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西湖梦
24095000000066

第66章 下集()

亲爱的父母亲: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从今年二月十七日凌晨一直打到今年三月,共二个月时间。我西线集团军英雄团一直打到了越南首都河内外围近郊,狠狠打击了越南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目前,我西线集团军英雄团已奉命撤回雲南边境境内。这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也牺牲了许多优秀的年轻的和我们同年龄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的英魂永远安葬在了廣西、雲南边境两座烈士陵园中。但是烈士们的鲜血是不会白流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烈士们的鲜血一定会激发活着的每一位活着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强大,为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而奋斗!怀玉姐,也就是1975年夏天和雪芹一起来由余里度暑假的那位漂亮的杭州姑娘,在攻打越南老街的战斗中不幸双腿被越军的手榴弹炸断,血肉模糊。最后,到了边境后方医院只能做截肢手术,双条雪白鲜嫩的大腿无法再存活。怀玉姐还二十岁不到,却遭受我们无法想象的截肢痛苦(尽管手术很顺利)。目前,怀玉躺在医院病床上已有三个月了。我和雪芹正在部队后方医院看护她。雪芹整天朗读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截肢后的怀玉听。我真希望雪芹能永远在怀玉的病床旁,让怀玉忘却痛苦,重新享受美好的生活……

亲爱的爸爸妈妈,有句名言说得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意思是人间美好爱情的价值比生命都高。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一直在追求美好的爱情,无论西湖的梁祝悲剧,还是金陵的宝黛悲剧,想想她们的爱情悲剧,我们更应珍惜新社会给广大青年人自由恋爱的权利……

自己回忆,我从1975年那年夏天在贾家又见到了久别的雪芹那一刻起,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儿时和我一起吃奶长大的儿时朝夕相处的小哥哥—贾雪芹。这也许是人们所说的一见钟情吧。那时,作为青春少女的女儿打自雪芹过完暑假又离开由余里回到了西湖边,在家乡,我常常失魂失魂,在梦里梦到与雪芹在西湖边又见面相遇了,我俩在一起游玩,最后两人白发苍苍到了晚年,那该多幸福!……,因为女儿认为雪芹是我十几年来所认识的男青年中是最优秀的。当然,古往今来,无论男女,只要是优秀的,也往往是别的异性激烈追逐的对象。使我感到万分痛苦的是,虽然,命运的安排,使我俩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火热的战斗中相遇了,但雪芹在石头街已经有了十分心爱的意中人—怀玉。而且,那杭城漂亮女孩—怀玉也离不开雪芹,我也知道他俩是天生的一对,最近,我听说雪芹他家至今有一块无价的传家之宝—通灵宝玉,不知是真是假?不过,我坚信雪芹是非凡的,是特殊材料构成的,似乎他身上有使不完的力。记得老街战斗结束后,我的脚腕不慎受伤,他背着一百多斤的我连续翻山越岭跑了几十公里的路。这几个月来,多少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女儿我在床上碾转反侧、难以入眠,一直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我该怎么办?我也知道爱情是排他的,有多少次,我真想跑到小哥哥雪芹面前,向他表白自己的爱意,跟他说:‘你是属于我的,因为你的身上流淌着我母亲用乳汁变成的血液,你是属于我们徐家的女婿……’但不知怎的,每次偶尔有机会与雪芹单独在后方医院小花园散步时,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咽回到了肚里,因为我的脑海中立刻闪现了怀玉的那一双血淋淋的被越军炸断的雪白的双腿,我实在不忍心为了得到爱情而导致别的女孩的痛苦,尤其是怀玉—一位残疾的女英雄。所以,我暗下决心要把爱情埋在心底,只有你们父母亲知道女儿这份恋情,我愿思念雪芹到永远,等他到永远,女儿我无怨无悔……,最后,恭祝父母亲安康!不孝女儿徐玲英写于1979年3月31日,雲南解放军后勤医院”

那徐阿金在解放初上过几周东隐镇扫盲班,也就是当年许夫人在荣国府大观园创办的成人扫盲夜校。这平时读信看报的还行。阿银宝是个外乡人,解放前,祖祖辈辈穷得饭都吃不饱,哪有钱给自己念书,嫁给徐家后,也是整天放羊割草地忙,故大字不识一个,是个睁眼瞎。这时,阿金就把这封女儿的长信念给她,念着念着,老俩口兴奋不已。原来,女儿上了杀敌战场了,我俩都还一直不知道。还有自己当年给他茹苦含辛吃奶的小雪芹当了连长了,这可是意外的好消息啊。真想不到,当年那本村的贾家四阿嬷给自己徐家送来了一个饿得嗷嗷叫的瘦弱的小婴儿雪芹,他如今当上了解放军连长了,还是个英雄团的尖刀连连长,这可了不起啊!好啊,这年轻人有出息啊!

