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破茧而出解开生命的枷锁
24611700000009

第9章 結語

第柒章結語

生命的繭,是我們自己的個性、想法與貪欲所形成。所以要先認識自己,否則面對外在的壓力與無奈、內在種種的感受與業力牽引時,又會在生活中產生種種折磨、痛苦,這樣我們是不能覺悟的。

事實上,因為我們面對世間有太多主觀、想法、貪婪、欲求、妄想等,只想如自己的心,隨自己的願,卻不肯去檢討自己的生命為何有這麼多苦難?因果業力從何而來?為什麼我的命運如此?也不去真正的檢討自己做錯了什麼?又應該如何改正?

修行是在修自心,要能夠真實地檢討自心。若不認真落實,內心深處充滿貪婪、自私自利,不斷地用謊言包裝自己;甚至學佛了還在道場搞嫉妒、比較、攻訐、怨恨、貪婪等等,那是自欺欺人!

算算看,我們有多少不好的習氣?工作上只想求得更多的薪水、獎金,卻不去問自己到底為公司貢獻了什麼?為社會付出了什麼?如果一個人在家庭裡父不父、子不子,在社會也都不能安守本分,內心充滿自私慾望,又要用偽善包裝,這樣必然會產生很嚴重的因果業力與報應,越來越走向低賤的靈性,直到發現問題的癥結|原來是業力控制,造成了種種煩惱與不自在。所以,要真實地面對自己,檢討自己是否可以不再自欺欺人了?

能投胎做人實屬不易,但是因為智慧不明,被自己的貪婪、瞋恨、癡迷、妄想所障礙。沾染世間的喜愛,追逐內心的慾望,就如同一個人穿著乾淨的衣服在泥巴裡打滾,把身體弄髒,嚴重者身體會發出臭味。污垢的靈魂,磁場是污濁惡臭的,身體會產生病變,我們的運氣也會被障礙,命運變坎坷,非常痛苦無奈。所以一時追逐到的表面現象,並不代表永恆擁有。

我們一直執著在:﹁只要我好,管他人如何?只要我得到,管他人怎麼受傷?﹂就像現在很多食品都摻雜化學成分,商人為了自身利益,讓眾生陷入痛苦,這是多麼殘忍、自私、貪婪,與麻木不仁啊!修學佛法是要認識生命,修正我們的錯誤,明白執著在哪裡?是否真正願意去改變生活的態度和修行的心?

我們的心一直向外求,尋找明師,尋找無上上法,不斷地追高,卻不知我們生活當下,所有的一切全都是佛的化身,包括惡人、善人都是自性所變現。認定是惡,也是自心的認定;殊不知這種認定是錯的,而以錯誤無知的判斷,造更大的罪業。

修行沒打好基礎,是深入不了清淨地的。要用心投入,不可輕慢,務必養成踏實真誠的學習態度。﹁妄﹂破不了,﹁真﹂就無法顯現。修柔軟慈悲心,不在想法,而是在真正放下自我,才能夠自然柔軟。我是在教大家在生活的當下,如何了業消障,面對各種順逆境界,能有不受影響的智慧。

﹁信﹂是圓滿道業的重要關鍵,無信不生堅定。沒有堅定的心,就老實不了,真心也出不來。這些本性要先回歸,態度正確了,老師才能教。輕慢易變的態度,只是浪費生命。很多西藏有成就的活佛,收弟子先看真心,沒有真心,不收為入室弟子。不是他跩!其實活佛只是告訴世人,真心的重要性。世間修道者眾,真心者少,成道者稀;關鍵在於心,是散漫複雜?或一心一意?用心不同,差之千里!

所以要先了解甚麼是真心,一個人不懂得真心,又怎麼能自然流露真心?真,是實相。實相在哪裡?所謂:妄消即真顯。妄未破滅,何來真心?妄就是凡所有相,包括十法界與自我,皆是虛妄。很多人都不看自心,而執於世間紅塵,何其迷失!真心若難現,修法無益,只是徒增污染,法執更深。可惜世人不信、不知、也不承認!因為自以為是,不能接受指責,只在頭腦作用,不根本、不究竟,對生活種種依舊貪戀,卻不知根本無一法可得!

