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血铺的路
22006400000035

第35章 十一、金田举义04

3月4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按农俗,二月二龙抬头。

洪秀全对杨秀清、韦昌辉(韦正)、罗大纲、苏三娘们说:

“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三,天国抬头,我们出征杀清妖。”

3月5日(二月初三日),洪秀全、杨秀清派出罗大纲、苏三娘一支太平军,突然袭击向荣大营,击毙云南武举人李祥麟,击伤广西游击福谦等人,太平军士气大振。

3月7日,太平军兵分三路,分头进击向荣、李能臣、周凤岐营地,清军早有准备,太平军失利,死伤三百多人,事后李星沅、向荣向清廷虚报杀太平军千余人,向荣因此获赏“霍钦巴图鲁”(满语勇士之意)称号。

3月10日,太平军驻师江口圩被困日久,于是日夜退出大湟江口,经金田新圩、紫荆山,西进武宣东乡,此时,石达开驻军东乡。翌日向荣发觉太平军已撤离江口,派兵尾追。

3月12日,太平军全部到达武宣东乡,主力驻东乡、莫村、三里、灵湖、台村一带,东西连营六七十里,当地群众踊跃附义。

3月13日,钦差大臣李星沅奏报清廷:太平军以25人为一旗,共有285旗;同时开列广西各天地会堂目及人数。

3月14日,广西巡抚(文官,从二品)周天爵,从柳州到武宣城驻扎督剿太平军。

3月17日,广西提督向荣赶到武宣,钦差大臣李星沅致函向荣,令其趁太平军“喘息未定,粮药未齐”的有利时机速战;又令贵州总兵秦定三所部黔兵,日夜兼程赶往武宣前线,听从向荣调谴。

19日,太平军石达开率部奉命进攻东岭村,与向荣所部千余人战于台村、灵湖之间,清将邓绍良、郑魁士、吴贻书、李元吉等多人伤亡,向荣被围困。周天爵闻讯急带浔州知府张敬修及400兵勇来援,向荣乘机逃出重围,太平军击败清军。此后,太平军与清军在三里圩一带对峙。

3月23日,洪秀全在东乡登极称“天王”,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领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领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

太平天国十大好汉,只有两个好汉封为主将:第一条好汉冯云山,第二条好汉石达开。

这一天,李星沅、周天爵、向荣联合奏报清廷,称“广西贼势披猖,官兵不敷策遣”,请求速派总统将军前来广西督剿,并从安徽、河南等地增派精兵来援。

3月24日,清廷命广州副都统乌兰泰帮办广西军务,湖北盐法道姚莹交由钦差大臣李星沅差遣。

3月26日,清廷命云南、贵州、湖南各省调兵遣将增援广西。

4月1日,清廷以督率清兵占领金田为由,赏浔州知府刘继祖花翎,以鼓舞士气。

4月3日,清军精兵六千人,由广西提督向荣、贵州总兵秦定三、知府刘继祖、知府张敬修等督率,分四路向三里圩进攻太平军。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亲自指挥太平军奋勇杀敌,再次打败清军。

4月5日,向荣呈请钦差大臣李星沅增兵救援。三日后李星沅函复向荣:“添兵缓不济急,切不可守株以待兔。”

4月10日,清廷命大学士赛尚阿为钦差大臣,蒙古都统巴清德、满州副都统达洪阿等为将,迅速驰往湘桂交界处,以防堵太平军。并命李星沅、周天爵、向荣等人“不得稍存观望”。

赛尚阿,名望极大,1794年生,字鹤汀,蒙古正蓝旗人,阿鲁特氏;历晚清朝后六朝(干、嘉、道、咸、同、光)蒙古族大臣;编纂有《蒙文汇书》、《蒙文晰义》两部辞典,还参与编纂了清廷为治理西北少数民族制定之行政法规《钦定理藩院则例》,1816年中举人,授理藩院笔帖式,后历任内阁侍读学士、头等侍卫、哈密办事大臣、督统、户部尚书,1851年春,赛尚阿授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管理户部。

赛尚阿,还是状元阿鲁特·崇绮的父亲。孙女被同治皇帝选中入宫,成为同治帝的皇后-孝哲毅皇后。女儿则作为侧室,是为珣嫔。

咸丰帝本是派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从一品)赛尚阿去湖南广西交界地方督办防堵,并声援广西;同时,派都统巴清德、副都统达洪阿随同协助,又从湖南调兵1000名,四川调兵3000名,统归赛尚阿节制。咸丰皇帝在赛尚阿离京的时候,亲自为赛尚阿送行,亲授清初名将遏必隆的宝刀“神锋握胜刀”,为其壮行,寓意握胜刀、显神锋,定能克敌制胜,速传红旗捷报。

赛尚阿到了湖南的时候,林则徐逝世,李星沅兵败,咸丰帝以广西将帅不和,剿办不力,授赛尚阿为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李星沅回湖南治防。咸丰帝调1万多精兵强将,拨银1000万两,给赛尚阿,让其快速前往广西,平定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