根本吃不上米饭,只是这几年才好些,这水稻要是能种成功,农民就不愁大米饭吃了。”

第二天开会,陈鸿宇把旱改水的议题提出来,大家议论一番后,牛书记总结发言,同意这个“旱改水工程”的可行性。

此举得到了镇里的支持。农民的工作也做通了,接下来就是资金的问题了。陈鸿宇和村长以及几个农民一起,到实验田的现场考察反复设计水渠的走向,核算成本,然后把数据提交上去。

到了真要拿钱的时候了,问题就来了,没有这笔财政预算,钱从那里出?镇里财政本来就紧张,这点钱说起来不算多,但就是没有这笔资金的出处,叫农民集资?显然不可能,镇里表示也无能为力。

眼看这事就要半途而废,陈鸿宇想:“活活的人还能叫尿憋死吗?这点小事都办不成,还谈干什么大事?路是人走出来的,实在不行,我借钱也要办成这件事!”

想是这样想,真去借,还真不知到哪儿去借。他脑子不停地转动着。

“有了,我要去找一个人,这种时候不找,何时去找?好钢用到刀刃上,他想。”

陈鸿宇骑了几十里路的车子回到家,天已经黑了,张红问他怎么这时回来了,他就把想在村子里靠近水源的农田改种水稻的想法说了:

“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就差钱的事了。我回来是想老和尚化缘,想办法弄点吃的,不靠镇里财政,不要农民集资增加负担,要是这样半途而废了,只有被人笑话落个笑柄,说什么我都要把这事弄成了,不吃馒头争口气。”

“那你能怎么办?”张红也不相信地问,“这么多的钱,又不是土坷垃,到哪里能捧一捧出来。”

“我有一个思路。”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跟张红说了一下,张红想了一下:“试试倒不仿。”

都说小别胜新婚,陈鸿宇不顾旅途的疲惫,夫妻二人难免翻云覆雨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