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血铺的路
22006400000031

第31章 十、好汉纷纷动,万里中国人07

博览会上,最醒目的是水晶宫。人们赞美这座通体透明,庞大雄伟的建筑,为英国人能开创世界建筑奇迹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

“水晶宫”,是园艺工约瑟夫·帕克斯顿创作,从睡莲中得到的启发。建筑结构能够同时容纳一万人,并可展示来自世界各国众多的展品,而建筑的本身是个临时建筑,博览会后必须拆除。这个新颖别致、优雅美观又是临时性的建筑设计,建筑报价为79800英镑,1850年7月15日组委会定下这个方案,9月26日,展馆“水晶宫”奠基。6个月不到就竣工了。

“水晶宫”,是一个标志性的临时建筑,在1852年出版的《为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而在海德公园内建造的建筑》报告书中,作者查尔斯·唐斯写道:这个伟大的建筑由钢铁,玻璃和木头制成。最重的铸铁是梁架,长24英尺,没有一样大件材料超过一吨;锻钢是圆型,平型的钢条,角钢,螺母,螺丝,铆钉和大量的铁皮。木头用于一些梁架或桁架,主水槽和帕克斯顿槽,顶部梁骨,车窗锁和横梁,底层走廊地板,指示牌和外墙;玻璃是平板或圆筒状,10×49英尺的长方型,每平方英尺重16盎司。3300个空心钢柱,同时作为平屋顶的排水管;为了解决玻璃上蒸汽凝结问题,帕克斯顿设计了专用水槽,长达34英里长的专利水槽并特别设计和制造了机器生产。窗条栏杆等也用发明的机器来上漆。在伯明翰的强斯兄弟生产了30万块玻璃,尺寸是当时最大的,他们设计制造了安装玻璃的移动机器车,使工人乘装玻璃车在敞开结构上进行快速安装……,整幢建筑是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的结晶。

水晶宫,这座原本是为世博会展品提供展示的一个场馆,不料却成了第一届世博会中最成功的作品和展品。水晶宫成为世博会的标志。水晶宫成就了世博会的举办,世博会的成功又为世界上第一次聚集众多国家,为了一个和平的目的交流不同文化、科技成果开创了先例。

1851年共有6039195人次参观了首届世博会。

10月14日,伦敦世博会举行了闭幕式。世博会圆满结束,主办方宣布博览会获得186437英镑的利润。经皇家组委会的讨论,决定除了给水晶宫设计者—帕克斯顿5000英镑奖励外,盈余分成二个部分:

第一,建立博物馆用于教育民众,在南肯新顿购买87亩地建立科学和艺术中心。(今天,这块土地上有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科学和地质博物馆、帝国科学和技术学院、皇家艺术和音乐学院及1862年世博会后建立的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

第二,设立科学艺术奖励基金,激励持续发展。

第一届世博会不仅有中国“特使”希生赫然泛起在世博会的开幕式上并占据显耀位置,中国产品“荣记”湖丝获得“大奖”,1876年的世博会上,“荣记”老板受到女王的接见,还有一个中国家庭,天天在展览现场吹奏中国民族音乐。在接下来的近百年的主要世博会上,都可以看到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参会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