这信继续念下去,似乎字里行间,女儿与雪芹好上了。心说:“这可是一桩吾拉徐家的喜事啊……女儿在信中首次主动向父母亲提到了自己的情感世界,算算女儿的年龄确也不小了,也快二十岁了,女大十八变,眨眼间,自己的独身女儿早已成了待字闺中的黄花闺女了,在农村和女儿同年龄的几位姑娘早已定了婚有了婆家,若女儿不参军仍在乡下,象她这样乡村大姑娘,早就被村里村外的小伙子们给盯上了……”

据说有几位当年高中毕业考上正规大学的原在东隐镇第一中学的玲英的同班男生,在大学校园里暗自想想自己条件也不错(眼下最吃香的就是大学生,大学校门里的男生是漂亮姑娘眼里的白马王子,姑娘们不再看小伙子是否是党员、军人、贫下中农了),1977年、1978年那两年全国刚恢复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自己能考上大学简直就象是头悬梁锥刺股的古人中了状元,全市十乡八镇的能考上大学也是凤毛麟角,全镇也只有五六人……

其中有两人读中学就对玲英有好感的同班班干部,一位是班长,一位是学习委员,这位班长还是镇上财税局局长的儿子,壮着胆子托人来上门提亲,可这媒婆来到由余里徐家湾一打听,都说玲英如今到了部队大医院当护士,媒人二话没说拔腿就走,因为按中国的国情,那女孩儿如果仍在农村务农种地,这婚事还好去说说,如今大姑娘参军去了省城,别瞎子点灯白费蜡了,人家女孩儿心眼儿高着哪,早往城里去了……

阿金、银宝俩口子再细想了一下,女儿的婚事也由不得自己做父母的白忙活,女儿如今已是解放军省城大医院的白衣天使,去年又到申城读了大半年的第二军医大学,虽算不上是个正式大学生,但也算是进了大学的门。这在世代种田的庄稼人眼中那简直是如同跳了龙门,想想自己女儿的男朋友肯定将来也是个解放军军官或政府工作人员什么的,自己就等着佳婿上门吧……

今天老俩口子读着女儿的来信,心说,女儿的花容月貌与自己的养子,那雪芹倒是相配的,养子雪芹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与自己的女儿玲英真是天上一对、地下一双,女儿的眼力不错啊!老天爷有眼,在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谁让贾家送上门来了一个要吃奶的男婴。当时,吾拉徐家只是想到要帮助贾家,哪会想到女儿如今看上了这长大了的雪芹……

但念着念着,阿金、银宝的笑容变成了愁容。原来,信中提到雪芹的身边还有一个部队的女孩名叫怀玉,大概和雪芹好上了,说是杭州石头街从小就在一起长大。但女儿信中说,自己这辈子偏偏恋上了一个雪芹,其它人再也不找了,暗恋中的女儿说要等雪芹一万年,等雪芹到永远……

唉呀!女儿啊,你也太痴情了,这不等于要一辈子不嫁了吗?你难道不能另找男朋友吗?两位老人念到这里,那握信的手不住地颤抖起来,不住地叹息!

但作为父母亲,他们尊重女儿的选择!如今是新社会,婚姻大事应由女儿自己作主,女儿心中的意中人也只能让她在以后默默地等待了。看看以后女儿的姻缘是不是有什么奇迹发生?徐阿金夫妇虽说是乡下人,但在儿女的婚姻大事上观点一致:一切由女儿自己作主。他俩知道强扭的瓜不甜,一切随缘!见了信,老俩口知道女儿近况后,那肚里就象喝了一碗酸梅汤,又甜又酸……

这天傍晚,阿金老俩口吃过晚饭,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生产队会议的地点—贾心德家。抬眼一看,挤了一屋子的人,两人找了灶间旁靠柴米的角落坐了下来,低头不语,心里还在惦念着女儿的终身大事。阿金点燃了一支香烟,“吧嗒吧嗒”抽了起来……

坐在长条木凳上的老队长贾龙福见全村的人也差不多都来齐了,点着了一支旱烟,狠狠地抽了两口,吐了几口浓烟,“各位社员,今年春上大伙儿都看见了,老天爷二个月没下一点雨,这春花快枯死了,眼看这国家计划完不成,今天招集大家来想想办法,有啥好点子的,大家尽管会上畅所欲言,提出来讨论讨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时间,大伙儿坐在一边议论开了,男的女的都在骂天哭地,都说今年吾拉种田人倒霉,遇上了滴雨不下的灾年,这可怎么办?今晚,别说大字不识的泥腿子,就是村民们眼里的秀才贾心德也仰天长叹,一筹莫展。满屋子烟雾腾腾,半小时后,说话声渐渐停了下来,只有抽烟的巴嗒声了。这时,来得最迟的徐阿金点着了一支雄狮牌香烟,四周瞟了大伙儿一眼,口中结结巴巴地吐着字,“队长,我看吾拉小队搞承包油菜田,发动大伙儿自找门路,熊有熊路,马有马路,八仙过河各显神通,大家各干各的,总比吊在一颗树上吃大锅饭来得好……”

