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成长在石油物探
21433700000022

第22章 中专第三年

还有200来块钱。他给奶奶和妈妈各买了一些东西,要回家了。是的,奶奶和妈妈一辈子省吃俭用,哪里舍得给自己买营养品吃?所有进项都是从土里刨出来的,质量好一点的卖钱,差一点的喂孩子,哪里舍得给自己补贴一分?父母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毫无条件的给了孩子,而孩子,能有多少时间能想起他们来呢?

家里的花生已经收完,只等着玉米熟了之后收回来再种小麦了。父母似乎已经习惯了他不在家的日子。他们还是照常生活着。栽种庄稼,管理庄稼,收获庄稼……,一年一年,循环往复。农家的活计永远是无休无止的。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农闲农忙,妈妈每时每刻都在忙碌着。做完田里的活儿,又要回来做家务活。喂完牲畜,还要伺候老人。农村妇女是最辛劳而又甘于奉献的。

伙伴们有已经把媳妇娶回来的,还有伸长脖子盼望早点结婚的。农村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尽量早一些成家。只要遇到合适的,赶紧结婚了事,不管是否到了年龄。哥哥自从结婚后好像变了一个人。整天乐呵呵的,一边干活一边吹口哨。他还偷偷对旭说,有媳妇真好!

姐姐还在当民办教师,工资极低。但这两年似乎已经有了转机。县里有政策,如果能交上8000块钱,就可以获得到县职教中心深造的机会,并且获得商品粮户口,转成公办教师,工资也相应提高一大截。这个诱惑力是很大的。大家都在暗自筹钱准备着。

寄养在这里的表妹也回了姑妈家。奶奶很是伤心了一场。表妹从生下来就跟着她,没吃上一口妈妈的奶,都是奶奶一勺勺一口口喂大的。感情当然无比深厚。妈妈和婶子也对这个从小就懂事乖巧的小外甥女疼爱有加。旭也很喜欢她。有一次她想吃自家种的甜瓜,甜瓜地刚浇过,旭踩着膝盖深的泥去给她找,踩坏了不少瓜秧。结果招致叔叔的一顿臭骂。

奶奶很是高兴,直夸孙子懂事了。旭给她买了她爱吃的水蜜桃罐头,绿豆糕,还有几块炸糕。她连着吃了好几块。直到妈妈阻拦才不得不停下来。妈妈怕她吃撑了,老人的肠胃功能一般比较弱。吃撑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妈妈的那份她并没有自己吃,一部分给了奶奶,一部分给了姥姥。姥姥姥爷那边一直很好。身体很不错。姥爷每十天赶四个集。从不间断。好天气骑自行车,坏天气步行。主要目的在于锻炼身体。

妈妈给旭一连做了好几天的面条。他最爱吃妈妈做的两样饭:面条和烙饼。面条可以连吃三大碗,烙饼可以不停顿的吃完两张。卤通常是自家酿的面酱做成的炸酱。黄瓜丝做菜码。尽管没有一点肉丝,却是极其的香甜可口。好久不吃了!家和妈妈这里,永远是游子的最终归宿!

最后一天吃的饺子。家乡的习俗,“滚蛋饺子”。意思是这次饺子是最后一次团圆饭。是给人送行的。饺子是茄子倭瓜馅。用擀成粉末的花生面做调味料。又是一顿香喷喷让人不忍放下筷子的好饭!妈妈最喜欢种倭瓜。春天只要点下几颗籽,根本不用管理,经过整个夏天雨水的浇灌和烈日的照耀,它自己就会茂盛生长,高高地爬到屋顶或墙头,到了夏末秋初结出很多又大又圆的倭瓜来。极甜,口感极好。

午饭剩下的饺子还要用饭盒带上二三十个,晚上在学校的饭食就有了着落了!