對世上的愛情而言,當我們不在意自己時,就是擁有真愛。要了解什麼是愛,必須先不以自己為中心。修行亦是,世事皆如是。放下自己,才能了解佛陀真實的愛,是永恆不變的。愛一個人,要先把委屈困難收起來,不讓對方為難,懂得處處以對方為主。當對方發現時,他會多麼感動!像是母親為難時,不會告訴孩子一樣,孩子有一天會明白,這就是真愛;若不明白,她也永遠不會說。

人不是活在表面上的美好,修行也不會只是修表相。發出至真,才能忘我,才能深入與佛相應;否則,今生絕無可能契入生命實相。若只活在自我幻想中,包括意識上的觀想,久久不見大道,仍然在表相打轉,不得契入,原因是未先放下自己。能放下自己,沒有執著,無論什麼法都是無上上法。

只要一心向佛,願意放下執著與障礙,即使老師天天打你罵你,你仍然練就一身功夫,這樣就叫做堅定深信。把疑惑去掉,忍辱練成了,意志也堅定了,這是老師成就了你的智慧。所以,不要在表相上認定老師的好壞。真正明白者,他使用的方法,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他是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在因材施教。

如果我們自心在分別、在動盪、在感受、在不安,修學的態度不認真,也沒有往自心去尋求,反而天天去看別人的錯誤;這會使我們的想法、感受天天變來變去,心性患得患失,不能安定,這全是自己的問題。生命的枷鎖就是由這些層層疊疊的業力所形成,讓我們的身心靈不自在。

明白清楚了這樣的智慧,就不要在表面上分別好壞、善惡,來產生嫉妒、計較;而是以十分認真的態度,只針對自心懺悔與檢討如何脫落這些污穢、執著的障礙,並且要抱持﹁人人皆是佛變現來度我﹂的感恩態度。印祖云:﹁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一切眾生,連我們所用的物品都是佛的化身;給我們打擊、坎坷的命運也是佛的教導,是要給我們機會反省自己的過錯。

我們的障礙如千重山、萬重水,要如何真心地把這些障礙一一面對、放下?這些都在於我們修學的態度和自心的定義。若能勇於面對自己的缺點,就已經在成長。當我們不再看別人的過錯,且願意面對自己的缺點時,我們的心就開始在包容、慈悲、恆順眾生,漸漸地就沒有障礙與煩惱。做任何事情都要問自心有沒有認真、專一地去守好本分?做錯了有沒有檢討改善?若不知道認錯,還認為有錯都是別人的錯,這樣的自欺欺人,念佛是喊破喉嚨也枉然!

很多人都活在自我的看法、想法的觀點裡。其實,真正懂的人是:這樣也好,那樣也行;沒有這樣,也沒有那樣;樣樣都好,都是平常心。這個世間本不是我們該眷戀的地方,這個肉體也不是我們該執著的,哪裡還需要這樣、那樣?所以說:這樣也好,那樣也行。為什麼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因為他真正懂得︱法法皆空,根本沒有執著之處。

不論是道場共修、社會歷練、家庭生活、或一人獨自修行,其實是無二無別,完全是看自己是否願意放下自心的執著與障礙。這個﹁我﹂就是我們生命最大的障礙:過於保護虛假的肉身,保護自我的利益,貪求自己的享受,希望財富、權力、地位、慾望……一切種種美好,都歸於自己才開心。結果,新的煩惱壓力又產生了,新的迷失令人更加沉淪墮落,以致於身心更污染了,身體也垮了,擁有的都成空。所以放下虛妄,清淨心才能顯現。

︽無量壽經︾云:﹁朝聞夕改,奉持經戒,如貧得寶,改往修來,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若不檢討自己,只是拿佛的智慧來批判世人,那是自己修學的態度有問題。我們的好勝、在乎名聲,是自己的愚昧、無知、欲求沒有真正斷盡,還在保護自己色身的種種,所以產生諸多障礙。我們的執著點都是錯誤的,因為我們肉體生命都是虛妄的。

要多聞、認真學習、努力調整自心,生命就能得到轉變,才不受苦難折磨,這對我們是有多大的好處啊!我們要多觀察自己的態度、心念和內在的缺點,不要天天在注意這個世間好壞對錯的現象,因為生命只不過是花開花落,不必太執著!要重視的是因果報應,一定要深信因果;否則大難來臨時,才要抱佛腳,恐怕已經來不及了!

我在此將我所明白的與大家分享,其實每個人都是佛,我也不斷地在檢討反省,藉此機會與大家一起提升。感恩佛菩薩示現所有一切,讓我們察覺自心的自私、貪婪、自我保護、喜愛美好、厭惡醜陋、眼見耳聽、種種想法感受等等。無論我們受人讚美,或是否定、唾棄,心裡都無得亦無失,仍然要保持原來的清淨。能這樣時時覺照,日日反省自心的過錯,自然就能破繭而出。

感謝大眾賜予機緣,讓我能分享修行心得,非常感恩!

敬祝大家修行功德圓滿。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