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怒沙潜影
23419900000304

第304章 天堑

正所谓狡兔三窟,党政军领导人和国家的命运不可能完全押在这两处防核工程上。

世上重型穿透武器与掩体的攻防战,永远是矛与盾之间的较量,正如美帝、苏修这些超级大国通行的做法,越是不起眼,越是难以逾越的天堑,就越适合修建永久性防御工事,并且修建的数量要足以应对突发状况的需要,而中国中东部丘陵、平原上的防核掩体显然不是最佳的防御阵地。

真正能做到天堑的,怕是只有连绵不绝的巍峨群山阻隔,以及寸草不生的茫茫沙海阻断,这些地方,无论是飞机还是坦克,都难以发挥最大效力,并且环境的恶劣性以及后勤补给的困难性,都足以让进攻者望而却步。

纵观中国广袤的疆域地图,能列为战略性天堑的地域屈指可数,除了南疆多山地丘陵的川、黔地区,以及西南、西北多山地、戈壁、沙漠的藏、新、青等省份,很难再找到符合隐蔽防御作战的根据地。

而当年之所以将原子弹的试验基地选在西北部的罗布泊,除了这一地区环境空旷、人烟稀少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敌对势力的侦查飞机和战斗机很难飞抵这一腹地进行间谍作业和轰炸袭击。(注,侦察机除了航程和环境因素的限制,还有就是面临飞行航线内防空雷达的监视和防空火力的攻击)

而这一地区复杂的气象条件和地质、环境因素也迫使机械化部队无法顺利侵入,综合考量,这一区域可以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战略大后方。

如果要选址修建战略指挥所,抛开人力物力的预算,临近塔克拉玛干的这一沙漠腹地可以算得上是首选的天堑之地。

这处绝密工程的存在也恰好验证了这一战略部署,他们不仅精密考察了这一地区的地质、地理环境,而且花费了常人乃至国家难以想象的代价去修建防核掩体和地下物资运输通道,而且更是突破了当时人类开凿钻探的极限,在深达3000米的地下修建秘密工事。

这处绝密工程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程度,都要远远高于现已公开的所有军事、民用工程,自然也包括咸宁“131军事工程”在内的防核掩体。

这足以说明国家对这一工程的高度重视性和当时国际形势的紧迫性,虽然不清楚这一工程最后因何封存,但其完整的布局构造,以及至今仍高度绝密的机密性,无时不刻的在提醒我其沉痛肃穆的历史使命。

想到这,我脑子里突然闪过陈可心看到金属圆环时的推测,这处工事极有可能是中国军方隐蔽在大西北地区的尖端武器秘密研制试验基地,正因为它毗邻罗布泊的核爆试验基地,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秘密武器研制试验基地的可能性比较大。

结合工事里面错综复杂的铁道运输线路,以及极限机井所承担的物资通道,再加上之前在通道里见到的那些身穿不同制式工作服的非武装工作人员,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潜移默化的接近陈可心的推测。

这处绝密工程不仅仅是一座夯实的地下防核堡垒,可能更是一处高度机密的秘密武器研制基地。

而能够凌驾于国家领导人安危之上,并且不惜一切代价研制的军工项目,除了是一举歼敌的国之重器,似乎再没有其他理由能合理解释这一釜底抽薪的疯狂计划。

如果绝密工程的另一半用途真是研制试验武器的基地,那么关于工程废弃封存的原因似乎就有了突破性的猜测进展。

能够让国家坚定放弃这一穷尽人力、财力的战略性工程,究其原因,恐怕只能是因为某种不可抗拒挽回的破坏性事故,导致工事永久性瘫痪或是根本无法适宜人员驻扎工作,只因其工程本身或是研究的项目太过重大和绝密,这才一直将其列为最高机密封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