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丹青山
26223000000016

第16章 不死不生

八月二十三日,农历七月初四,这天是处暑,如果无雨,夜晚你可以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正好指向西南,这个方位是“申”,五行属金,在十二地支中位列第九。

可惜那晚没人能看到,因为从申时起天空就下起了大雨,越下越大,整个万山县都笼罩在一片雨雾当中。

秀水的雨更大,大得好像想把屋顶砸漏,“噼里啪啦”的雨声夹着“呼呼”作响的山风,尽情地宣泄着自然的力量,夜幕中的那点点灯光,显得那么渺小和飘忽。

“这是近几年最大的一场雨。”文祥说。

“河水会不会涨上来?”葛琴有些担心,门前就是秀水,在她的记忆中五年前发过一场大水,河水漫过了院子,最后进到了屋里。

没人知道这次会不会像五年前一样,或者比那次更大,然而这场雨只下了三天就放晴了,瞬间天地清朗,阳光明媚。

河水并没有漫过河床,但比以前大了许多,秀水沟不但恢复了生气,更比以前多了份气势和澎湃。

很巧,雨停的那天是七夕节,这个日子对文青这样的少女来说别具一番意味,所以她不顾雨刚刚停,非要出去走走。

可文青出门没到一刻钟就跑了回来,这次她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去山里走走。

“干嘛要去山里?”葛琴不解地问。

“妈,你出去看看去,山那边可漂亮了,我要去溜达溜达。”

葛琴望了一眼窗外,秀水四周都是山,大雨过后群山像被清洗了一遍,清新娟秀,在阳光的照射下,亮堂堂的,确实很美。

可一个姑娘独自一人上山葛琴毕竟不放心,于是对在炕上摆八卦阵消遣的文水说:“二儿,你陪你妹妹去一趟。”

“我可不去,咱这就是山里,还上哪去?再说刚下完雨,根本爬不上去。”文水头也不抬地说。

葛琴踹了一脚文水,但也没法,于是招呼在园子里和父亲给豆角架排水的文山。

“老大,你陪你妹妹去一趟,她要爬山。”葛琴对刚进屋的文山说。

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原来是这个,文山瞅了一眼妹妹,对母亲说:“妈,我还得帮爸干活呢,让她自己去。”

“我自己去不了,路滑。”文青把刚才文水说的话用上了。

“知道路滑你还去,今天没空,明天吧。”文水说。

“明天不行,明天就不新鲜了。”文青撅起了嘴。

“什么不新鲜了?”文山纳闷。

“山。”

听完这话葛琴和文水都忍不住乐了,文水说:“她以为是白菜呢,还新鲜。”

“老大,你就陪你妹妹去一趟吧,过两天她就走了。”葛琴说,文青已经答应回去上学,再有几天就开学了。

“那好吧,我换鞋。”文山这才同意。

“你别以为你吃亏了,咱去丹青山,我告诉你火球砸在哪。”文青对正在换鞋的文山说。

本来打算前两天去的,可这一场大雨耽搁了,此时文山一听急忙加快了换鞋的速度,换完对妹妹说:“那咱快走吧。”

“哥,你别被她骗了,那天我和爸妈都在,我们就没看见!”文水对已经出门的文山喊,提醒他。

“我才没骗你呢,我就是看见了。”文青嘟囔着。

山路确实很滑,有些地方还有积水,往丹青山的山路与出村的山道不同,出村的山道虽然也是土路但路面比较宽,路基经过了碾压很结实,可以走马车,而往丹青山的山路是羊肠小道,是人走马踏踩出来的,这要是文青一个人来说不定真会一个趔趄就栽到沟里去。

俩人就比一人强,可以互相搀扶,文山和文青几乎是手拉着手走完的全程,有几次跳越水洼的时候文青是偎在哥哥怀里让他给抱过来的。

虽然辛苦但到达丹青山的时候文山觉得一切都值了,大雨过后的丹青山已经完全换了模样。

黑乎乎的灰烬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冲去浮土,洗刷干净的土壤和岩石,南坡原先的杂乱无章的青石现在几乎都裸露出了山体,比原先的样子要大得多,高得多,现在看起来已经不那么乱了,好像还很有规律,一层一层的分布着。

北坡的红色山土又露了出来,比原先更红,或者叫赤红更加贴切,红的耀眼,红的热烈。

空气也完全没有了原先的浑浊,清新得让人呼吸一口就觉得脑清目爽,心旷神怡。

秀水沟充满了溪水,潺潺地流着,清澈见底,好似一条玉带洁净无暇。

大自然的造化,无可比喻!

文青也被眼前的变化惊呆了,她问哥哥:“这是丹青山吗?”

“怎么不是,青的更青,红的更红,名副其实的丹青山!”

“就因为这场大雨?”

