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怒沙潜影
23419900000302

第302章 陈兵百万

陈可心这时休息了半天,体能和意识稍有恢复,环顾了四下的情况之后,问我这是哪里?说是空气比较湿润沉闷,瞅着不像是在之前的工事里边!

我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简要与她说了一遍,告诉她现在的位置是在两千多米的地下,直达地面的升降机已经坠毁,咱们这回真是瞎子掉到枯井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陈可心听完这一路的前因后果,似乎并不为意,皱着眉对我道,“照你这么说,这处地底的工事应该是整座工程最为机密的部分,有什么东西会比领导人的安全更为重要?”

我被问的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回答,中国历朝历代一向把领导人的安危视作胜过一切的大事,失去领导人,也就意味着失去对这个国家的领导控制能力,整个国家的权利机构也会因此重新洗牌。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仅是权利机构,就连这组领导人任上的政策与军工项目也会因此废止停工,没有一个权利中心敢冒此风险将自己的安危置于其他事物之下,除非这个事物已经关系到权力中心的更迭乃至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想到这,我脑子里突然一震,之前在指挥大厅里边看到的军事地图立刻浮现在眼前,当时情况紧急,虽然没有看清上面标注的军事坐标和演练内容,但其作用和所代表的含义让人不难联想到,这画满指示箭头的地图是在部署推演一场即将可能发生的战争。

而能够让领导人在末日地堡中推演的战争,一定是一场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战。

翻开中国近代战争史,除了日本强加给中国的卫国战争之外,似乎再没有威胁到中国存亡的大战。

联想到这处工事修建的年代,以及备战形势的历史面貌,唯一有可能的是,当时的中国正面临一场浩大的军事斗争,为了应对这一威胁,中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积极备战,而这处绝密工程或许正是为了备战修建。

几近重合的时间点,以及巧合的历史史实,将谜团的终极指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亡国危机——1969年珍宝岛冲突引发的中苏军事对峙。

自50年代末中苏交恶之后,苏联迅速撤走所有在华人员和物资,并强势逼迫中国归还债务,此后,由于中苏国界尚未完全确定,中苏边境地区自此摩擦不断;

从1964年开始,苏联开始在以往没有驻军的中苏、中蒙边界陈兵布阵,并陆续增加兵力,总数达到54个师共计100万军队,并配备了包括核导弹在内的大量先进武器。

1968年,苏联又在新疆附近大量调遣兵力,将原本12个不满员师级编制和两百架飞机的战备力量,突增至25个师、1200架飞机、和200枚导弹,同时又与蒙古达成协议,苏军协助蒙古南方边防,并在那里驻军,对中国形成大军压境的气势。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密谋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实施炮击,导致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苏军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T-62坦克装甲车,以及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而解放军使用了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其后中方打退了苏军的疯狂进攻,并自此控制了珍宝岛全岛。

珍宝岛冲突之后,中苏之间的矛盾隔阂达到了顶点,苏联人更是以珍宝岛战败为耻,扬言对中国发动毁灭性质的核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