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丹青山
26223000000114

第114章 两只兔子

龙抬头这天,文山带领一帮人大张旗鼓地挺进了丹青山。

村里的青壮年多在两个果汁厂打工,剩下的不多,但这几年又一批少年长大了,只要秀水河不干,秀水也会生生不息。

文山没有刻意隐瞒自己挖山的举动,他是故意做给闫震看,因为他知道闫震不会善罢甘休,瞒也瞒不了他。

那么索性,让他看个明白。

人工只是辅助,挖掘机和推土机是主力,第一步是把“丹山”劈开。

丹山和“青山”不同,山上的红土粘粘的,容易堵住钻管,所以需要清理。

顺着泥石流冲断的横截面分别往两边赶,一个月后丹山彻底改变了模样,它被一分为二,中间露出差不多长有五十米,宽有二十米的一大块空地,空地的表面是黑土,与红土泾渭分明。

按照地质成因推断,上面的红土层属于天外来客,下面的才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山体,所以假如有矿脉的话,在黑土中,而不是在红土中。

时至今日,文山才弄明白“丹山”的真面目,所谓的“丹山”,只不过是扣了个红帽子而已。

徐柏松也很兴奋,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下面就看运气如何了。

你不可能把整个“丹山”挖走,那是愚公干的事,别说没那么多钱,有那么多钱也没那么多工夫。

一天的花销差不多是一万,这一个月已经让文山的那点积蓄所剩无几,而这三十万,也就能看到这大约一千平的面积,这还要归功于那场泥石流冲出了沟槽,否则时间和成本都要翻上几倍。

运气好的话,矿床就在这一千多平米的下方,如果运气不好,那就不知道在哪了。

“我好像闻到了宝石的气味。”徐柏松对文山说。

“真的?”文山希望那是真的。

“开个玩笑”,徐柏松笑道,接着说:“给你鼓鼓劲。”

“我身家性命都压这上了,还用你鼓劲。”文山也笑道,如今他真没什么压力,如果这次不成功,他决不会再反悔,和文青一起打工去。

“那你说我们从哪个地方开钻?”徐柏松胡乱指着脚下的黑地面,这也是赌。

每个钻口大约0.04平方米,这样计算的话这块空地可以打二万五千个钻口,即便矿床就在底下,一次找到的概率也不会超过千分之一。

只有一种情况除外,矿床是横的,而且很宽,那么在哪里打都差不多,然而这样的概率约等于零。

文山也知道这个难度,所以没说话,在山上打钻一米要五百块钱,超过一百米是一千,这样算下来自己的钱就够打一眼一百五十米深的钻口,而且只够一眼。

一连几天文山也没确定下来,这天他和徐柏松又来查看时看到了有趣的一幕。

丹青山有果园的时候时常有野鸡和野兔出没,但自从那把大火后野鸡和野兔基本寻不见了,今天他们刚到坑口就看见两只野兔在空地上嬉戏,一只雪白,一只黑白相间。

徐柏松想撵它们走但被文山阻止了,文山低声问:“你知道那是什么?”

“野兔啊,你以为我没见过?”徐柏松反问,他经常去野外,对山里的动物比文山还熟悉。

文山见没惊着野兔,把徐柏松拉蹲下后问:“白色的你见过,一半黑一半白的你见过多少?”

徐柏松愕然,野兔以灰色居多,白色的也有,半黑半白的他还真没见过,于是嘟囔道:“就是黑的和白的杂交的呗,这你也奇怪?”

