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成长在石油物探
21433700000013

第13章 艰苦而快乐的中专生活

农村的春节是忙碌的。走亲访友,每一家都不能落下。平时因为路远而极少联络的亲戚,每到春节都必须要互相看望一下。虽然没有什么贵重礼品,但互相间,都能感受到那一份浓浓的思念之情。感情深厚的,见面和临别时总是免不了要痛哭一场。哭吧,如果人间没有真情在,哪里会演绎出如此如此之多的爱情故事!爱是世间最永恒的一件东西。

妈妈让旭骑自行车带着,去看望了姥爷和姥姥。姥爷和姥姥很健康,很幸福。他们还在自己做饭吃。姥爷说了,只要自己能动弹,他就会一直和姥姥单独开火做饭。可是两个舅舅和两个舅妈怎能不管呢?他们想方设法请姥爷他俩去自己家吃饭。可是,姥爷是坚定的。他坚决不肯去。舅妈们只好经常专门做一些好吃的,送过来,表达孝道。

姥姥给旭包了牛肉丸的饺子。他吃的好香!姥姥和奶奶一样,最疼的就是旭。平时只要有好吃的糕点,她总是单独给旭留一份。旭一来,就赶紧给他拿出来吃。甚至还为旭在门口把风放哨。防止表兄表弟们进来抢。她知道旭经常从她家后面经过,去村子西面大河里玩。她就总是拿着一把蒲扇,带上一小兜好吃的,在那儿等着旭。和她一起的老太太们常常笑她,“外甥就是姥姥家的狗,吃完抹嘴就走。”姥姥却很不以为然。她说,我的旭将来肯定是最有出息的!

下午两个姨也来了。大姨父是L县的大官。大姨是位执教几十年的老教师。特殊时期时期的通州师范毕业生。老姨也嫁到本县县城附近,家里做些小生意。两个姨家距离这里远,所以来得晚一些,比妈妈来的次数也少一些。

舅舅舅妈也来看妈妈她们,姐儿几个一起拉家常。大家都是极为和气的。家和万事兴。姥爷姥姥住的小屋的墙上还贴着这么一个红色小条幅。条幅的左侧是大约一米高的毛主席画像,右侧是周总理画像。姥爷是无条件的爱他们的。

灶台边供着灶王爷。这是姥姥信奉的神明。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要郑重其事的祭祀一番。姥爷是位老**员。每次看见姥姥这样做,总会训斥一番。可姥姥却依然故我,几十年不变。

正月初一全村大串连。大家以家族为单位成帮结伙,徒步行着,挨家挨户串着拜年。热闹!燕儿姥爷去年刚去世,按照风俗是不出去或接受拜年的,所以大门紧闭着。没有这种事情的家庭都大大地敞开了大门,显示着这家全家人的好客和盼望之情。

从初二开始就要串亲戚拜年了。往往这时候的天气是最冷的,路面上都结着冰。可是,大家拜年的热情不减。路上全是骑着自行车带着礼盒串亲戚访朋友的。少数人骑上了摩托车,人多的就开车自家柴油三轮或拖拉机。其实过年是最累的。小时候盼着过年,现在长大了,则害怕起过年来。

初八到了。大部分商家都开了门。旭还是忍不住跑到镇里借用镇政府的电话向蕾问候了一下。电话很是老旧,通话之前,要使劲摇,还要插很多棒棒似的的东西。好不容易通了,通话质量极差,带有很大噪音。蕾在那边很关心的询问着他的情况。好在再有七八天就开学了。见面再聊吧。他觉得这样挺对不起燕儿的。可是,他强迫自己劝解自己,“我和蕾只是一般的朋友关系,和燕儿才是恋爱关系!”是的,蕾是吸引他的。极强的莫名的吸引。她告诉旭,今年涿州的灯会一直开到正月十七。她希望他正月十五之前就能来学校,她俩去看灯会。他未置可否。因为他有他的燕儿,他不能离开他的燕儿。

正月十三那天,他和燕儿相约去看望了初中的班主任。班主任很开心,高兴的问这问那。临别时眼睛里还一直流露着兴奋。是啊,哪位老师不为自己学生的出息而高兴呢。桃李芬芳满天下,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做不到。但全国全世界的老师们加起来,他们就能做到。没有老师,人类的文明根本就不可能继续。孔圣人,孔老夫子,不就是一位老师吗。老师是清贫的,老师更是伟大的。他们的伟大正是在于安于清贫,专心教书育人。

第二天燕儿就去了学校。她又要开始紧张的学习了。她希望能考到BJ去。她要加倍努力用功。燕儿走了,旭觉得百无聊赖。在家里太枯燥。他想去看看灯会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精彩?其实,从内心讲,他更想早点看到蕾吧?他到底是什么居心呢?他这么快就把对燕儿的承诺抛之脑后了吗?他好矛盾。

好不容易过完十五,他胡乱吃了点早饭,就要出发。妈妈极力挽留他,“不是正月二十八才开学吗?那么早干嘛去?!”堂哥也来了,不让他走。他一点都听不进去。妈妈的吸引力实在比不了蕾的吸引力大。而且,他还是个半大小伙子,他哪里理解得了母亲那份深沉伟大的爱?妈妈爱他,却从来不轻易表达。她只是默默地为自己的儿子服务着。世界上所有的妈妈,哪一个不盼望多看一眼自己的儿女,盼望自己的儿女多陪伴自己一会呢?可是,他非要走。妈妈只好为他准备东西。小小的背包里面又是装满了所有他爱吃的东西。妈妈就是这样,宁可自己节省再节省。也要让儿子吃得尽量香甜,可口一点!旭是多么粗心啊!他为什么就是不能理解妈妈的心意呢?

