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血铺的路
22006400000042

第42章 十一、金田义举12

永安州北拒大黎里约100华里,东、西、北三面环山,东南为冲积平原,城池东、西、北分别为长寿江和通文江环绕,地势险要,便于防守,由于远离主战场,清方防御薄弱,知州吴江、副将阿尔精阿所能掌握的全部兵力,仅广西绿营兵约500、士绅苏保德部团练300,以及茶山土司(部落首领)李春华部土兵若干,全部兵力不过1000人左右,此时团练、土兵驻扎城外西南夏宜口,阿尔精阿率主力400多人守南郊要塞水窦,城中只有少量兵勇、衙役,归吴江指挥。

太平军左二军军帅罗大纲,是天国第八条好汉,原本是会党名将,1850年1月,曾应永安饥民领袖何洪基邀请,从平南境内一昼夜长途奔袭200华里攻克永安州城,此时他得到何洪基余部情报,尽知城中虚实,听说永安州城里兵不多大喜,就向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提出建议说:

“此时天赐良机,永州城里清妖总共不足700人,我们可以轻易而举地拿下!”

当时,单罗大纲手下的就有2000人。

“干!”萧朝贵说。

“好机会,打!”韦昌辉也叫好。

众人又一齐看向左军主将石达开,石达开虽然最年轻,可威望很高。

“干!”石达开看到众人在看自己,知道自己没有表态,马上说道:“此时不攻城,更待何时。”

立即决定,罗大纲路熟,为前驱,大军跟进。

9月22日(也有说是23日),罗大纲率领手下精兵轻骑千人,取道樟村兼程疾进,当日下午抵达永安城南,在何洪基余部配合指引下,突袭水窦要塞,阿尔精阿措手不及,很快溃败,逃回州城,夏宜口的苏保德团练闻讯立刻退回城内,李春华土兵则干脆逃回茶山不出。

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太平天国三大首脑,率部迅速跟进,相继控制城南莫村、城东北旧县和通文江桥等要点,设大本营与与永安东门(宣化门)隔通文江对望的晒布岭,罗大纲部则自水窦推进到南门外长寿圩一带潜伏。

25日中午,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部鼓角齐鸣,佯攻东城,清军急忙调集各门守军齐赴东城助战,罗大纲见南门城防空虚,立即出击,以马队疾驱至城垣最低矮的西南角,将大量鞭炮扔进城中,一时间烟焰弥漫,爆声大作,城上守军惊惶失措,不辨虚实,罗大纲等乘机以长梯爬城,并迅速突破了南门(永定门),进入城内,苏保德急忙督团练扼横贯州城官河上的金带桥死守,罗大纲一马当先,死党不顾生死,紧跟左右,苏保德部被罗大纲击溃,苏保德本人和团练100多人,全部被罗大纲部斩杀,罗大纲趁势攻入州署,武将、阿尔精阿兵败投关帝庙水井自杀,残部数百人在千总马荣升率领下,开北门(天一门)溃逃,此时东门也已为萧朝贵等各部控制,至傍晚,太平军全部占领了永安州。

洪秀全、杨秀清等此刻正在古眉峡一带进退两难,屡次用船只攻扑下游都被击退,26日犹被藤县团练在江面击沉5艘船只,闻永安克复,喜出望外,即刻拔队溯蒙江北上。

清军向永安州城推进最快的是都统乌兰泰部,太平军攻克永安次日,乌兰泰部就抵达文墟,北距州城25华里,9月28日进驻佛子村,北距州城12华里,东距水窦8、9里。天国第二条好汉石达开率军与乌兰泰隔河对阵,石达开布阵有度,攻防兼守,无论武功、兵法战策,乌兰泰均不是石达开的对手,一时间,乌兰泰虽有大炮一百多门,也奈何石达开不得,双方长时间对峙。

10月1日,全军在永安州会师,永安城里兵力大增。

10月初,川北总兵刘长清、临元镇总兵李能臣等部,也进至永安城东北,并抢在太平军龙眼潭防线未竣工前,一度攻到永安西门下,被太平军击退,伤亡100多人,退屯古排,东南距州城约11华里;南路广西提督向荣、副都统巴清德部由于新败,加上向荣与乌兰泰睚眦负气,行动缓慢,10月9日才由副都统巴清德和总兵长瑞、李伏一等带领到达昭平,而广西提督向荣称病休养,直到14日方抵达昭平。

太平军攻克永安州城,第八条好汉罗大纲第一功。

太平最初的战役主方向是东南的浔江,结果因罗大纲而改变,罗大纲一年前的冒险和一年后的大胆设想,才把在大黎里徘徊多日的北路太平军的目光投向100里外的一座陌生的永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