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战国物语
2609700000045

第45章 0 赵敬侯迁都邯郸 卫慎公求助安

却说秦献公师隰夺回了君位,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不参与其他国家间的混战,废除了秦国自秦武公以来实行了三百多年的以人殉葬制度……

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其子赵章年幼,由其弟(其名不详)辅政,称赵武公。

赵武公在位期间,赵国没有什么重大的变故,只是跟着魏老大东征西讨、攻城略地,先后打败齐国和楚国,夺取了齐、楚、郑、宋等国的大片土地。

公元前386年,赵武公逝世,赵章继位,是为赵敬侯。同年,旬欣、孔青受命率兵士筑坛于都城中牟西南,高坛方圆九里,各设五色旌旗仪仗。

文武百官皆依次序排列。公仲连、牛畜请赵敬侯登坛,进冠冕玺绶,面南而坐,受文武百官贺拜。

忽报赵朝染疾,起塌不得。相国公仲连进曰:“君侯新立,国势不稳,今赵朝佯病诈疾,不来拜贺,有不服之心,君侯可下令治其罪也。”

“此事暂且搁下,寡人有大事与诸卿商议。”

公仲连、牛蓄面面相觑,文武百官受命先后入宫议事。

赵敬侯问曰:“寡人之国自先君以来便与魏、韩结成三晋同盟,征战天下,此法还当行之否?”

群臣议论纷纷,公仲连执笏出班奏曰:“敢问君侯不愿沿袭先君之策略否?”

“非也。三晋联合,战无不克,攻无不胜……”赵敬侯高居侯位,言辞闪烁。

“只是我赵国居北,夺得的土地不与我国国土接壤,而与南面的韩魏紧邻,多为两国所占,此乃‘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而且魏国自文侯以来便对我国南进中原加以阻挠,西门豹治理邺县,此乃明目张胆遏制我赵国之发展也!”

群臣惊讶万分,视之,上奏乃徐越也。

“子深知寡人之肺腑也!”

徐越曰:“不敢不敢,先君之时早提到此事,臣不过旧事重提耳。今君侯初立,便复提此事,必要良谋哉!”

“然也!寡人决定迁都邯郸。”赵敬侯大笑乐,意气风发。

“不可不可,昔日先祖赵襄子联合魏桓子、韩武子水淹智伯,三家分晋后,定都中牟,已立四世,今随意迁动,必生祸矣,愿君侯熟思之。”公仲连出班启奏,群臣闻知皆复议。

牛畜、番吾君亦出班劝谏:“都城乃一国之灵气所在也,若冒冒然迁都,必然劳民伤财,唯君图之。”

赵敬侯:“卿等之言虽善,然寡人心意已决,诸卿勿复言!”

群臣闻言,莫敢有异议。

徐越见群臣基本上口服心不服,乃谓群臣曰:“进取中原,开疆拓土,自先君以来便常忧此事,诸位之所知也。昔三家分晋,先祖赵襄子煊赫一时,魏、韩之莫敢不服也。魏文侯巧言令色,先灭中山,后设邺县,假借晋国之名,实则削弱我赵国也。今其子魏武侯更甚其父也,若不迁都另辟出路,势必为武侯所灭矣!”

赵敬侯大喜而起,冕旒左右晃动。群臣乃悟,俱伏拜于廷,愿听赵敬侯调令。

于是,赵敬侯自中牟迁都至邯郸,将其规划成两大区域,宫城区(行政中心)与大北城(商业中心)。

赵武公之子赵朝作乱,不服从赵敬侯调令,率兵杀出邯郸,投奔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