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言情魂归大清:莫相思(胤祥版)
225000000059

较量(六)

只听场边一阵抽气,众人脸上显出惊艳的神色。我单望向胤祥,满意地看到他脸上的惊喜和痴迷,心中有些兴奋,亦有些娇羞——女为悦己者容,我也不能免俗。

我展开双臂,站在风里,缓缓闭上双眼,调息凝神,酝酿着情绪。众人见我没有伴奏,且良久不动,不知我葫芦里卖什么药,几位性急的蒙古王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一阵风吹来,将衣袖和裙摆托起,我忽一睁眼,舞蹈起来。起初只是缓缓地,静静地,如同风吹水面荡起的涟漪。渐渐地步子活跃起来,舞鞋上的木头叩击着地板,发出空空的节奏。

这是我自编的一只舞。当年看《黄真伊》,觉得韩国的古舞有一种别样的美,便将那种哀怨隐忍的气质拿来,同芭蕾里面的天鹅湖加上傣族的孔雀舞一起编成这支舞。其实还未成型,不过现在拿来糊弄人倒也绰绰有余,毕竟他们都没见过。

我正忘我地随风起舞,浸*在许久未有的身为舞者的兴奋中,忽然,一阵箫声响起,和上了我舞蹈的节奏。旋转之间偷眼望去,是胤祥。我的心一暖,周身被幸福包围着。

就这样,和着他的箫音,足尖旋转,画出炫目的轨迹;衣袖飞舞,转出惊艳的弧线。古人哪见过芭蕾这般足尖的功夫,但我单脚旋转,灵动如山林间的精灵,都不由目瞪口呆。最终,我的身姿定格在那经典的“天鹅之死”忧伤中,胤祥的箫声也低回呜咽地消散了。

良久,四周安静无声,长得让我怀疑这支舞是否超出了他们的鉴赏力。突然,一个人带头鼓起掌来,我心中窃喜:应该是胤祥。起身一看,笑容却凝在脸上——竟然是太子。

众人如梦方醒般跟着鼓起掌来,我却没有办法恢复到原来的心情,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阴影——这样的场面是我不愿意让太子见到的,毕竟他的“劣行”我已耳闻目睹,只希望不要生出什么事端才好。

我急忙跳下来俯身行礼:“奴婢给太子爷请安!”众人被我一说才发现太子的存在,急忙也都俯身请安,一时间,跪成了一片。

太子道:“免了!都起吧。方才闲逛,瞧见这里好像很热闹,一时好奇就过来瞧瞧,竟见了这等的舞姿,真是不枉此行啊。”他走到我近前:“瞧着你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我垂首而立,恭恭敬敬地答道:“回禀太子爷,奴婢苏重华,是永安宫的宫女,早些时候曾随德妃娘娘侍驾南巡。”

“啊,你就是那个跳到河里救人的小宫女?那时听你歌唱得不错,没想到舞技竟然更胜一筹。方才那支舞甚是奇特,本太子未曾见过,却依稀有白鹤之姿,叫什么名字?”

“太子圣明,这支舞就叫《鹤舞》。”我一叹,太子竟然有如此眼力。原来在宫里听人议论太子“学博才广,精善雅乐”只当是拍马屁,如今一见,竟然是真的,心中不由感慨,自己原来也是这般以貌取人,心存偏见。

“魏王有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适才之姿,堪当此赞。”太子还想说什么,远远却奔来一匹快马,原来是传康熙口谕,召太子回营的。

太子随来人走了,这边的人才长舒了一口气。胤祥走过来,脸上有些阴沉,紧紧地握了我的手,竟有些冰冷。我明白他的担心,却不知该说什么,只能握紧了他的。

有了太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盛赞,众人自然毫无异议地裁断我取胜。我心中却知道,自己胜之不武。我胜在技巧、胜在新奇,但若论真正的感染力,却远不及高云,况且这支舞只是拿出来凑数的,他们没见过,所以不能辨别罢了,若是真是在行家面前,恐怕我只有丢丑的份。

看着高云羞恼的神色,出于一个舞者的自尊和道德,我开口道:“高云公主的舞热情似火,重华的舞清净如水,水火相较,怎能分出高下?这场比试就算和局吧。”众人不明其中缘故,只当我宽宏谦让,对我更加赞赏,弄得我更是惭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