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绘在玻璃上的梦想
21347500000002

第2章

躺在床上,听着帐外篝火燃烧的噼里啪啦声,再加上屁股有些痛,就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禁想起一些往事。

在我记事之时,就是个孤儿。从小和一群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靠乞讨维生,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肚子饿了,就挨家挨户讨饭吃,要是遇到哪家办喜事,能赏点肉吃,那就是一天最开心的事了。但更多的时候讨到的不是肉,而是讥笑和白眼。我和一群野孩子住在一所废弃的寺庙中,旁边是一所私塾。那时,我特别羡慕在里面读书的孩子,穿的干干净净,上课前还可以在路边买肉包子吃。我经常梦到吃着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高高兴兴地去念书。然而现实却是我经常捡他们吃剩的包子,然后偷偷跑到学塾听课,再然后就是在嘲笑声中一次又一次地被赶了出来。即使这样,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我会背“人之初,性本善……”还会写很多字,这是我在那群野孩子中最骄傲的事了。每天晚上,我就把大家召集起来,传授给他们一些在课堂上学到的生字,同伴们都听得很认真,对我也很是崇拜。

后来,先生见我可怜就收留了我,从此,暂别了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日子,也有机会学习《春秋》、《左传》、《战国策》。

有一次先生问我:“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我说:“将来能天天吃上包子,要让大家都看得起我。”那时我不到8岁。

但是好景不长,16岁时,家乡爆发黄巾起义,先生在起义中牺牲了。我又再次流离失所,最后远走他乡。我很怀恋那段美好的时光,也很感激先生。

之后,在益州当了几年士卒,只为混口饭吃。再后来刘皇叔占领益州,我就拜在关羽麾下南征北战,也就是在那时,我认识了羡倪。

那天益州的天空飘着细雨,我牵着马走在兰亭湖畔,一路风景如画,但我情绪却低落至极,不知该何去何从,未知的征程让人感到惶恐。突然间,一串清脆的笑声,如泉水般沁入心脾,瞬间将我的忧郁淹没。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夕阳斜照,一个身段高挑的女子赤脚走在沙滩上,后面跟着一些侍女有说有笑,一路小跑。那一刻,我突然觉得闻到一阵阵兰花的清香,心由神往,跨马扬鞭,一路扬沙万里向着美女的身影追去,不足二十米开外便追上了。

初见羡倪,修长的手指轻绕着被风吹乱的长发,面若桃花,淡淡的清香。

那个冥冥中感觉注定会出现的令我魂牵梦绕的人此刻已然站在了眼前,从未有过如此猛烈的心跳,身体些许颤抖,脑海一片空白,所有的对话,所有的细节仿佛在梦中盼过千百遍,似曾相识。

而如今,她跟随我南征北战无半点怨言,一晃四年过去了,我却迟迟未能兑现当初的承诺,给她一个安稳的环境,每每想来心生愧疚。

我时常设想着迎亲的画面:人要够多,场面要够大,数万将士,最好是数十万将士跨马立刀,夹道两旁静候着本将军出场,羡倪一身红装等待着他的王子。我身穿金色铠甲,佩剑执戟,骑着绝世宝马来迎娶我的新娘。我牵着羡倪的手走上红毯,将士们振臂高呼:恭喜,恭喜!贺喜,贺喜!红毯那头站着等候已久的证婚人——关羽,见我们一来,就红着脸迫不及待地宣读贺词,然后塞给我们一个大红包。大家都端起碗中的酒,大口饮下,不住的说:好酒好酒,恭喜恭喜!

夜里,我听见蛐蛐和青蛙在小声地交谈,不一会儿就唱起了欢快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