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2675100000022

第22章 寓言故事(4)

鸡妈妈沿着回来的路走,边走边发出“咕咕”的声音叫自己孩子,最后终于在村边的一口水井旁边,找到了小公鸡,她很生气地对小公鸡说:“孩子,你为什么不跟着妈妈?这井边怎么可以玩呢?掉下去怎么办呢?太危险了,以后一定要听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小公鸡一边答应着,一边却并不在意地问:“井边有什么好危险的?很多人都到这里来。我只不过看看,没有危险的。”

母鸡皱着眉头,对小公鸡说:“大人的话总是有道理的,你一定要记住,否则后悔就来不及了。”

小公鸡心不在焉地点点头,说:“好吧,我会听话的,以后不来就是了。”

过了几天,小公鸡无意中又走到了水井边。它远远地站在远处看着水井,想到了妈妈的话,于是掉转头就走。可走了没多远,它又停了下来,心里忍不住想:去看看有什么关系呢?也许什么事都没有呢,说不定是妈妈听信了谁的话,才以为这里很危险呢?选小公鸡想着想着,脚下一步步往水井边挪,快到井沿边的时候,它停住了。小公鸡担心妈妈知道了会生气,“还是不要去了。”它一边想,一边走回家了。

又过了几天,小公鸡实在是忍不住了,又偷偷地跑到了水井边,它左右看看,没有谁跟在身边,便趴到井沿上往下望。

井里边什么也没有,再看井水,亮亮的一汪,里边有个晃头晃脑的怪家伙,那怪家伙正盯着它看,它很生气,冲着水里的影子喊着:“你神气什么?”水里的影子也冲它喊,小公鸡的火气上来了,一拍翅膀冲向了那个怪家伙,只听“扑通”一声,小公鸡掉进了井里,它再也没能上来。

俗话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这是用来形容长者拥有较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这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本。遗憾的是,年青人并不把这种财富当作终身受益的宝贝积累起来,往往视之为毫无价值的东西。

故事中,小公鸡虽然犹豫不决,自己和自己斗争了很久,但还是立场不坚定,经验不丰富,没有听从妈妈的劝告,掉进了井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年青人要虚心。

木头与神像

很久已前,有一个从事木雕工艺的匠人,虽然手艺很不错,但也不过是过着温饱的生活。从来没有人把他当作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也没有人注意他的生活,他这样过了很长时间。

有一天,木雕工看到院子里的一段木头,放在角落里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一直没有派上用场。每次有人来定做工艺品,在院子里挑来挑去,这段木头总也没有人相中,所以这段木头一直被人们所冷落,现在它却突然进入主人的视线。

木雕工把这段木头拿起来,在院子里仔细地端详起来,边看边琢磨:用这块木头可以雕出什么作品来?芽不知出于什么想法,他决定用这块木头雕刻出一个神像。

木雕工从那天起,开始认真设计和制作起这个木雕神像来。经过一个月的细心雕琢,一尊神采奕奕的神像雕刻成功了。这一个月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他决定把这尊神像送到很远的一个寺院里供奉。

当他扛着神像从家里出来时,邻居和街上的行人几乎没有人对他肩上扛着的东西在意过,仿佛他扛着的仍然只是一段木头。

他扛着神像继续走,等出了城之后,他发现有人开始对他的神像注意起来,时时可以看到有行人停下来观看他肩上的神像,还时时听到人们在低声议论:

“看,一个新的神像,那神像多精致啊!瞧那眼神,那表情真是不同凡响。”

“这神像不知是送到什么地方去,一定是很有名气的寺院,看那神像的神态就不是一般的神仙,一定是最尊贵的仙人!”