又新修了不少公路。高速公路也开始通车了。只是车辆非常少。很久才有一辆车呼啸而过。相对于下面的普通公路来讲,被铁丝网围起来的高速公路更像是天空中的航线,与周围的其他一切事物都互不关联。

“涿县”早就作为一个县级市,改称“涿州”了。今年新建立了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范阳路从西河路口向东延长了,一直延伸到高速公路,最终与涿固公路连接起来。旭刚来物探学校上学的时候,他们学校东面的槐林村还属于城乡结合部。现在范阳路从这个村子东南角穿过,在这里新建了一个很大的十字路口。从这里向东到一直到高速桥大约三公里的路段称作范阳东路,也叫开发区。从这里向西到西河路口大约一公里路段称作范阳中路,河西路口向西一直到西关107国道路口,由原来的范阳路改称为范阳西路。范阳西路总长大约三公里。这样,涿州城区就沿着这条八公里长的范阳路快速发展起来。LC区范围内,旧的建筑被拆掉,改造,XC区范围内,所有的建筑都是新盖的。极为气派。

开发区里面还是空空的。只有物探局新建立的一个下属单位:特勘处。这个特勘处专业性极强。它的业务和体制是和目前物探局下属的一处至五处这几个主体单位完全不同的。各种仪器设备和管理服务理念都非常先进。今年从物探学校招收了很多师兄师姐。他们来到了这个新生的蓬勃向上的单位,无疑都是很幸运的。“我也要加入这个团队!”这成了旭的目标。

涿州有六大中直单位,即中央直属单位。这些单位相对于本地来讲,似乎很有优越感。工资福利待遇极高。特别是物探局,是这些中直单位中的佼佼者,在涿州拥有大片的家属区。特勘处是最新建立的一个,按照物探局生活区划分的习惯,特勘处所在的小区为“六号院”。每个大院都是很庞大的。据说最小的也在两百亩以上。

同学们都到了。到处都是唧唧喳喳的大大小小的人群。大家都在忙着问候。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新生入学的时候。送旧迎新。这是自然规律。

这是中专的第三年。专业课终于登场了。开始学习复杂笨重的DFS-V仪器。电路框图,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布置图,真是眼花缭乱。追信号,一个信号从这里串到那里,还有不知道多少个分支,经过多少个门电路。要是真的追下去,真不知道是否会追到头发花白才会停止。一个高电平和低电平的变化不知道要引起多少连锁反应。一个按钮按下去不知道到哪里去找相应的动作。这种仪器的大线简直有手腕那么粗,好几十米长,哪里能够搬得动!

专业课真是太艰深了。地震勘探仪器的历史很是久远。国内用的仪器最老的是苏联的,后来有法国的,有美国的。唯独没有中国的。老师讲中国自己造不出仪器来,都是买人家已经淘汰或临近淘汰的产品生产线进行仿制。而仿制的质量却大打折扣,国产仪器的稳定性很差。

物探学校的校园里机构很是复杂。有中专部,有职高部,有物探中学,有甚至还有职工中专。复杂的生源,艰难的管理。大家还都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不知道为什么,高年级的师兄们之间或和职高生之间总是有战争发生。战争往往分不出胜负,而战后敌友之间会出现很多新的关系莫逆的“哥们”,不打不成交嘛!但旭他们这一级的同学很少有参与进来的。

蕾还有一年就毕业了。她们这一届现在成了学校中最年长的。她所在的学生会工作更忙了。旭很是钦佩她的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在他眼中,她就是神女下凡。

中专第三年,同学们似乎一下子都成熟起来。谈恋爱的越来越多了。学校的态度是明令禁止谈恋爱的,但执行起来却不是那么严格和激烈。从农村来的外招的同学,也开始表现得像极了城市人。女生的大辫子消失了,更多的是披肩发或马尾辫,更是穿上了牛仔和罩衫。打扮起来,农村女生的外形一点都不比城市女生逊色!农村和城市的界限从这一年开始逐渐模糊了。

中专的门槛降低了,“包分配”的承诺也逐渐消失。新生中,外招农村学生占的比例越来越多。内招的和城市的家庭这时候有更多的钱供养学生了。因此大多数在初中成绩好的学生都选择上高中,最后上大学。出路会更好些。另一方面,这种改变也是由国家政策的改变带来的。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由原来的精英教育模式转变为扩展性的平民教育模式。各类高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更多的人有机会上大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