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混在京大的日子
20604900000024

第24章 失落的责编喵喵

草草的洗漱了一下,史文鹏坐在孙俊男对面,一手拿着一片面包,一手用勺子盛了点果酱抹在面包上。

粉红色的透明果酱看起来相当的有食欲。

“草莓?”史文鹏拿起果酱瓶看了一眼,不过并不是草莓味的,而是番茄。

好吧,其实这没什么区别,史文鹏表示他不挑食……除了海鲜……

“今天姚教授的课你上吗?”吃着面包,孙俊男问道。

“上啊,干嘛不上。”史文鹏不解的看了眼孙俊男,不明白他为什么会问出这样没营养的问题。

姚教授全名姚靖轩,是天京大学物理系博士兼教授,也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获得者。曾在中科院理论研究所、德国马普所、德国基尔大学从事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多提非线性复杂系统的动力学和统计物理;能量输运和扩散理论;非广延系统统计物理学;混沌运动理论和应用。

可以说,姚教授在整个物理学术界都是排的上名号的。

“行,姚教授是九点的课,到时候你别忘了就行。”孙俊男端起还算温乎的牛奶一饮而尽,这就算是结束了自己的早餐。然后拿着自己的衣服就打算出去一趟。

“你干嘛去啊?”

“我去取点东西,到时候你就不用等我了,我直接去礼堂。”孙俊男说着,揣好钥匙就出了门。

史文鹏不紧不慢的又消灭了一片面包和茶蛋之后,也结束了他的早餐。

看了看时间,才刚六点多一点,距离九点姚教授开课还早,所以他又回到了床上。不是睡觉,而是拿着他的电脑开始写作。

今天的再加上昨天拖欠的,一共两章。不是他不想多写点,而是因为第一卷就只有三十一章,如果他一天两更甚至三更的话,那不出两个礼拜,这本书就会完结。

虽然还有后续的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但是在意识到这个世界历史史实严重缺失这一事实之后,他就打算暂时将明朝那些事的后续压一压,然后以另一个身份全力的投身于中国历史的研究。

码字的时光总是过的飞快,等到他写完了两章之后,已经八点了。

请原谅他那并不快的手速吧……

退出‘小黑屋’,史文鹏登录作者后台,将新鲜出炉的两章上传到网站后,这才看向了在不停闪烁的企鹅图标。

给他发来信息的是责编喵喵,发信息的时间则是七点多一点。

因为‘小黑屋’的缘故,所以他并没有及时的收到这些信息。

喵喵:你好,请问你是《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凌晨苏醒吗?

喵喵:?不在吗?

喵喵:……好吧,如果看到了的话,请尽快的回复我。

总共三条信息。

史文鹏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着,给对方发过去了一段话。

都说大叔惹人喜欢:你是奇点小说网的责编吧,我就是《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凌晨苏醒,刚才在码字并没有看到你的消息。你找我有事吗?

虽然心里有八成的把握推断对方就是为了明实录而来,但他可不会傻傻的直接说破。

就像是你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小偷偷了别人的钱,然后那个丢了钱包的人刚找到你,你却在对方还没开口的时候就先说我没看到是谁偷了你的钱包一样。那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多此一举吗?

对方信息回的很快,不知道是不是专门守在电脑旁等着他……

虽然这个想法不怎么现实,因为责编的工作大多离不开电脑,对方完全可以一边做着工作,一边等他的回信。

喵喵:找你可真不容易啊[冷汗]

看着对方发过来的表情,史文鹏完全能够想象对方想要联系他却没有联系方式的痛苦模样。

至于电话?前天才匆匆注册的作者号,能在作者信息里给你填上个企鹅号已经算是仁慈了!

都说大叔惹人喜欢:有点私事,所以昨天没上企鹅号。

喵喵:好吧……我想问一下,关于你的作品明朝那些事里的史实记载都是真实的吗?

都说大叔惹人喜欢:你想问的应该是明实录吧。

喵喵:汗!你知道了啊。

都说大叔惹人喜欢:已经有读者在书评区留言问我了。你说我能猜不到么……

喵喵:原来是这样啊……那我就开门见山的说了。关于明实录,这本史书你是否有拓本,或是曾经看过?

都说大叔惹人喜欢:我可以很遗憾的告诉你,我这里并没有拓本,但是我曾有幸阅读过这本史书,所以对里面的内容记忆深刻。

史文鹏又开始扯了。不过他其实也说不上是扯,因为前世的他确实看过并且研究过明实录,而且因为穿越重生的缘故,对于明实录内容的记忆也确实算得上是‘深刻’。

喵喵:原来是这样啊……

不知道为什么,即使是隔着屏幕,史文鹏自然能够感觉到屏幕对面责编的失落。

失落?

为什么要失落?

就因为我手里没有明实录?

都说大叔惹人喜欢:看起来你好像很关心明实录?

喵喵:是啊,我也是学历史的,虽然没有投身于重建历史的光荣行列里,但是我,不,应该说是我们,依然希望中国残缺的历史能够补全,……

奇点编辑组,喵喵那修长的双手在键盘上飞舞着,输入了这句话。不过在输入完毕后,她并没有选择发出去,而是看着这句话愣了一会之后,将他们一字不落的删掉了。

她苦笑着,“自己什么时候这么多愁善感了。这可不像自己啊。”

喵喵:先不谈这个了,我这里还有工作要处理呢,就不打扰你了,另外,祝你一书封神。

发完这条信息,她就关掉了和凌晨苏醒这位作者的对话。

其实她不是没想过让对方尽可能的腾出一些时间来重写明实录。不过这个想法刚一出来就被她打入了冷宫。

要知道史书可不像其他的文学作品一样,它讲究的是严谨和真实。先不论对方记住的那些是否准确,是否真实。你认为一本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史书就请一个人的记忆力能够记住多少?

几百?

几千?

还是几万?

根本就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