木雕工继续走,越走听到的恭维之辞就越多。有的路人看到他扛着的神像,竟然立在路边,行注目礼,口中虔诚地念起佛来,再往前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几乎连走路都有些困难,需要穿过层层人群才能走过去。最后,木雕工就把神像送到了山坡上的一个寺庙里。

木雕工回家以后,照常干他的木雕活儿,照常过他的普通人的生活。一切都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又隔了半年时间,木雕工决定到他送神像的那个寺庙里去看看。

木雕工刚刚走到山脚下,就看到人们三三两两络绎不绝地往山坡上的寺庙方向去,一位老太太还边走边向人介绍:“这寺庙里新请来的神灵着呢!过段时间还愿来吧。”

任何极平常的事物一经吹捧和演绎就会变得神乎其神。所以,要想真正知道事物的本质,就必须有理性的思维。

鼯鼠为啥没有能耐

田野里有一个小鼯鼠,圆脑袋,秃耳朵,大眼睛,胖胖的身体,毛茸茸的长尾巴,长得非常可爱。

小鼯鼠从小很聪明,又爱吃,又贪玩。鼯鼠妈妈对它说:“大地上的动物都笑咱们鼯鼠没有能耐,你出门学点本事吧!“

小鼯鼠一蹦老高:“妈妈,你放心吧,我准能学出本事来!”

小鼯鼠见小鸟飞得又快又高,就跟着小鸟学飞行。小鸟先教它从地上飞到土田坎,小鼯鼠很快地就学会了。小鸟又教它飞上房顶,再飞上大树,小鼯鼠试试,很费劲,弄不好,还会摔伤,跌死,它喘着气说:“我已经能飞上田坎,再飞房顶、大树,太麻烦了,不用学了!”

小鼯鼠向小白兔学跑步。小白兔给它讲了和乌龟赛跑的经验,然后小鼯鼠跟着小白兔跑,很快便学会了。于是,小白兔又教它和猎狗赛跑的办法,小鼯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地说:“我已经赛过乌龟,再和猎狗赛跑就没有必要了,不用学了!”

小鼯鼠又向小鸭子学凫水,小鸭子先教它在浅水里打扑腾,小鼯鼠学得满舒服。小鸭子又教它扎猛儿,小鼯鼠试了两次,觉得很憋气,伸出脑袋说:“这玩艺儿不能学,再学就断气了!已经学会游水,别的就不用学啦!”

小鼯鼠向小猴子学爬树。小猴子教它爬矮树,小鼯鼠试了试觉得有意思,小猴子又教它爬高树,在树上“荡秋千”,小鼯鼠一看,顿时傻了眼,感觉这样爬太危险,忙说:“我爬矮树就行了,别的不用了!”

最后,小鼯鼠向老鼯鼠学打洞。老鼯鼠说:“这是咱们看家、保命的本领,你得好好学啊!”小鼯鼠答应了。可是,洞子越打越深,越来越难打,运土也很费力,累得小鼯鼠筋疲力尽,它叹了一口气,偷偷地跑回家,再也不想学了。

鼯鼠妈妈问:“孩子,你出门一个月,学得怎么样啊?”

小鼯鼠骄傲地说:“妈妈,我学会了飞行、跑步、游泳、爬树、打洞五种本领,学得不错哩!”鼯鼠妈妈听了也很高兴。

小鼯鼠的本领究竟怎样呢?在田野动物体育比赛大会上,它在飞行、游泳、爬树三项比赛中都得了倒数第一名,赛跑成绩好一点,也只是超过了小乌龟和小鸭子。不幸的事情还等着它!

一天黑夜,小鼯鼠到地里偷花生,它挖得两兜花生,拖着往回走,被值班的猫头鹰发现了。小鼯鼠扔下花生就跑,好容易钻进了鼯鼠洞。可是洞挖得太浅,猫头鹰用爪子抓了几下,就把小鼯鼠给逮着了,可怜的小鼯鼠成了猫头鹰的美味夜餐。

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游离于知识和实践之外,是很难出什么成果的。做学问需要学习者以研究的姿态领悟学习的真谛,全心投入学习之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掌握知识和技能,勇于付出,才会有所成就。华而不实、到处撒网,什么事都想做,到头来什么事都不会做好。可怜的小鼯鼠什么都想学,最后什么也没有学会。

做什么事都要讲究又“红”又“专”。社会既需要通才,也需要专才,如何又“红”又“专”,需要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最后落实到具体的实践行动中。

