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第三性别
25144200000112

第112章 探儿

路名远送走江敏华,在门口的那张海报跟前站了一会儿,又掉头朝一楼的一号售书柜台望去。只见排队买书的人虽然没有之前那么多了,但也还陆陆续续地在不断的增加。

唔,两个小时的新书发布会,效应还是可喜的,看这势头,比预期的销售量应该高出不少。路名远心中高兴,刚举步走入电梯,要去二楼的新书发布会现场处理善后的事情,口袋里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

“妈,什么?你来省城了?已经到了,在火车站?怎么不事先告诉一声啊,我这边还没完呢......什么?好好,那就这样。”一边前行一边接听着,直到走回发布现场的展厅里。

原本打算明天要回老家的路名远,听说母亲已经来到省城,真是大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不是说好的,自己要回去过年嘛,老妈怎么现在跑来了?

他不明旧里的心中嘀咕着,走到正站在当地,与高山一起在揭横幅标语的懒猫跟前:“毛毛啊,一会儿把这些东西都先送回办公室去吧,我有点事就不跟着过去了。”

“成,有我们善后,你就不用管了。”懒猫将高山揭下来的大字横幅标语接在手里,随即一边把它卷起一边点头答应着。

“是啊,这里也没啥事了,有我们几个料理,你有事就忙你的去吧。”高山从一张登子上跳下来,也对路名远说道。

“哦,也没太大的事,我妈来了,说是在火车站,一会儿我去接她。”路名远也弯下腰,帮着一起把横幅卷好。

“是伯母来啦,今年我跟阿美不回去,正好一起过年啊。”高山听了却是很高兴,即而转头又问在场的其它人:“还有谁愿意来我们名佳花园的,大年三十聚餐守夜啊。”其实,他这话是希望有一个人能去,谁呀?他正在追的美女--秦月月,他知道,月月的家就在本城,懒猫也是。

“高山,中国人过春节,大年三十那天有个传统习俗,你不会不知道吧。”懒猫自打知道高山送同心结给月月这件事后,不知为什么,看见他就总想打趣他。

“知道啊,大年三十不窜门,都在自己家里过。”高山翻了下眼皮,一副这谁不知道啊的表情。

“知道你还请别人上你家去过年?”懒猫冲他呲了呲虎牙,也是一副半真不假的样子。

“我就这么一说,来不来随便,这是个人的自由,管习俗什么事。”高山不屑地顶了一句。

“你俩逗什么嘴呢,赶紧把桌子归位吧,人家书店还要正常营业呢。”这时候,秦月月走上来对他们道。即而,她把手里拿着的微型摄像机递给路名远:“主编,这是新书发布会的摄像,都在里面了,是给毛毛弄还是你拿回去自己剪辑?”

“我来弄吧,你们把发布会的稿件写出来就成,照片也一起传给我。”路名远说着接机在手,抬腕看了下手表:“哟,我要先走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啊。”

“没事,能有啥事?你就放心走你的吧。”高山一边抬着桌子一边对他道:“不过,有人要找你签名咋办?我能代签吗?”又冲着正转身要走的路名远背影,半开玩笑似地喊。

“只要人家愿意,你代签我没意见。”路名远头也不回地举手朝后面挥动了一下,人已出了展厅。

“哈哈......”

身后传来一阵地爆笑声,估计高山此刻的表情不会好看,路名远也顾不上再跟他们嘻哈逗趣,出了新华书店便坐上公交,兴匆匆赶往火车站的方向。已很久没见到母亲,甚是想念呀。

可等他赶到火车站,在出站口等了老半天,所有出来的旅客都走光了,也没见母亲的人影。咦?他奇怪地急忙拿起手机,给老妈打去电话。

“喂,妈......什么?你现在在名佳花园呐。”路名远汗颜。

“是啊名远,你不说你那边还没完事嘛,我等着也是着急,不如按你给我的地址打车直接找去了。”那头传来路母余莉萍的声音。

“哎哟妈,您真能耐,好,你等着,我马上就过来哈。”路名远收了线,也不及乘公交了,直接打了一辆出租车,飞奔自己的住处。

才到得名佳花园的大门口,放眼望去,他便看到自己老妈正坐在门口一大树下呢,在她的脚下,放着一蓝色的大包,旁边还竖着一口旅行皮箱。

路名远急忙付了打滴费,一脚跨出车门。“妈。”还没站稳脚跟,便高声喊了一声。

“名远。”这时,余莉萍也看见了走下车的儿子,一边站起身一边招着手,母亲见到儿子永远比儿子见到母亲更激动。

“妈,你自己来,也给我打个电话告诉一声啊,害得你等那么久。”走到跟前,路名远有点心疼地看着老妈冻红的脸:“还带着这么多的行礼。”又看了一眼地上的包和箱子:“多沉啊。”

“没事,回去就轻松了,那大包里啊,全是给你带的年货,你爱吃的。”余莉萍笑眯眯地望着儿子:“一年不见,都瘦成这样了,是不是工作很辛苦啊,一个人在外面闯荡,尽吃便当,我知道你。”又是嗔怪的口气。

“呵呵,”知儿莫过母啊,路名远只好抓抓头干笑了两声,赶紧一手拎起包,一手推箱:“走吧,进去歇着,这里风大怪冷的。”说着头前引路,朝名佳花园里走去。

“你拎包我来推箱子。”路母却是心疼儿子,又一把把箱子给接了过去:“你爸爸要不是去乡下陪你奶奶过年,他也要来看你呢。”一边走一边说道。

听了母亲这话,路名远不禁哦了一声:“奶奶回乡下了?啥时候的事啊?”

“哎哟,你不知道。”余莉萍边走边摇头:“上了年纪的人,在哪儿都不如在自己家里呆着好。你走后不久,说是想你,又不能来看你,怕拖累你,住回乡下,还可以回忆回忆那时你们祖孙在一起的日子,这不,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