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逸室宜家
2488900000038

第38章 和荣院祖母设宴

这边儿,孟希季刚刚同王氏寒暄完家常,转头就听到孟希竹给自己这样的评价,立刻抗议道:“四妹妹说什么呢?你三哥哥在书画上好歹也是有些造诣的,怎么能用编字来形容我呢?”

孟希竹却只是笑笑,怎么也不肯再说。

在载酒亭休息的韩维也注意到王氏的身影。他起身,来到王氏面前,行了礼,招呼道:“嫂子。几日前,兵部收到战报,说赵世兄与沈世兄已在雁门关取得大捷。相信不日就会有两位世兄的喜报再次传回。”

王氏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道:“多谢大人告知。我只盼这一仗可以换来边疆百年安定,再无冬日送军服之事。”

王氏所说的冬日送军服一事正是出自太子长女口中。

大晋立国之初,国力不强,圣上采取和亲之策,对付戎狄。戎狄狼王有意挑衅,指明求娶太子长女。皇后与太子妃万般不舍,甚至有了由年龄相近的靖王长女替嫁念头。

谁料太子长女知道后,直接找到圣上,说出了“愿以一己之身,换大晋女子十年不做冬日军服”之愿。一句话激起了大晋男儿的热血斗志,成为大晋人人皆知的名言。

韩维自然知道这句话。他面露愧色,连连点头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燕云十六州。’的确是韩某无用,比不得巾帼。”

王氏表情微变,然后略有尴尬地安慰道:“韩大人如今身在官家,为百姓做事,为天家做事。怎会无用?倒是我这个妇道人家,不仅打理不好赵府,就连说话都不会说,才是真的没用。奴家失言,还请大人见谅。”

韩维却只是摇头,不肯说话。见他如此,王氏也不好在多说什么。只得领着赵嘉懿、沈逸和孟希竹,默默地陪韩维与孟希季走到老太太的院子。

到了老太太居住的和荣院,前来迎接的下人自然分成两队,一队负责引导韩维与孟希季前往男眷桌,一队负责府内女眷。虽然是分成两桌,但男眷与女眷桌却只用一张寿山石嵌人物雕福寿纹十二扇围屏隔开。因赵明理正在边疆带兵,这两位男眷一位是老将军的弟子,一位算是老太太的孙辈,故而老太太就代表赵府陪韩维与孟希季同坐一桌。

即全了礼节,又合乎人情。

沈逸身边的两位大丫鬟服侍她净手,清口等准备,又由小丫头领着入了座。

只见席面上放着芦蒿清炒,金银蹄、芙蓉豆腐等菜式,一旁放着各式汤、羹、糕、饼等主食。因是秋日,席面正中还放着一份蒸笼螃蟹,让各位主子、客人享用。

虽然席面上的菜式不多,但是却做得精细。单是一道芙蓉豆腐就用尽了心思。

豆腐已用井水浸泡了三次,豆气已除,又由赵府的厨子入鸡汤中滚。起锅时,为了菜式的色香味,还放入了紫菜,虾肉等辅料。表面看上去不过是简单是菜,可却用了数十种配料。

沈逸身旁的丫鬟伶俐地给添上这道菜,让她食用。

看到此菜的沈逸却是心中微酸,记得这芙蓉豆腐很得赵府老太太的喜爱。想起前世,自己为避靖王的叛军,仓皇逃出,只求活命,未曾想过还有机会在与外祖母同吃一道菜。不曾想,如今自己会用另一种身份,另一种方式陪老太太一起食用。

思及至此,沈逸不由地在心中又一次感叹世事无常。

赵府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故而女眷所坐的内堂是半点声音没有,就连一向活跃的赵嘉言也都乖乖地低头用饭。但她时不时送上的白眼,却成了沈逸这一餐最好的佐食。

老太太、韩维、孟希季所坐的外堂也只能听到一些闲话家常,全然没有提及今天赵府失窃之事,或是济世堂外之事。

沈逸心知,这两件事孟、赵、沈三府,加上韩大人都已经达成了一致的处理意见,只等圣上裁决了。

用完饭,孟希季就以“今日出门太久,害怕母亲担心”为由,离开了赵府。

王氏立刻打发人安排孟氏兄妹归家事宜。老太太则叫住韩维,让老将军的三弟子同自己说会儿话再回去。韩维便扶着老夫人回了她的居处。

沈逸心中猜测,老太太应该是还要与韩世叔商量如何告知天家今日赵府所遇之事。自己若是前去打搅,不仅是不开眼,更会惹得外祖母厌烦。倒不如就寻了借口离开比较好。

但赵府还有不开眼的人,赵嘉言想要讨好老太太,表示想要陪祖母聊天,结果又招来一顿训斥。倒是让沈逸心中暗自发笑。

可是笑归笑,沈逸需要操心的事情还是不少。这头一件就是想办法通知沈清,让他躲过必死的命运。

带着初月与半月回到和馨院,沈逸就将所有人支出,自己一个人在屋内不停地踱着步。可却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好主意。

记得前世沈清就是在这场战役为了救回刚上战场的皇长孙,才会被戎狄人的暗箭所伤,最后丢了性命。如今自己应该怎样暗示才可以让那个一根筋的忠臣意识到自己的性命也很重要呢?

应该如何避免父亲的死亡?沈逸想来想去,总觉得关键在于皇长孙的身上。若他不逞英雄,中了敌人诱敌之计。沈逸的父亲又怎么会为了救他,中了暗器,为国捐躯呢?

想到这里。沈逸的眉头拧得更紧了。自己前世嫁给了最终登上皇位的皇长孙,本以为日后就会如话本故事一般,和和美美。认为他是自己的天,将自己一切的命运都交给他。他生自己生,他死自己亡。而今,自己已经从头来过,成了另一个人,怎么自己的命运却还是未能从他的手中得到解放。

沈逸在心里自嘲道:难不成自己要写一个字条,告诉父亲不要去救就皇长孙,或者让他看好皇长孙?只怕这样的字条一写出来,自己就要背上大不敬的罪名。

就在她纠结万分时,房门外突然传来了轻微的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