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桢书法赫然书桌之上,二位爷互视对方,又观摩彼此书法。
“温润似玉,果然吾辈师尊也”!
徐爷竖起拇指。
“意法至根基,神韵寓骨里,‘颠张醉素’恐不及也,耻说吾辈矣”。
文爷抱拳施大礼。
二人向对方施过礼,再次回过头,认认真真地瞻仰着对方的书法,似均有大悟,再转望对方,遂狂笑不已。又快速至宴厅搬出酒具至“停云馆”,斟酒再饮,至二人均有六、七分醉意。
“文长兄,适才见兄台大笔立就拙诗《怀子畏》,悉子畏乎?”
“伯虎兄,性情中人也,意通、心熟尔。”
“心熟?”
“吴中神童,江南才子,吴门画派支柱,经天纬地之才,风流倜傥之姿,安能不心熟尔!哎,生不逢时、生不逢时也。”
“哎,子畏兄,知你者,文长兄也!”
“吾代尔敬文长兄一杯。来,文长兄,本该谢兄弟知遇之恩,何乃子畏兄早行一步,只能谢文长兄识兄之恩了。”
文爷斟酒举杯至眉。
徐爷本就傲世,仗着酒意,畅心中块垒。
“想文长从小亦聪,亦能文,亦生不逢时、生不逢时也。与伯虎兄何其相象乃尔。”
“来,征明兄,小子不才,愧称弟,共敬伯虎兄,干!”
“干!”
这厢尽干,那边又斟满。
文爷放下酒杯,抱拳至胸,又弯腰至膝,向徐爷行过大礼。
“哎、哎,征明兄,不可也,不可也!”
徐爷连连忙趋身阻止,同时赶快向文爷回礼。
“文长兄,你毋言‘不可’,吾代子畏兄敬之。”
“代伯虎兄?咳、咳,当浮一大白,浮一大白!”
徐爷一愣,连忙转身拿酒杯。
文爷边说边转身端起洒杯,再次举之眉宇:“文长兄,吾代子畏兄敬你。子畏兄生前有一遗愿未了,文长兄远道来苏,适征明有幸悟之,想此乃天意使然,皇天有灵,让子畏兄遗愿得偿也。恕征明冒昧,安能恭烦文长兄援手呼?”
“援手?”
“是的,援手。”
文爷肯定地回答。
“援何?小子不才,恐难承重,然为伯虎兄遗愿事,当全力助之。”
徐爷严肃应之。
“非子畏兄一人,尚有允明兄也。”
“允明兄?”
“来,先干这一杯。”
“干!”
“文长兄,请坐,稍安,等为兄取出画轴。”
徐爷入坐后,文爷折开“停云馆”一边板壁,取出一长条木箱,拆开木箱,掏出一锦盒,打开锦盒,取出一画轴,放上画台,缓缓揭开。
一幅气势磅礴的猛虎图赫然入目,一只傲视天地、满身王气的猛虎跃然画中,七幅题款,款款灵气逼显,二处留白,亦可说是触目惊心。
“好画!好字!”
纵是一代英才,诗书画具绝的徐爷,也禁不住一跃而起,张嘴难合。
文爷入坐,似陷入深思,又似沉湎以往。一会,文爷深吸一口气,将唐爷晚年身体不佳,与允明兄想出“千古命题”悦子畏兄,何以画成、何以留白、留白处何以至今尚未补白诸事缓缓道出。
徐爷被祝爷、文爷兄弟之情所感动,完全沉浸在这兄弟情谊之中,久久未能从文爷渲染的故事中醒过神来。
据文爷介绍,徐爷对祝爷、唐爷诸事早进入内心深处。联想到唐爷生平,自幼聪颖,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诗、书、画均可说名满天下的一代名人,且又踌躇满志。有谁又能想到因不容于世而在赴京会试时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甚至身陷囹圄,从此郁郁而不得志。最后竟然靠卖画为生,靠向亲朋好友借贷度日。回想到自己:六岁能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轰动全城,被当地的绅士们称为“神童”,比之为刘晏、杨修,列为“越中十子”之一。自己也曾志向高远,欲凭真才光宗耀祖。但也却因不合时代、不容于政,屡试不中,至今一事无成。
这与唐爷的境况是何等相似啊。
对唐爷的敬重、特别是见到唐爷与其它七名师长共同创作并留下的真迹,想到自己的艰辛,徐爷不禁仰天喟叹:昔日是“疲骑狭路愁官长,破帽青衫拜孝陵”、今朝乃“布衣恭谒桃花坞,文长补白祭唐寅”了。
徐爷遂欣然命笔,将自己不久前作画后深有感触,有心而提的《题墨葡萄诗》尽洒留白处。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其“义”贴合,其“意”自明,文字恣意狂泻,充分展示了徐爷狂放不羁、纵情山水的性格,真实地呈现出徐爷“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的自评。