这徐阿金自从女儿参军后,他徐家也成了村里唯一的光荣之家—军属,当年他女儿就是在公社人武部的敲锣打鼓声中离开了由余里村去了省城参了军。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打从女儿走后,他的身板觉得硬朗多了,徐家的门口从此挂上了一块“光荣之家”的黄色金属镶字的牌子,过去从不登门的公社干部自从女儿参军后逢年过节的总是派人送来了鱼和肉。这徐家开天辟地一夜之间成了众人瞩目的家庭,让清贫的村民们眼热得了不得。打那天之后,徐阿金一改过去一直是躬着背看着地走路的习惯,如今走起路来两脚如飞雄赳赳气昂昂的。今晚他一开始闭着眼想着自家的心思。后来,他抬头听听,闹了半天,今天开会是为春花长势不好,听着听着,自己二三十年前的痛苦经历又历历在目……

原来,在1953年底,由余里自从成立了农业初级合作社后,劳动生产上“人人互助、事事合作”、“生产大呼隆,干活一窝峰”。那时,白天田间辛苦劳作一天的社员,到了晚上,吃过晚饭后,也是来到这贾心德的灶屋间开会,每晚须完成一项工作:评工分。社员们为评工分常常挨个比分,须化一个多小时,劳累不堪的社员会后回家躺到床上往往已是十点。为了你多我少,甚至争吵不休。时间一久,这评工记分的形式严重挫伤了队里社员的生产积极性,社内团结也受到了影响。

当时还是二十六七岁的农村小伙徐阿金,村里干活也是远近出了名的行家里手,什么农活他都会干,哪家牛病了、母猪难产了也得找他帮忙,他特别会养猪,每年都养七八头大肥猪,二三十只小猪,他养的猪又胖又大从不生病。村里刚成立农业初级合作社开会选干部,就曾有人提出选他当合作社社长(生产队长),只因为他父亲在解放初评了富裕中农,这职位最终让给了老贫农贾龙福。

半年后,小伙子徐阿金对夜夜评工分劳命伤财的现象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跑到乡政府所在地—西文桥,找到书记办公室,向乡党委书记顾林提出了“包产到户,责任到人”的主张,顾林同志是贾美华担任东隐县县长时亲自培养起来的农村基层干部,他做事很有魄力,是党的优秀的基层乡干部,他仔细听了徐阿金“包产到户,责任到人”的主张,大受启发,也认为若要生产好,就应该把产量包给个人。后来,在1956年5月,经过东隐地委农工部的同意,顾林在由余里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产量责任制的试验并推广到了全乡所有的农业合作社。

1957年1月,《东隐日报》全文发表了东隐县洛东乡党委书记顾林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以生产力作为分清是非的标准,提出农业生产应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农业生产责任制,认为包产到户推行后,社员干部积极、主动、细致,户户增强了责任心,生产速度快,实践证明包产到户效果是好的。文章又指出:集体劳动在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然而其不足之处是干活大呼隆,比较粗糙。实行包产到户,就是为了充分继承和调动个体农民那种精打细算、干活主动等关心个人利益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所用……”

不久,风云突变,上面传下“包产到户”是犯了方向性、路线性错误的雷声,“包产到户”成了资本主义的代名词很快受到批判和被纠正。之后,顾林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划为“中右”下放劳动。贾龙福也被开除党籍,队长总算保留了下来,小伙子徐阿金因犯煽动包产到户罪去了劳教农场。二年劳教期满后,徐阿金回到了由余里,恰是三年困难时期刚开始的1959年,自己因劳教过二年,本村的大姑娘都躲他远远的谁敢嫁给他。眼看自己快三十出头了,多亏自己一个落户在乌镇猴子村的远房叔叔过年前来到他徐家走亲戚,说他们乌镇猴子村恰有一个大姑娘,长得腿大腰粗,过去她家也是祖祖祖辈辈给地主打长工的雇工,她家穷得连姓都没有,村民们只叫她阿银宝,刚二十出头,而且她父亲说了,他家太穷了,男方家是啥成份、劳教劳改的都不打紧,只要男方人好就行,而且不要男方任何彩礼,把闺女送上门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