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倭寇
21534500000288

第288章 31论持久战

特别是他们的司令官李宗仁,为了这一天,费尽了心血,战役刚开始,他不敢向总部暴露自己的意图,为的是怕自己的计划出现什么意外,到了战役的关键时刻,部队不听指挥,眼看着到手的成果,就要付之东流,没有办法撕破脸面,下了死命令,最后时刻,自己来到一线阵地,亲自督战,现在的倭寇要撤退了,他能够答应吗?

李宗仁下令所有部队,不要管所有情况,乘胜追击,争取彻底歼灭敌军。

国军士气高昂,向敌猛追,倭寇可是溃不成军,尸横遍野,到处都是被击毁的各种车辆、弹药、马匹,矶谷师团长率残敌万余人突围狼狈逃窜。

经过数天的追击,矶谷师团长大部被歼灭,清点战场敌军伤亡二万多人,击毁坦克三十多辆,掳获步枪一万多枝,重机枪九百三十一挺,步兵炮七十七门,战车四十辆,大炮五十多门,严重地挫伤了日军的气焰,是华夏抗战以来一个空前的胜利。

因为台儿庄的大捷,举国欢腾,全国各界,海外华侨,世界友人,送来了大批的贺电和礼物,前来报道的记者也是络绎不绝。

这个时候的郭泰,也收到了一份礼物,那是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上校送给自己的一盒精致巧克力糖果。

原来台儿庄战役后,威尔斯陪同史迪威一起来到台儿庄,郭泰带着两个人参观了战场,述说了整个战役的过程。

史迪威说道:“以国军目前的装备,能够打出这样成绩,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

郭泰说道:“这场战役,都是国军用血肉之躯和敌人拼出来的,希望美国朋友,多多提供对华援助才是。”

史迪威说道:“我也非常同情贵国抗日战争,我们国家因为日本侵略中国,已经在限制战争物资流向日本,但是要想大批援华,目前看来条件还不成熟,你的好朋友,珍妮小姐,为此事已经向国务院,打了多次报告,都没有成功,看起来这个事情,还要有一个契机才行。”

郭泰说道:“你们两位在战役刚刚结束,就来到了这里,我表示特别的感谢。”

史迪威说道:“我和威尔斯也是来学习的,一个军人,要随时准备着战斗,这个国家才能够不被人欺负,才有未来。”

郭泰还带着二人,一同拜见了李宗仁,李宗仁也对美国朋友的到来表示欢。

因为战役的胜利,徐州一下子成了全国的热点,郭泰就想离开这里,在离开前,他专门去拜见了李宗仁,并把那盒巧克力送给了李宗仁将军说道:“德公,你已经实现了自己的心愿,这场战役成为了抗日以来的杰作,我也没有什么表示的,临走就把这盒糖果送给你吧。”

李宗仁说道:“从战役开始,你就来到了这里,也是这一事件的见证人,我也希望你能够留下来,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希望我们今后多多合作,也谢谢你这珍贵的礼物。”说着接过糖果。

郭泰乘坐总部来接自己的飞机离开了徐州,回到了武汉。

郭泰回去之后,因为倭寇战役的失败,就从华夏各地调集倭寇的精锐之兵,三十多万,分数路向徐州进发,要与国军的进行决战。、

这个时候,因为台儿庄的胜利,总部也想趁着这个胜利的东风,再次扩大战果,给徐州方向调集了新的兵团。

郭泰知道,前一次台儿庄能够取得胜利,完全是倭寇从海上登陆后,在山东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助长了倭寇的嚣张,一路之上没有把国军放在眼里,才吃了败仗。

骄兵必败也是常理,现在倭寇集中了在华的精英要和国军决战,徐州又是平原之上,要扩大战果,可是难上加难,弄不好就会和淞沪战役一样,成为又一个消耗战的灾难。

为此郭泰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并且要总部,多多听听李宗仁司令官的,可是调集的命令已经下达,部队正在移动之中,那能够停止下来。

郭泰单独给李宗仁发去自己的密电,李宗仁也非常同意自己的观点,之后郭泰又发电说道,因为形势所迫,现在不是在徐州会战的最佳时机,要做好全身而退的准备,不要将来的结果像南京大撤退一样。

因为李宗仁司令官,早就有了自己的心里准备,当徐州会战开始的时候,他就已经考虑,在那里的六十万大军的怎么撤出战区,保存实力才是重中之重,因为在平原之上,国军不是倭寇的对手,这个时刻也不是决战的时候。

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国军才顺利的撤出了徐州地区,当倭寇军团,从四面八方赶到徐州的时候,徐州已经成了一座空城,可以说,虽然这次没有决战,但对国军来说,也躲过了一劫,成功保存了实力,为以后抗战奠定了基础。

事后总部,对郭泰在台儿庄大战和事后撤退问题上的贡献,给予了肯定。

武汉是全国的第二大城市,有两百万人口,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但政府机关的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实际已经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和战时首都。

倭寇大本营认为,只要最后攻陷武汉,华夏就会停止抵抗,为此倭寇调遣了在华的大部精锐师团分数路向武汉进攻,空军有两百多架飞机配合作战,海军也沿江西上。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延安发表了论持久战,蒋介石看到这片文章后,也是推崇备至,是他的抗日理念有了新的改变,这片文章从根本上指明了今后抗日的方向和大局,对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有力的回击。

因为论持久战的发表,蒋介石在安排武汉保卫战的时候,就有了新的思路,吸取南京保卫战的教训,不以一城一地为得失,把武汉保卫战放到武汉的外围去打,而不把城市防御作为战役的重点,因为这个时候他也清楚的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可能经过很多地方的反复争夺,要尽可能的打击倭寇的有生力量,保全自己,才能够最后把倭寇赶出中国。

<a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