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幻情凄美绝恋之纳兰容若
26515900000001

第1章 香消玉殒落花时 愿逐春风同归去

在大清王朝的康熙年间,公元1677年,正值暮春时节,富庶繁华的京城之中,每一条宽阔的街道上几乎都是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可是在一处最为富丽堂皇的府邸--纳兰宰相府,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高大而又精巧的门楣之上挂满了白花,府内来来往往的主仆,全都披麻戴孝,每个人的脸上满是泪痕。

就连地位卑微的老妈子、丫鬟都悲伤欲绝,她们的女主人平日里待她们甚好,女主人的逝去顿时让他们感觉失去了一个至亲的亲人。

庄严肃穆的灵堂布置得气派非凡,两旁摆满了当朝的达官显贵甚至是皇亲国戚送来的花圈,个个做工都极为考究、精巧,仔细一看就可以看出来那些白花都是用白银雕刻而成,在烛光的照射下,不时闪出熠熠之光。

前来拜祭死者的人络绎不绝,虽然个个都是身着便装,但从眼神、气质来看,都是些当朝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那种不可一世的神气在一言一行中都展现了出来。

很让人疑惑的是:众人祭奠的却只是一副金丝楠木的棺材,没有尸身。看到空荡荡的棺材,有些人感到不解,而更多的人则是更加地悲伤。

蝶舞飞絮飘飘然,落红舒卷洒满天。

佳人已随流水逝,独守陈迹未成眠。

微雨迷蒙,落花飘零,渌水亭畔,桃李园中。漫天飘舞的桃花瓣,扬扬洒洒,犹如天国降临人间的纯美精灵。轻悠悠地飘落在茵茵的芳草地上。

桃花瓣上那盈盈粉泪,晶莹剔透,在花瓣上轻轻滚动。风儿带着淡淡的花草的清香,吹动着我妻子柔美的秀发,青丝滑过娇美的面庞,我把她紧紧地揽在怀中。

我的心被掏空,泪水已流干,心神俱灭。我木然扬起头,雨滴打在脸上,冰凉!我的心却早已随着一缕香魂死去。老天为何竟然生生地把你从我身边夺走!你才只有二十一岁呀!正当时女子一生之中最美的花样年华!你却狠心地抛下我随风而去。

为什么我们相处的时间只有三年!仅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而我们真正相聚的日子又有多少哇!只有这三年是我们甜蜜相处的最美好时光!一生中的锦瑟年华!京城中所有的王公贵族、达官显贵都羡慕、称道我们是一对才子佳人、神仙眷侣!

我们在一起的笑声依然回荡在耳边,仿佛是昨天刚刚发生过,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真切!每每想起来我都会会心地笑,沉醉其中,你那甜甜的笑容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

这五日来,我的眼睛丝毫就没离开过你的面庞,你的脸依然如桃花般粉嫩柔滑、双眸微微闭合、长长的睫毛、秀美玲珑的鼻子、鲜润的小嘴,只是没有了吐气若兰的馨香。但是神色依旧安然,犹如你平日里的被酒酣睡。

“公子!公子!您还是吃些东西吧!您已经五天水米未进了,您的身子要是垮了,小姐不是更担心吗?”爱妻的贴身丫鬟--芷晴,端着刚刚做好的莲子燕窝羹小心翼翼地说道。

可我丝毫没有饥饿的感觉,只是觉得心神飘飘摇摇,好似在梦境之中。“蕊儿!咱们该用膳了!你怎么还在睡呢?是不是还想让我来喂你?”我微然一笑,喃喃自语道。

我接过芷晴手中的托盘,左手端着晶莹透亮玉碗,右手拿着银制汤匙,轻轻地搅动,缓缓地吹去热气,微微地放到嘴边抿上一小口,微烫。

“芷晴,来!帮我扶起你家小姐,叫醒她。她太调皮了,有时候就像个孩子,还得我来给她喂饭。”

芷晴一听这话,实在忍不住了,失声痛哭。“公子!我家小姐没了!真的没了!你醒醒吧!老爷、夫人都担心死你了!不要这样下去了!老爷已经请来了五台山慧空大师来为小姐做法事,超度亡灵。正在灵堂等候,还让小姐早些入土为安吧!公子!”

我好像是明白她说的话,但是我心里只有一个执着的念头:我的蕊儿还在我的怀里睡觉呢!她还在睡觉呢!她就是酒喝得多了点。很快就会醒来!她经常这样的,酒量很小,却是愿意为了让我尽兴而舍命陪君子。

还很清楚的记得一个月前,我从皇宫当值完毕,急匆匆地回到她的“绿绮楼”,已是夕阳染遍西山,呈现出一片绚丽明朗的绯红色。你当时正站在“凤绮亭”中,手执一卷《李清照词集》,独自吟诵“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一种愧疚之感涌上心头,我明白你觉得自己像极了李清照,“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我何尝不是对你朝思暮想,想着你的娇美容颜,想着你的温柔多情,想着你的冰雪聪慧、想着你的端庄贤淑。

佳期如梦,今日成真。我眼前的娇妻比梦中的更美,要不是旁边有芷晴、雪儿两个丫头,真想拥你入怀。你轻柔地转过身来,嫣然一笑,盈盈走来,笑道:“我刚才是借鸿雁给你传信了,所以你马上就出现在我面前,是易安居士词中的鸿雁。”

我也调侃地说“是啊!你是用你的心雁告诉我,你在想我,让我赶紧回来,这不我就回来了吗?”然后我们就一起肩并肩徜徉在后花园中。

一对对大蝴蝶翩然飞舞,相依相伴。你还娇嗔道:“我们何时能够像那两只蝴蝶一样,永远厮守在一起呢?我可真的希望你不要总是离开我!”

我兴冲冲地说道:“当今皇上想要振兴儒学,特下诏命,令我老师徐乾学主持编订儒家经学典籍,这项工程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最重要的是,它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确实是一项传承传统文化的不朽盛事。

老师已经向陛下申请让我作为主持编纂的最佳人选,听说陛下也是非常赞同。这样以来,我就可以在咱们的书房--通志堂中,召集朝中的儒学名士,一起进行编纂。阿玛也定然会欣然应允,这是咱们纳兰家族的又一项鸿大的功勋。最主要的是,我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你还可以帮我们一起编纂整理、修订删补。这是多么两全其美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