猴子的经验

猴子在街上买了杯子、碗、茶壶和盘子。

它用右手拿起两只杯子,左手提起两把茶壶,两手拿得满满的,地上却还剩有盘子和碗,不行,再来。

右手拿起两只碗,左手提起两只盘子,可是地上还有杯子和茶壶,不行,再来。

尽管它抓耳挠腮,反复的左拿右提,总不能全部拿起。它有点焦急了。

忽然,一个过路人来了,手里提着竹篮,篮里装着很多东西。

“啊!竹篮可以装很多东西。”猴子想到了这个的办法,于是它很高兴地也买来了竹篮。果然,全部杯子、碗、盘子和茶壶都妥善地拿回家了。

从此,“竹篮能装很多东西”——成了猴子最宝贵的经验。

一天,猴子家里着了火。它忙着搬运东西,吩咐小猴子们拿竹篮去打水灭火。小猴子去了半天,还不见回来。这时,火势越来越大。它着急了,决定亲自跑到河边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老猴子一路急匆匆地赶到河边,只见小猴子正伏在河边打水!小猴子在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动作,把篮子放入水中,提起来;再放入水中,再提起来,一次又一次,但总不见它提水离开河边。老猴子看到小猴子这样休闲,很为它的不懂事感到失望。老猴子顾不得听小猴子解释,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大声骂道:“该死的东西,我以为你没了命呢!家里十万火急,你还有心思在这里玩!……”还没等小猴子反映过来,老猴子就已经匆匆地把竹篮抢了过来。

小猴子像挨了鞭子一样,委屈地颤抖着,抽泣着说:“妈妈!你冤枉我了!我没有在玩啊!我明明打了一篮子水,可是一提起来,就没有了;打了半天,总是这个样子。”

“胡说!”老猴子越发生气了,“竹篮不仅能装东西,还能装很多很多。我亲自装过杯子、碗……没用的东西,我打给你看!”

接着,老猴子就用竹篮打起水来。

结果,它傻眼了。它每提起一次,水就顺着竹篮落了下来,一次又一次,老猴子都失败了,它并不比小猴子高明到那里去,水还是一点都没有打上来。小猴子瞪着圆圆的眼睛看妈妈,结果老猴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它很迷惑:为什么竹篮不能装水呢?

最后,竹篮并没有救了这场火,老猴子明白了,原来竹篮也不是万能的?

常言道:竹篮打水一场空,经验必须灵活用。竹篮原本是猴子的看家宝贝,在它眼里,竹篮能装很多东西,因此就断定竹篮什么都可以装,这犯了机械主义的错误。

世上什么都不是万能的。经验必须活学活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固执己见,犯思维定势的错误。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跳出思维定势,换一种角度看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全面看待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穿山甲的教训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虎和螃蟹、鹧鸪、穿山甲成为最亲密的朋友,非常要好。老虎素来有森林之王的称号,大家都很尊敬这位朋友,并封老虎为大哥,随老虎出生入死,其乐无穷。

刚开始的一段时期,老虎能在山里找到许多东西吃,加上朋友之间也常送点东西吃,大家礼尚往来,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老虎得意地做大王,螃蟹、鹧鸪和穿山甲又非常愿意尾随其后,即使不经常看它们一起出入,但它们也感觉占了不少老虎大哥的光,所以更加对大哥效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老虎每天都要上山,每天都是空空而去,空空而回,山上没有什么可以让它吃的了。老虎也开始着急了,这样的话,迟早自己会被饿死的,没有肉的日子怎么可以呢?于是它开始左思右想,上看下看,急得团团转,饿得直冒冷汗。忽然老虎灵机一闪,想到了昔日的几个好朋友,准备来打螃蟹、鹧鸪和穿山甲的主意。

老虎来到了螃蟹面前,对螃蟹倾诉了痛苦之情,对螃蟹说:“螃蟹老弟,我知道你最明事理,既然我们是朋友,而我又快要饿死了,请你帮帮忙,让我把你吃了,好吗?我会记住你的恩情的。”

螃蟹一时傻了眼,想了一会儿说:“好啊,把你的尾巴伸过来,我顺着尾巴爬进你的嘴巴让你吃。”

老虎很高兴地把尾巴伸过去,螃蟹伸开了两把大钳,使劲地钳住老虎的尾巴,老虎痛得大叫一声,把尾巴一甩,螃蟹一撇钳,被抛上空中,调到山下的深潭里去了。

老虎来到了鹧鸪面前,对鹧鸪倾诉了愤慨之情,对鹧鸪说:“鹧鸪老弟,我知道你最明事理,绝对不像螃蟹那样忘恩负义的,既然我们是朋友,而我又快要饿死了,请你帮帮忙,成全我,好吗?我会记住你的恩情的。”

鹧鸪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好啊,但是我的屎好臭,还很脏,等我拉完屎你再来吃吧!”

