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丹青山
26223000000135

第135章 经委主任

文山本以为徐柏松会推辞,因为没人愿意跑那么老远,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做事,可没想到徐柏松不动声色地说:“这里也就我最合适。”

这话倒是句真话,四愣子第一个排除,他到深圳会辨不出东西南北;张六子也不行,缺少文化,人家会瞧不起他;吴工寡言少语,再说这边也离不开,他的专业就在山上,不在城里。算来算去只有徐柏松合适,也是大城市里长大的,念过大学,口条也不笨,唯一合适的人选。

但若徐柏松走了又出现个问题,遴选原石的事谁负责?

“这个我想到了一个人,你们看怎么样,就是钱斌。”文山说。

张六子知道这事,他说:“三哥和他谈了,他愿意过来帮我们。”

徐柏松一听脸色变了变,心道自己就是不想走也得走了,但临走之前要争取到一些条件,张了张嘴最后他没说,他想让姜亚梅来说。

事就这么定了,文山的想法基本都是实现了,除了在滨州建厂的事。

第二天,徐柏松回滨州了,文山送他的同时来到了乡里。

上次见到季福德还是五个多月之前的事,虽然离过年还早但文山带来了年礼,一是感谢季福德的帮忙,二是为了经委主任的事。

文山本以为这是个虚衔,不料季福德说是实质的,各乡镇已经陆续成立了经委,朝光一直拖着,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

文山把一千万的汇票复印件和一张存折放到了季福德的面前,说道:“这是您说的一千万资金,这个是给您的,您看我合不合适?”

季福德瞟了一眼,一千万的汇票是真的,十万元的存折也是真的,他不悦地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您上次说的那个意思,谁争取到一千万资金谁就是经委主任。”

“我怎么知道你这一千万是不是花在乡里,你有什么打算?”季福德问。

“说老实话,我这一千万都有着落了,还差一个厂子没计划好。”

“什么厂子?”

“矿山的原石加工厂。”

“那可以建在乡里啊。”

“这个真不行,村里我打算建个粗加工的,乡里就不能再建了。”

季福德点头,说道:“村里的也算,但你这样不行,我没法交代。”

想了想之后他说:“你这个厂子建在县里怎么样,县里新建个开发区,要求各乡镇都要出力,你这个资金投到那里也算乡里的,是我们引荐的。”

之后季福德说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土地、税费等等,文山一听还真动心了,说可以考虑。

这个事定下来后季福德又提了一个条件,邬村有一个方解石矿,手续什么的都齐全,原先还是生产队的时候村里开采过,后来邬村的人都算命去了,这个矿洞也就废弃了,乡里开了几次会想把这个矿洞承包出去但没人干,文山想要得到经委主任的位置必须替乡里解决了这个难题。

最终文山答应下来,但他有一个置换条件,他只要经委主任的头衔,不要工资也不坐办公室,更不管事。

“那我还得给你张罗一个常务副主任,真够麻烦的。”季福德边说边把那张存折揣进了怀里。

从季福德的办公室出来,文山感到走路都轻飘飘的,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在意这个,难道是自己的官瘾犯了?

徐柏松走后三天就回来了,姜亚梅也跟来了,并且告诉了文山一个消息:他们打算结婚,日子定在了下个月的十二号。

“你俩什么时候确定关系的?”文山问。

“开矿前”,徐柏松说。

文山这才知道这几个月俩人过的是牛郎织女的日子,恐怕将来这银河更长。

“这么着急结婚不会是因为柏松要去深圳的缘故吧?”文山笑道,他有这方面的疑惑。

“还真是这样,托你的福。”姜亚梅肯定了文山的猜想。

“那你们还是应该感谢我的。”文山知道自己脸皮够厚,但也是没办法。

“嗯,感谢你,所以邀请你和你媳妇参加我们的婚礼。”

“那当然,一定要去。”文山满口答应,文青还没回来,不过也就是这两天的事。

说了这么几句就完了,文山有种别扭的感觉,除了他们俩人不像要结婚的人那样欢天喜地,再有就是心里也空落落的。

晚饭是在山上吃的,自从开矿后文山很少回家吃,这里饭菜丰盛,他想吃啥厨师就做啥,也比家里随便。

天冷后文山和康馨一般都回家住,徐柏松和姜亚梅没走,于是四人结伴而行。

走着走着徐柏松和康馨走到了前面,把文山和姜亚梅拉在了后面。

可能是徐柏松特意创造这样的机会,所以姜亚梅看了眼前面的俩人,转过头对文山说:“徐柏松有些话不好说,让我和你说。”

又扯这套,有什么不好说的,原先不是很熟,现在都这么熟了还扯这个,不就是他知道自己和姜亚梅亲过嘴么,文山满心的不乐意嘴上却说:“你说,没什么不好说的。”

“关于工资的事,他希望……你给双倍。”姜亚梅顿了一下,她有些不好意思。

原先谈的是工资照常,每天一百元补助,其余的实报实销,徐柏松也算答应了,不想又弄了这一出。

其实徐柏松想的没错,如果徐柏松自己说文山不会答应,什么效益还没有我凭什么给你两倍工资,就算姜亚梅说如果他俩没打算结婚文山也不会答应,现在却有些于心不忍,好想拒绝了对不起姜亚梅似的。

是自己终究有些不舍还是去了一块心病文山不知道,但他答应了。

姜亚梅瞅了文山一眼,接着说:“他还有个事,希望将来能做那边店铺的经理。”

这个是文山没有想到的,他和吴工都属于技术人员,不是管理人员,虽然也是骨干但毕竟分工不同,将来的待遇也会不同,比如一旦实行股份制的话会有差别,这也是吴工事先言明的用意,对于徐柏松文山会给,但没想到他会自己要。

办事处是一个临时机构,店铺却是长久的,店铺的经理和四愣子他们没什么分别,或许分量还会重些,因为他要独当一面。

这要当经理,和要待遇没什么区别。

但也或许是有这样的前景,才能笼络住徐柏松和吴工,包括钱斌这样的人,否则都不会留在这,早就走人了。

所以从表面上看,四愣子和张六子这样的人都能当经理好像文山很偏心,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公平的,因为他们不会走,给不给股份都不会走,除非矿山倒闭。

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文山明白,从他做第一笔生意开始就明白了这个理,所以他走到哪把四愣子和张六子带到哪,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刘良印。

道理摆在那,文山没把话说死,他对姜亚梅说:“可以考虑,将来看情况再说,但你真想让他留在那边?”

“他说要是稳定了把我接过去。”姜亚梅说。

文山一时语塞,他为自己的多虑感到歉疚,于是想了想说道:“我答应你,店面成立了让他当经理。”

好像只是完成了一个任务,听完这句话姜亚梅并没有兴奋的意思,反而低声问文山:“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着急结婚么?”

“家里催婚?”文山问。

“那只是一方面,原先也催,我不是也没结嘛,主要是因为你,因为你结婚了,我没盼头了。”

姜亚梅这半开玩笑的话让文山痛了一下,他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假,或许她心里总有一丝期盼,在彻底的破灭之后这才选择了一条不是很情愿的路。

也许徐柏松也是,所以他们俩人才没有那么兴奋,只当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堂必修课,对方达到了自己的最低要求而已。

文山忽然想起了穆丹,他不知道穆丹是不是也是这样,上了一堂必修课。

那么自己和文青呢,把这一堂必修课变成了选修课,是万幸还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