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伤不起留不住的大学时代
23532500000013

第13章 证书是怎样炼成的

十八

在校园里,每天都可以看到不论是属于哪一个系什么专业的为数众多的学生走火入魔似的在各个角落里背诵着各种级别的英语词汇,或者在电子阅览室操作各种级别的计算机考试所需的程序,形成校园里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

听着他们的琅琅读书声,看着他们醉心学业的身影,很多路过的酱油党不由得一声感叹:

“真是没事闲的”或者“吃饱撑的”。

听到这话的莘莘学子也许心里会极度不爽——直到他们发现即使通过了所有的考试,所得的证书除了类似于钱钟书所说的遮羞布的作用以外,其实是一无是处,这才若有所悟。

那么,证书是怎样炼成的呢?除了学长的经验以外,低年级的学生们很快就有了自己的体验:先是考试报名,你得到了一连串比俄罗斯人的名字还要长的陌生数字,即为你的考号(备注:限当日当次使用,过期无效,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局或××院所有)。

这个环节中最关键的是缴费。动辄几十元甚至数百元的报考费虽然只换到了一张试卷——运气好的朋友将有机会获得精美证书一份,多考多得,更多惊喜等着你!——但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这无疑已经是跳楼价了。

每次考试都唤醒了沉睡多时的各种教材教辅、培训班以及即将大显神通的各位名师名教授们。因此,在考生们对自己的成绩忧心忡忡的同时,已经有一大群人在捂着自己的钱包偷着乐了。

在备考期间,考生们尝试着各种途径,正所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靠谱,其他全靠边。因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个原则也在考试中得到了最彻底的实施。

初次得到一本证书就像有了初吻一样自然是很兴奋的,随着证书越来越多,钞票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麻木了;而当认真备考的同学发现自己身边不论阿猫阿狗,很多人都有相同的证书时,麻木又转变成了愤怒:凭什么?老子辛辛苦苦学习才拼到的,别人没有努力也一样轻松拥有?

但这些愤怒的小鸟们又不得不承认,别人的证书和自己的是完全一样的——不,不太一样,别人的证书含“金”量要高一些。如果换一个角度就容易安慰自己了:都是为了生活,都不容易,就这么地吧。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较真,尤其是这些学生发现自己手里的证书的作用所在,或者当他们出口深造时——我们的许多证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被外国承认,这主要是因为……某些……不能说的秘密和不知道为什么的原因。

而即使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我们顶住压力、勇往直前,在各种考试中考出了风格,考出了水平,着实不易。

总而言之一句话:考自己的试,让考生悲剧去吧!

子诚平时不喜欢专注于啃课本,但由于他底子还算不错,加上考前突击,在本学年结束时,也获得了好几个证书。第一次领到证书时,他小心翼翼地用塑料封皮把它包了起来,摩挲了好一会儿,晚上睡觉前还拿出来看了好几次才入睡,被舍友们无耻地讽刺为“恋物癖”。但他毫不介意,想象着父母看到自己的证书时候的兴奋表情,这也算是对他们付出高额学费后的一点点回报。

可是后来他发现,全班全系甚至更大范围内的学生几乎人手好几本证书后,变得心灰意冷,就把那一堆证书束之高阁了。

有一次大家喝完酒回到宿舍,都已经七荤八素了。子诚换衣服时看到柜子里的证书,越看越气愤,乘着酒意把那些证书撕成一片片的碎屑,扔进马桶冲走了。舍友们醉眼朦胧之下没来得及阻止。

凌轩惊讶地问:“哥们,你这是怎么了?喝高了也不至于这样啊?脑子进水了?”

子诚指着地上残留的证书碎片说:

“不是我,是它们进水了。”

深谙酒场规则的星云喝的最少,接过话头劝了一句:

“看开点,兄弟!奥运金牌都可能含有兴奋剂,证书含点水分又有什么大不了?”

“可是这不公平!凭什么?凭什么?!………”

星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数着子诚“凭什么”的次数,以图借此催眠,发现毫无效果之后开始抗议:

“你妹的怎么还劝不听了?都第六十九遍了!”

凌轩也说:“对啊,都是些小事,别想了。我明天还得早起泡妞呢!”

沉默已久的文远提议:

“咱们不是还储存着一些酒吗?接着喝!”

大家齐心协力争先恐后把子诚一顿猛灌,终于把他喝的找不着北,沉沉睡去。

没有了呐喊声的房间瞬时间安静了许多——这个世界清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