“黑白杂交就一定是半黑半白的?”文山问。

徐柏松真给问住了,这像混血一样,或者黑或者白,黑白相间的混血谁也没见过。

“那你是什么意思?”徐柏松弄不清楚文山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再看看”,文山说。

于是俩人不再吱声,蹲在坑口静静地看。

今天阳光很好,暖洋洋的,两只兔子尽情地嬉戏着,或者是累了,或者是调情到了高潮,黑白相间的兔子趴到白兔子身上开始交偶起来。

等交偶结束,两只兔子并没停留,一前一后跑出坑口,向后面茂密的树林窜去。

俩人都是第一见到这样的场面,看完徐柏松直起腰来说:“我才弄明白,白的是母的,那只是公的。”

“就这点感悟?”文山也站起来说。

“还有什么,再有就是它们和人一样,不过那个姿势是后入式。”

“这你也懂?”文山笑道。

徐柏松这才知道说走嘴了,但他不在乎,瞥了一下嘴之后说道:“你可是有经验的,比我懂。”

墨湘竹的事徐柏松知道,但文山也已经不在乎,他指着两只兔子交偶的地方说:“别扯别的,我们到那个地方看看去。”

俩人从坑口下到里面,只见两只兔子交偶的地方留下一滩水印,徐柏松不禁愕然说道:“兔子也出水?”

这个问题文山回答不了,但他感兴趣的不是徐柏松想的那些,而是这个标记。

四顾看看,文山发现这个地方在整个坑口的偏东偏北位置,并不在中央,如果打钻的话肯定不会在第一时间选择这里,而如今他决定第一钻在这里打。

“就为这泡水印?”徐柏松不解。

“那你还有更好的办法么?”文山问他。

徐柏松没有更好的办法,但他觉得这也足够荒唐,把运气拴在两只兔子身上也就文山能干出来。

就像当初相信文青讲的“火球”一样,文山也相信这两只兔子给他带来的灵感,他更相信人与自然存在某种联系,动物亦然。

钻头就在这个地方打了下去,也不知道文山的灵感是对是错。

一连打了十天,钻了一百五十米,没见到矿床,钻探队要求结算,并问是否继续。

钻探队是按常规问的,因为一般钻到这么深没有发现就需要换地方了,有时坚持并不一定能得到回报,执着更多的时候是愚笨。

三人临时在山上开了个会,文山、徐柏松和刘良印,刘良印是秀水年轻一代的代表,和文家还有一些远亲。

徐柏松本来就不赞成这样的钻法,他主张隔十米左右再钻一眼,不钻太深,钻不着就再换,这样还节省钱。

开工之前文山和徐柏松做了很多功课,包括查阅资料,跟老工程师请教等,但每一个地方的地质成因不一样,很难找到相同点,这是指矿床,矿脉就更难琢磨,它的走向完全没有规律,或许就离你打眼的地方几米,但就是几厘米你也不知道。

所以徐柏松的说法不无道理,从价钱上说打这样一口一百五十米深的钻口相当于打两个一百米深的,好像性价比更高。

刘良印没有这些专业知识,他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学习虽一般但还是颇有些文艺细胞的,比如二胡拉得好,小曲张口就来,本来他的父母想让他去滨州学习二人转的,但被文山强行拉了过来。

文山羡慕有文艺细胞的,如果像康馨那样接受些专业训练他赞成,学习二人转他却不太赞成,总觉得低人一等,此外他还有一些别的打算。

刘良印很活泼,见文山问他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就这么钻,不信钻不出来,水不是都钻出来了么,或许宝石就在水下面不远了。

刘良印的话提醒了文山,钻探出水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为什么会在一百五十米处出水,这里有没有别的原因?

文山和徐柏松、刘良印仨人走出坑口来到了溪水前,文山打量了一番后问他俩:“这山到这水面大约有多少米?”

溪水发源于连接“丹山”和“青山”的山梁,然后注入河谷,流出河谷后再经过几座低矮山峰就进入了秀水村,它也有了自己的名字——秀水河。

丹青山包含了两座山峰和一个山梁,南面的“青山”比“丹山”矮,但面积要大一些,北面的“丹山”较高,是这一片山峰里最高的,海拔大约在三百米左右。

挖山大约挖去了三十米,河谷的海拔有一百多米,这是不是表示现在钻头到的位置基本就是溪水的海拔位置,所以见到水了。

这就是文山想说的意思。

除了山,还有水,大自然是有联系的,何况还是在同一座丹青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