“还有那次大火,所谓不破不立,不死不生,大自然的神奇与鬼斧神工也。”文山拽了一句。

火是天火,水是天水,这一烧一浇就像铁匠炉里的钢铁,既坚硬又柔韧,材料学里管这个加工工艺叫“淬火”,但无论人类怎么做,都达不到自然的水平,所以人工的和天然的不止是价值上的差距,还有本质的区别。

“不破不立,不死不生,好!”文青拍起手来,为哥哥叫好。

“行了,别拍马屁,告诉我火球砸在哪。”文山问。

“那!”文青指着北坡的一处地方,在山腰的位置,那儿正好有一块大青石。

“走,看看去。”

原先果园里的小道早已荡然无存,但裸露的青石给了他们往上爬的便利,不多时候兄妹俩来到了文青所指的大青石下。

“这里?”文山问。

“嗯,就是这里。”文青很肯定。

文山仔细瞧了瞧这块大青石,没什么异样,再看看周边的土壤,也没什么特别,不禁想起文水的话,问妹妹:“你没骗我吧?”

“骗你是小狗,就是这里。”文青不服气,使劲朝大青石踹去,以示自己没有说谎。

随着文青的脚落下,大青石的表皮开始松动,文青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摔个仰八叉,文山急忙一把把她拽住。

回头再看大青石,足有几厘米厚的表皮“哗啦啦”地脱落后露出了本来面目,还是青的,不过青得光滑,青得发亮。

文山明白了,这里确实有一个火球砸下,正好砸到了这块大青石上,大青石的表皮在高温的燃烧和大力的撞击之后本已疏松,又经过大雨的侵蚀彻底酥软,妹妹这一脚只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露出来的才是它的本来模样。

然而它的本来模样究竟是什么,文山也拿不准,学校的实验室和展览馆有上千余种石头,他虽然很感兴趣浏览过几十遍但印象不够深刻,他也没想到有一天会用到,这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或许是大理石,也或许是花岗岩,更或许什么都不是,要想知道是什么必须经过鉴定,有了科学的数据后才能知道它有没有用途,用在什么方面。

想到这文山开始四下找寻工具,他想砸一块下来拿回去。

“哥,你找什么?”文青问。

“这东西或许是宝贝,我要带一小块回去。”

“宝贝?”文青又惊又喜,这真是吉人自有天相,没想到这一次上山居然找到了宝贝,那是不是文家有救了,哥哥有救了?

越想越高兴,文青一把抱住文山的腰满怀期待地问:“哥,是宝石吗?”

“宝石?”文山被气乐了,哪那么容易找到宝石,要是漫山遍野都是宝石那么宝石就变成石头了,物以稀为贵,稀有的才是值钱的,鲁迅他老人家说山东的大白菜放到北京就叫“胶菜”也是这个道理,这充其量是硬度够高的石头,不是什么宝石。

但他也不忍扫了妹妹的兴,说道:“你知道什么叫宝石么,宝石虽然也是石头但它又不是石头,因为经过上亿年的高温裂变之后它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它随岩浆从地幔中冲出,再经过冷却结晶之后才形成宝石,而且宝石这个称谓是个统称,不是单指一种,它包含了红、蓝宝石,祖母绿、钻石等,中国人认为玉石也是宝石的一种,是因为中国文化中对玉的喜爱,当得起这个‘宝’字。”

要不是上了大学,文山根本不知道“宝石”为何物,当他第一次在展览馆见到这些五颜六色的石头时他才知道了它们的美丽,妹妹不懂情有可原。

文青没见过宝石,她也听不懂,但她知道了这不是宝石,失望之余她松开了手,嘀咕道:“那你还说是宝贝?”

“我说也许,它能包着这么厚的表皮说明形成的年份也不短,看模样光滑度和硬度都可以,不是一般的石头。”

文青一听又高兴起来,急忙问:“那我们是不是发财了?这满山都是,要能值钱可太好了。”

文山环顾了一圈,确实满山都是,但即使是好东西也不见得就那么乐观,这块被天火砸过,其余的没有,如何脱皮和运走都是个问题,还有这些石块没有形状,能干什么他也心里没数,如果它们的价值还不够人工和车马费,那就白高兴了。

砸了半天也没能从这块大青石上砸下一小块来,眼看天色将黒,文山无奈捡了一块小的,他希望这块小的也是一样,有鉴定价值。

突如其来的收获让文青乐不可支,一路上她都在憧憬有钱后的日子,说先把毛家的钱还上,然后盖新房,买漂亮衣服,再给二哥说个媳妇,让爸妈过上好日子。

“我怎么办?”文山被妹妹感染,听她都说到了也没说自己于是笑着问道。

“你嘛,当然是继续念书,念硕士,念博士……”

文山苦笑,真是天真不知世事难,除非明天就有钱自己还能回去念书,然而,可能么?

但有一件事是可能的,文青要他答应有钱后给她买一块宝石,这不难,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