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24748000000395

第395章 有了名才会有亲戚

说起祭祖的事,我自己都有点头疼.吴襄的老家在扬州高邮,但不要说我了,就连吴襄也没有回去过.我更是连一句扬州话也不会说.要不是我到大明前,是从现代社会穿越过来的,本来就是南方人.懂点江苏话,总算没有被当地人叫成“傻大”。

说起老吴家,在江苏扬州并不是什么名门大户,更没有出几个光宗耀祖的人.南方人善于经济也善于安排将来,按我们现代人的话法,就是眼光比较放得远.老吴家的老祖宗,在家里有点积蓄时,就想到了将来.老吴家原来有三个儿子,老祖宗就在为他们三个想出路.三个儿子都在一起,不但发展不开来,更是天长日久会有矛盾.最后弄得亲不亲,不是闹事就是分家.所以老祖宗想出了三条不同的路给儿子们走.老大为人老实,不善于交际,又是家中长子,就留下来照顾老人并继承家业种地.老二从小聪明,善于察言观色.就安排他读书考功名,将来最好能做一任官员.老三又傻又笨,唯一的好处就是有一把子力气.留在家里不是给老大打工,一辈子娶不上媳妇,就是将来给老大欺负,将来闹上官府.为了老三好,也为了这个老三将来不会激动起来打人闹事,老祖宗决定让老三去当兵,到军营里去混饭吃.能做上一个军官最好,不然的话当军户也是一条比较好的道路.这老三就是我吴三桂的太爷爷,吴襄的亲爷爷.

自从我的太爷爷离开扬州后,就没有再回过扬州去过一次.我的爷爷,吴襄的爹在的时候,有时侯还通通信.因为他本身不太认识字,又不舍得请人代写,所以书信其实很少。可自从二太爷爷当官后,二太爷爷的儿子三十年前因为贪污受贿被抓后,我们一房就和老家就失去了联系.听说大房因为受二房的牵连,许多的土地被没收充公了。当初老爹吴襄做上锦州总兵官的时候,倒听说老家来过人.但吴襄好象没有见到老家的人,只派管家随便应付了一下.据说老家还有人在,不过是大房的人为多,二房的没有几个.具体情况,管家当时也没有多打听.还以为不会再来往了,谁会想到我要回去祭祖的事。

我被封为辽东总兵后,按理要通知老家的人.因为到了我这级别后,老家的人可以和我享受一些待遇.这就是做官的好处,但文官只要上五品,有实际权利就可以享受的待遇,到武将却要到总兵级才能享受.这就是古代文武官员的不平等.

可当时我的爹吴襄刚刚战败,我这个总兵能不能当得下去,会不会被吴襄连累,谁也不知道.所以老家当然不会派人来联系我们,他们就怕受到牵连。一直到我帮崇祯皇帝朱由检平定了李万春后,老家才派人有联系我们.说我是老吴家有史以来最大的官,是老吴家的大功臣.要我随时回老家,老家的亲人会重修祖坟,等我祭祖.

当我又一次打胜了,回到京城后,这一次是老家的人派快马来京城的.来人不但是一个读书人,而且还是我的晚辈,三十多岁的他一口一个南方土话叫我叔叔.说什么也要让我回老家去养伤,说家里的人都等得我望眼欲穿了.老家还要在家乡立一个我的像,连名字都想好了,叫吴大将军像.将来在像的周围建一个庙,就叫吴大将军庙.让我去给大家亮亮相,好给立像做准备.“我还没死,就有人要给我立像了?”我当时心里真的不是一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