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怒沙潜影
23419900000182

第182章 工程

我和渔夫对视了一眼,暗自欣喜的同时又不禁沉下脸来,欣喜的是这处空腔不是死路,但眼前的山洞规模庞大,瞧着不像是开矿采石修建的隧道;

其独特的防震防冲击设计,瞧着更像是某种性质的掩体工程,加上延展在岩层当中的金属圆环,使我更加确信这绝不是什么普通的矿体或是民建工程,应该是一座隐藏在山体内部的半军事人防工程。

这种像是大型防空洞性质的掩体结构,武汉现在还存有几处,其中一处就是龟山脚下的香蕉洞,这是武汉冷战期间最为重要的防空工程。

自1937年8月21日首遭日机空袭起,武汉就开始大量修建防空掩体,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直至六十年代中期,

苏修、美帝加紧了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令下,全国性的修建防空人防工事达到了空前高潮.

比较有名的像1965年开始修建,1974年封闭废弃,至今仍未解密的6501地下军事工程;

1967年在涪陵深山开挖、1984年停建的816地下核工程,香蕉洞防空工事也是在这一时期建成,另还有蛇山上的空军雷达部队阵地。

当时有这么两句口号,“帝修不除,挖洞不止”、“家家都修防空洞,备战备荒为人民”,极其形象的描述了当时国际形势恶化下的临战紧张氛围。

而这个防空工事之所以叫做香蕉洞,是因为和平年代的人防工事不少都改为了民用,称作平战结合,工程中一段长约一公里的防空洞就因冬暖夏凉被用来存放“两广”运来的香蕉,当地人民也就俗称其为香蕉洞。

我曾经恰好从那经过,参观过其中的人防工程设施,整个龟山的山腹是一个连通起来的巨大防空洞,结构跟这处山洞有些相似,但工程精密程度和难度远不及这处山体。

虽然私下里曾有过这方面的猜想,但常识告诉我不太可能,其一是这座石山规模太小,工程代价过高,不适合修建山体工程;

其二是山体位于沙漠腹地,供给困难不说,还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频繁的沙暴扰袭,不仅会干扰施工进度,弄不好会将施工人员活埋于此;

而且孤立的一座石山在沙漠中太过显眼,施工过程容易暴露,防侦查能力太差,这附近也没有任何需要保护的重点目标和军事设施,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没有选址于此的可能性。

渔夫这时也沉着脸道,“进来的时候我就觉得这处山洞有些蹊跷,谁会在这里修建规模如此庞大的工程,哼,看来这个山洞会告诉我们答案。”

说着便想打着手电进去,我一把将他拦住,严声对他道,

“我们是不是应该先通知钱二爷他们,这山洞通向哪里还不好说,而且咱们进来的时间也不短了,他们不清楚这里边的情况,这里又离他们有些距离,万一咱们进去有个好歹,那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况且目前也没出现什么幻觉,我看还是先撤回去,大家有个商量。”

我正说着话,对面的渔夫突然面色一冷,没有一丝感情的道,“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幻觉,你看看后面!”

渔夫说话的方式很怪,跟之前判若两人,冰冷的像是执行枪决的屠夫。

我以防有诈,没有马上回头,暗中握紧了手中的工兵铲道,“既然知道是幻觉,那有什么好看的?”

渔夫加重了语气道,“你最好还是看一下!”

我暗道了一声不妙,不看倒显得自己心中有鬼,于是借往后侧视之机,将手电拨到强光档,就算不能及时还击,也可让其一瞬间暴盲,失去攻击的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