看到唐爷真迹,想到唐爷生平,对照自己境况,联想到自己与唐爷有诸多相似之处。一样的聪颖过人,一样的才能惊世,一样的踌躇满志,一样的遇世不公,一样的狂妄不羁,一样的成为当世诗、书、画的全才……但徐爷无论怎样想,也都不可能想到:自己还会与唐爷一样有牢狱之灾、且因其“灾”而受的苦处、折磨时长远非唐爷所受;最终亦如唐爷一般,穷贫潦倒到只能靠卖字画为生;晚年更是病魔缠身,生活凄凉,所陪伴他这个“南腔北调人”的,只是“几间东倒西歪屋”和“一条活跟死随狗”而已。
“哎,徐爷……”
唐家奶奶轻叹一声,久久不语。
这唐寅真迹的猛虎图中还有徐渭真迹?!那位有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等多种自称称号,受到戏曲剧作家汤显祖的极力推崇,曾令“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的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画家齐白石“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吴昌硕有:“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的评价,浙江民间至今流传年轻时如何聪明,如何捉弄官宦等的故事的徐渭徐文长的真迹!
.这独立一幅,便价值连城,更不要说十一人真迹?
徐馆长他们几人,听了唐家奶奶介绍,心中更是如掀起了惊涛骇浪,个个惊喜交加,但见唐家奶奶感叹不已,也是默不出声,静等下文。
徐爷敬唐爷才情,感唐爷朋友执情,在文爷的虔诚恳求下,为唐爷朋友们“千古命题”补题《题墨葡萄诗》,在“命题”留白的一处补上了流传千古、重彩浓墨的一笔。
补白后,文爷感徐爷恩,再次宴请款待徐爷,并欲带徐爷在苏州文人圈转转,“以求徐爷对苏州文人有个指点和探讨”。而徐爷题诗后,对唐爷生平、对唐爷朋友之情感慨不已,遂谢绝文爷好意,又独自上路历练并“散心”去了。
此次受文爷请,为唐爷及朋友“千古命题”补白后,对唐爷才情、对唐爷朋友们友情深深叹服,特别是与文爷相处相谈相论后,对文爷的知识、才学、见解以及文爷为朋友情,一、二十年不懈努力的情义均十分折服,再次信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此次“散心”,也完全从“散心”转向历练,走了很多地方。江浙有名山名水的地或,几乎多留有徐爷这次历练跋涉的脚印。江浙山水的秀丽、文人雅客的情操、乡土民俗的多元使徐爷心情有了很大的改变,对诗书画学习、创作、评价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见地。
第二年,徐爷转道杭州,结识了当时著名画家谢时臣。在与谢的探讨中,对这段时间的历练心得总结升华,使诗书画的水准和见解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当年三月,绘制成功百鸟朝凤图100米的长卷,轰动当时画坛,为自己这一生在画坛崇高地位的确立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可见,好人,总还是有好报的!
唐家奶奶完全进入到了故事的场景中,缓缓地叙述如同慢慢地扯开那掩盖着故事的一层层遮盖,洗净那遮盖下一层层的灰尘,使那故事如同洗净了灰尘的珍珠,释放出灿烂的光芒。文化馆内其它几人都沉浸在唐家奶奶的故事中了,甚至一个个成了故事中的人物,作诗、画画、题款,没有嘈杂、没有问询、没有移动,甚至没有一点其它声音。
徐爷在这“千古命题”留白处留下墨宝补白后,潇洒地挥一挥手离开苏州又独自上路了。文爷这边,为意外得到徐爷的墨宝而欣喜不已了好一阵子,文爷“幸福”的把这二十几年来因未能补满而忧愁的差不多白头的烦恼全抛在了脑后,甚至有了“幸亏早先未补满,否则那有今朝遂人愿”的感叹。
高兴的岁月过去总是飞速的。弹指一挥间,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又过去了。文爷早就从“幸亏早先未补满,否则那有今朝遂人愿”的理想状态中恢复过来,那“千古命题”仍灰白的一处使文爷寝食不安,一直啮啃着文爷的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