他要走了。妈妈跟了出来。就在他要起步的那一刹那,妈妈哽噎起来,“慢点……”随之而来的,是泪雨滂沱!他不能再走了。他折了回来,扶着妈妈,妈妈索性坐在那里,更加伤心的抽泣。这是第一次,第一次妈妈如此直接地对他而哭,因他而哭。奶奶也在一旁擦着眼泪。“我不走了,我不走了,妈!…………”

终于回到学校了。到了学校才知道。粮票已经作废了。所有的饭菜都要用现金换成饭票和菜票来买。以前馒头是2两粮票加5分钱,现在定的价钱是1毛5。后来又涨了两次,在他中专二年级结束的时候涨到2毛5分钱,此后一直维持着这个水平,直到毕业。

好在开始有奖学金了。旭的生活才不至于太拮据。奖学金是严格按照学习成绩的名次发放的。奖学金分三个档次,有名额限制。最高档每月65元,每班2人;中档每月50元,每班3人,最低档40元,每班3人。65块钱对旭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虽然班主任和家长老师们一再强调,中专阶段应该是全面发展的阶段,应该多搞交际,多方面发展。不应该像初中那样只搞学习。但是旭为了拿到最高的奖学金,仍然一心扑在学习上。竞争对手很多,也都很有实力。而且他知道自己的脑筋并不是真的很聪明----最起码比不上燕儿。其实爸妈并不要求他过得太节省,相反,妈妈有时候还偷偷塞给他一些钱,希望他多吃点肉。但从小的习惯已经养成了,他改不了。姥爷的榜样摆在那里,他要做一个勤俭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向奖学金努力,奖学金自然也和他距离他最近。最高档奖学金总是有他的一份。他计划把每顿饭的花销控制在1块钱以内,一天控制在2块钱以内。每个月底有剩余的话,就可以吃些好的改善一下了。一天花2块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早晨一份粥加两个馒头5毛钱,中午一个菜加三个馒头1块钱,有时晚上可以只用三个馒头就着自家的咸菜吃。他最爱吃的菜有三个:皮冻,红烧土豆片和回锅肉。这三个菜价钱低,油水相对较多。

生活已经很不错了!他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吃的最多的是用榨油剩下的残渣做成的豆饼,花生饼,和生产队的马抢吃的黑豆粒,粗糙的难以下咽的玉米面贴饼子。馒头比所有这些都好吃多了!

他还认识了一个高年级的老乡。老乡有时带着他去学校以东大约20里的影视城挣点外快。那时候影视城刚刚建起来不久,拍电影的很多。他们去给人家当群众演员。穿上铠甲,拿上长矛大刀,在将军元帅后面站着,或者一大群人冲锋陷阵。一般每次去都能挣二三十块回来。

电影原来分场景拍摄和后期制作等很多阶段。在屏幕上看到的精彩绝伦的武打、飞行等场面,其实在现场都是很平淡无奇的。拍摄时候,武打兵刃都是假的,很有可能是用纸片做的刀和剑,动作非常非常慢。而飞行就是用起重机或者吊索吊着演员,拉着钢丝绳完成的。看来电影最重要的环节还是在后期制作。

旭还有机会见到了林青霞、刘德华这两个大腕。屏幕上风光无限,但现实中都显得很普通。她们很随和。愿意和影迷们合影,签字。不过无论如何要感谢她们。因为她们给旭这样的年轻人带来了无数的惊叹和欢乐。她们给人们奉献的是美和爱,是广泛传播于大众阶层的通俗艺术。她们为所有人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从本届同学里面,他找到了几个老乡。他的旅途不再寂寞了。两个老乡加入进来。再加上和他同年升学考入涿州师范的两个,他们一行一共五人。一路上说说笑笑,行程显得好像短得多。也不累。

他在看金庸的《神雕侠侣》。他最爱金庸。金庸的武侠,不单是武侠,还是言情,还是社会,还是历史。他能把每个人的个性写得那么鲜明,能把所有的故事都放到基本的历史故事中,再展开来,虚拟出更多精彩的情节来。他才华横溢,引经据典。他豪气干云,可又侠骨柔肠。他嫉恶如仇,可又慈悲为怀。他不尚杀,而尚教化。他爱酒,爱美人,更爱江山。他钟意的爱情总是那么纯净如水,美如甘泉。他钟意的女子总是那么深情厚意,忠贞不渝。他不喜欢阴谋,他的理想总是邪不胜正。

他爱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