鹧鸪拉完屎,趁老虎不注意,便溜进草丛里去了。老虎等急了,走过去想把鹧鸪吃掉,哪知一脚踩着鹧鸪屎,摔了一跤。鹧鸪在草丛里见到了,高兴地大叫起来。

老虎想吃螃蟹吃不到,想吃鹧鸪吃不了,最后,只有去找又臭又蠢的穿山甲。这次,老虎见到穿山甲再不问了,一口就咬住了穿山甲的背。穿山甲的背上长着坚硬的甲片,老虎啃了很久,把牙都快要磨烂了,怎么啃都啃不动,没有一点肉的感觉。啃了半天,除了累得气喘吁吁,温饱问题还是没有根本得以解决。老虎便说:“穿山甲老弟,你怎么全身都硬梆梆的呀!”穿山甲根本没有想到老虎要吃自己,以为老虎在和它开玩笑,便老实地说:“大哥,你真笨,我全身只有肚子才是软的。你难道不知道吗?”穿山甲说着说着,就自己翻了个跟斗,向老虎大哥展示自己肉嘟嘟的肚子,并告诉老虎说:“我也有肚子的!”没等穿山甲说完,老虎的利牙已经上来了,随着一声惨叫,可怜的穿山甲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他的老虎大哥吃掉了。

一身坚硬的甲片,本可以成为穿山甲可靠、坚实的防御武器和生存资本,但出乎意料的是它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而过于突出自己的弱点,并大方地暴露给对方。把弱点暴露给对方的后果,就势必掩盖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置于尴尬境地甚至走向死亡。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张扬个性、完美展示自我的同时,一定不要太固执,要善于机敏地掩盖自己的弱点,扬优补弱,灵活应对,选取好的突破口,巧妙而成功地解决各种问题,处理各种关系,在激烈的竞争中激流勇进。

骄傲的老鸦

狐狸饿极了。但是树上虽然有很多鸟,但都无法到口。它便倒在地上,装作快要死了的样子,想等鸟群走进自己身边来,猛然去捉住它们。一只老鸦看见了,想到:狐狸为什么躺在这里啊!是死了还是在睡觉?我要好好地查一查。

老鸦发觉狐狸虽然是僵卧不动,但鼻子还在呼吸着,便笑道:“哈哈,狐狸你诡计多端!”随后飞到树枝上喊道:“喂!朋友们听着,地上的狐狸是装死的,这是一个阴谋,大家不要上狐狸的当啊!”

狐狸的诡计被揭穿之后,无可奈何地溜走了。它狠狠地骂道:“我不会放过你的!咱们走着瞧吧!”

一天,狐狸走到一棵老树旁边,见树上有一个喜鹊巢,它便恐吓道:“喜鹊,我要爬上树把你全家吃掉!”

喜鹊苦苦地哀求它饶命。狐狸便说:“我老实对你说吧,如果你抛下一个蛋给我吃,我便走开。”

喜鹊是很疼爱自己的蛋的,怎么会忍心抛下给狐狸吃呢?但是为了保全家人的性命,它又不能不理狐狸。怎么办呢?正在犯愁时,喜鹊想起了老鸦,便去找老鸦,希望老鸦能够帮助自己脱离困境。喜鹊见了老鸦,激动不已,哭着把自己的不幸遭遇一一讲给老鸦听。

谁知老鸦却大笑起来,它笑着说:“傻瓜,傻瓜,狐狸是不能上树的,你难道不知道吗?待它再来时,你就对它说:‘狐狸,你上来拿蛋吧!’这样它就不会再来恐吓你了。’

喜鹊半信半疑地回去了。

第二天,狐狸果真来了。喜鹊便照着老鸦教给它的那样说:“狐狸,你上来拿蛋吧!”

狐狸问道:“为什么?”喜鹊说:“没有什么,请你上来吧!顺便参观一下我们的家,欢迎你啊!”狐狸有点傻眼,但它接着说:“那么,我现在就上去,把你全家吃掉了,你不要后悔啊!”

喜鹊依然笑着说:“上来啊,狐狸,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