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血铺的路
22006400000027

第27章 九、清庭软无力 英雄拍案起03

在广西的冯云山,也作了杰出的工作,这两年多里,冯云山有时给人做短工、有时帮人拾粪、有时给人做家庭教师,通过的宣传,在穷苦人中间,发展了太平天国重要著名人物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韦昌辉、苏三娘、萧三娘、曾天养、秦日纲、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李秀成、陈玉成等众多将领在内的3000多名拜上帝会会员。冯云山每每宣传时,总免不了说:

“咱们的‘拜上帝会’的会首是洪秀全,是上帝的次子,由上帝的儿子领导我们,还有什么干不成的呢?!”

“洪秀全就是咱们的会首!”冯云山总是这样说,时刻在树立洪秀全为上帝次子的伟大形象。

洪秀全虽然未到广西,然而,在广西“拜上帝会”的会员心目中,洪秀全的声望很高,是他们的神。这也是冯云山胸怀豁达,志在天下,广为宣传洪秀全的结果。

1847年8月,洪秀全也到了紫荆山与冯云山相会,当洪秀全知道冯云山已经发展会员有3000多人,大为惊奇说:

“云山,你真是天下奇才呀!”

洪秀全的到来,慕名应声而入的会员,更加接踪而至,达到1万多人,暗地里,名声传得很远很远。

1847年冬,桂平县反动秀才王作新率团练拘捕冯云山,拜上帝会会友卢六等在狱牺牲,拜上帝会与地方反动势力的斗争日益激烈。那时广西有两种社会势力:一种是团练;一种是拜上帝会。各自争气,互不相让。

洪秀全决定回广东想办法托人营救冯云山。

冯云山的被捕、洪秀全的离开,广西的地区拜上帝会众人心猛一下就涣散了,关键之时,杨秀清紧皱八字眉,急中生智,假托天父附体,说洪秀全是次子,自己是上帝的三子,“代天父发言”说,上帝的儿子是为下界拯救人间苦难,建立太平世界的,众人人奋起来,杨秀清若大个子,装神弄鬼,非常逼真,维持了会众,积极参与营救冯云山出狱,并取得会众的信任;萧朝贵积极协助杨秀清,他假托天兄耶稣附体,传言会众:杨秀清是天父附体,曾天养等人也极力配合,使广西地区的拜上帝会众人心稳定下来,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积极营救冯云山,有钱的出钱,有关系的找关系,因并没有起义,冯云山又坚贞不屈,没有暴露身份,后来冯云山被营救出狱。

1848年冬,脱险的冯云山和洪秀全几次在路途差点碰着,最后在家乡广东花县相会。在家乡,他们关于拜上帝会的活动,有过多次商议,冯云山的家在洪秀全家的北面,约有5里地远近,全境多山,特别利于牧牛,各村人均放牛于野外。洪秀全在家时,经常牵牛到山上,以帮助兄长的忙,他就利用这点,在这里经常与冯云山、胡以晃、赖汉英、赖文光等及其他的亲近朋友会见,每次都是先一天预约在某山头相会,第二天就在那山头会面商谈。洪秀全常与其众信徒及友人谈论广东、广西会众的事。

1849年,洪秀全、冯云山再度进入广西,此时,广西桂平、贵县、滕县、武宣、武鸣等10几个县均成立了拜上帝会,正式会员近2万人。洪秀全带来的还有欧洲的消息,洪秀全这个读书出身的青年人,告诉了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等人说:

“现在,我们的国家,老是在割地赔款,而英、法、德、奥匈等欧洲国家工业革命,突飞猛进。”

洪秀全这段时间,读了不少关于欧洲国家的书籍,洪秀全用眼睛扫了一圈众人继续说:

“欧洲的工业的革命,通常指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也称产业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始于18世纪60~80年代,结束于19世纪末。

工业革命的基础起因,来源于英国贵族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地起因来源资产阶级的野蛮与贪婪。欧洲的新航路开辟后,与外界的交易扩大了,最早是羊毛制品畅销,15世纪后,英国毛纺制呢业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使英国贵族们养羊变得有利可图,要获取更多更大的利润,就要大量的养羊,大量的养羊,就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满嘴仁爱的贵族们,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发展养羊业。

新航路越来越多,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急剧扩大,从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养羊业的发展。在英国,大量的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是公有土地,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将其变为牧场。英国的封建的习惯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之间的差别极大,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使地主看到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比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更为有利可图,从而刺激了圈地运动的发展。1593年,国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不再反对圈地,从1688年起,资产阶级的政府公开支持资产阶级进行圈地。

英国贵族们的圈地运动狂飙起来。

1801年到1831年农村居民被夺走350多万英亩公有地,农村居民却未得到过一文钱的补偿。

资产阶级分子通过霸占,大片大片的土地“私有化”,大量农民的财产权──土地使用权被强行剥夺,农民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失去生存保障,被迫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无产者,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才能生存,即只有“自由”地服从雇佣劳动制度和接受资产阶级剥削才能生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必需的能被雇佣的劳动力,在圈地运动中大量产生了。地主圈占大片土地后,或自己雇工经营农场,或者租给租地农场主经营。资本主义农场大量出现,表示在农业中也大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直到1845年,英国的圈地运动才逐渐结束。

英国贵族的圈地运动,逼迫英国农民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成为流民,流民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资本家的农场、工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用工越来越多,流民需要生存,顺理成章成为农场、工厂的雇佣工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曾在1516年其著作《乌托邦》中说:

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

羊吃人,是说羊毛产品销量好,利润高,资本家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养羊,生产羊毛,大量的圈地运动必撵走众多的农民滚蛋,逼迫大量的农民失业,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羊吃人了,农民不走,地主就打你走,烧了你的家,杀你的家畜、杀你的人,广大农民被地主用暴力从土地上赶走,倾家荡产,流离失所。实际不是羊吃人,而是地主在吃人,资本家在吃人,资本主义制度在吃人。”

洪秀全的目光扫了大家一遍,挥拳说:

“失去土地的农民兄弟们,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一部分给农场和牧场作农业工人,另外很多人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力,这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这一圈地运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

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这样,农村就变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产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圈地动动使土地产业化,羊毛产品产业化,大批量的生产就需要大批量的人,这就刺激手工业大量地发展,到了16、17世纪,英国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工场大量兴起,人口大量集中,也催生了城市兴起,城市兴起,反过来,对农产品的需求大增,圈地运动进一步高涨,特别是1688年以后,英国政府制定大量的立法,鼓励开公司,公开支持圈地,使圈地运动以合法的形式进行,规模更大,英国有600多万英亩土地被圈占。

工业革命,催生城市人口剧增,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贵族地主们,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来供应城市,赚取更多的钱财,需要扩大投资,需要更多的土地,需要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加速进行圈地,出现圈地建立大农场的热潮。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英国的统治阶级为加快圈地运动以获得巨额财产,但又不想付出代价,英国贵族,嘴上大讲平等、民主、自由、博爱,背地里想法强取豪夺农民的土地,通过手中权力,篡改法律,进行对‘神圣的财产权’进行最无耻的凌辱。

大量的购货定单,需要大量的生产,大量的生产不但需要大量的人,而且速度也慢,手工业的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于是,机器的机械重复动作来快速完成人的动作,应运而生,机器代替工人手工,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小工业,这是一场革命,称之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首先是在欧洲进行的,又称欧洲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在欧洲,最早是在英国,从羊毛产品,逐步扩展到其他行业。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英国的工业产值,曾一度达到全世界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