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成长在石油物探
21433700000027

第27章 第一份工资

平生第一份工资拿到手了!每月800块,一个半月的工资!真高兴!真激动!旭和同学们一起,去了远近有名的TJ劝业场。他们要买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来为自己庆贺一番。他买了四件东西:一部夏普单卡磁带录放机,是给自己的;一个小霸王磁带复读机,是给燕儿的;一件适合农村风格的印花衣服,是给妈妈的;一些大麻花,是给奶奶的。这些总共花去了将近一半的工资。可是,他一点都不心疼。

新员工都加入了工会,交了很少一点儿会费。可发的东西真是太多了。从手套到工服,从衬衫到雨鞋,什么都有!还有一条极舒适暖和的鸭绒睡袋。待遇真是好!怪不得有人说,“除了媳妇不发,其它的什么都发!”

正式出工之前,站长给了所有实习生一个星期的假,让他们先回家探亲。因为这次出工,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回来。每个小队每次出工,一般要干完最少一个施工任务才能收工。任务量有大有小,最短的也有四个多月。有的时候数个任务连下来,甚至一年都不能回家。现在小队的主要工作任务都远在三千多公里外的XJ光往返火车票就是两千多块钱,更不能轻易回来了。

两千多块钱!旭上了四年中专都没有花这么多钱!

回家的路很是遥远,要倒4次车才能到家。他的家乡太偏僻了。

这次见到妈妈,旭倒没有很多伤感。因为,即将出工挣钱的这件事,刺激着他,让他很是兴奋。家里还是老样子。妈妈和爸爸都去了地里,只剩下奶奶在家看家呢。他把麻花给奶奶拿出来吃,奶奶高兴得不得了,笑得脸上的皱纹比麻花还好看。

燕儿还在家呢。真巧,她计划第二天就要去学校,正好今天他赶了回来。当他把复读机交到她的手里的时候,燕儿真是说不出的幸福。燕儿妈妈也笑了,很开心。看样子,她对燕儿和他的关系是满意的。

他给燕儿讲他们单位的时候,燕儿的神情充满了向往。

“你也去我们单位工作吧!我们那里有个中学,很多学生呢。”他说。

“好!好!好!”燕儿连着答应了三次!

他环住她,她贴进来。久久不肯松开。

“你要记得想我。”她幽幽的道。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旭说的是真话。

“一到那儿就给我写信。”她还要她的信,小时候她爸给她做的那个红漆小木盒子还装得下吗?

“没问题!一天一封……”他保证。

“真的?!别骗我!”她不信。

“一封一个字。哈哈……”他原来在逗她。

“你……,不理你了!”她要推开他。却在抚摸着他胸口的那两排齿印。那是去年这个时候为了让他冷静,她咬的。

“怎么还没长好?”她问。

“这是爱的印记,怎么能消失呢?”他回答。

是的,怎么能消失呢?

他又想把她带出去,可是却被妈妈拦了下来,现在,她被妈妈看得很紧。

燕儿也有所变化。气质高雅了许多。毕竟是在受高等教育的。

当妈妈看到旭给她买的衣服时,着实高兴了一阵子。可是听到价钱时候,还是不禁连连皱眉。

“咱家还要节省,为你结婚攒钱。”妈妈一本正经的告诉他。

旭有点委屈。可是,他却被妈妈深深地感动着。妈妈知道,他的儿子是要在城市安家的,不再回农村了。妈妈也知道,在城市买房子需要好几万块钱!这个数字想都不敢想!即使单位的福利房,对她们来说也不便宜。但是妈妈敢这么想,并且已经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了。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妈妈!

他和燕儿哥哥一起,把她送到火车站,还有两个同学一起走,这样旭也就放心得多。慢车,无座。费了好大劲儿,他才帮她挤上车去,带她放好行李,好求歹求找了个座位。他还是不愿意下来,他要尽量和他的燕儿在一起多呆一会儿,哪怕只有一分钟!他害怕车厢里太热,燕儿会中暑,就拼命替燕儿多挤出一点空间来。可这无疑是徒劳的。

火车就要启动了,不得不道别了,他必须下车去。尽管人多,他还是当着同学的面吻了她。她好幸福。

临走时,他塞给燕儿两百块钱。燕儿很自然的接了过去。

火车上永远都是那么拥挤。幸亏石家庄不远,只有几个小时的路。

“如果假期不那么紧张,我一定要送她到学校!”他这样想。可是,他不只属于燕儿一个人,他还属于自己的家,属于自己的妈妈。他必须利用有限的时间尽量多帮助父母干些活儿。只要他多干一点,爸妈就会轻松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

堂嫂也生了,大胖小子。这可乐坏了婶子和奶奶。是的,一家人都高兴。他们这一支有后了。在农村,重男轻女的传统还是那么根深蒂固。都什么年代了,还讲究这个?可是,这个传统却是不能改变的。因为,最起码,田地里需要壮劳力。

奶奶总是跟旭提起这事,她想旭早点结婚,再给她生个大胖小子。旭心里却不以为然。因为,他的燕儿还没毕业呢!他要等她。他们得一步步地来,他想她给他生个女儿。这个女儿既要有燕儿的钟情,又要有蕾的活力,同时又要兼有她俩的聪明和才气。随自己点什么呢?也许自己只有善良这么一个优点。

呵呵,他的女儿还远远没有着落,却被他定了这么高的要求,用这么多的框框圈了起来。

这些想法他还从来没有跟燕儿谈过呢。

回单位的时候,他遇到点小麻烦,差点找不到单位了。

从TJ西站倒车,坐沧州方向的车都经过一处门口。快到一处所在的唐官屯的时候,售票员问他:

“你在哪下车?”

“一处。”他回答说。

“一处?一处在哪?”售票员并不知道这个地名。

“就是立交桥那儿。”他解释道。他清楚的记得一处大门口有一个很大的立交桥。

到了立交桥那里,他却没有看到一处大门口的影子,他告诉售票员不是这里。

售票员立刻就明白了:“你是在六四六下车吧?”

这次轮到他不明白了:“六四六?”

售票员解释:“六四六就是你说的一处,地调一处。记住了,在第二个立交桥底下。”

旭恍然大悟。原来,外面的人管他们叫六四六。而且,唐官屯这里有两个立交桥,他们单位在出了唐官屯镇沧州方向的第二个立交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