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风过秦川
20462700000030

第30章 第一次上塬下乡(2)

周二下班前,白秋明告诉他们两个第二天早上八点在单位门口集合,单位的司机侯师傅会把车停在门口等大家。当然这句话主要是对年峻说的,正清住在单位比较方便,年峻才上班两个多月就看起来疲态尽显,经常懒懒散散的。白秋明心里不是很满意,但是鉴于自己的身份,也就是有意无意的提醒提醒他而已。

侯师傅五十多岁,但是精神矍铄,丝毫看不出来年龄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他在单位已经开了十年车了,属于编外人员,听说他儿子和吕局是同学,所以就按编外给了一个公职,脱离黄土地拿点国家的钱,他儿子一直想把他弄成正式员工,但是,因为他没读过书,一点文化也没有,始终没有成功。不过对于侯师傅来说,他现在已经很满足了,除了农牧局的人,没有人知道他是编外人员。村里人羡慕他羡慕的不得了,在他们眼里侯师傅就是公家人。只要不需要在黄土地里刨食,公家还发工资的人都是公家人。

侯师傅人很热情,性格和善,现在和儿子一家住在县城儿子单位分的房子里。他很勤快,每天都是单位来的最早的,如果有出车任务他要赶在别人上班前把车检查启动好,还要把农牧局的大院子打扫干净,没有出车任务的时候他也是那个点来,除了把院子打扫干净,还会把办公楼和职工宿舍也一并打扫了。很多单身职工就是在他跑上跑下的过程中起床的。吕局长碍于他儿子的面子,总是叮嘱他要注意身体别每天都打扫,每次他都是笑呵呵的说没事,人年纪大了没有那么多觉,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扫扫也算是对单位做贡献。

因为侯师傅的勤快,农牧局的院子里什么时候都特别干净,好几次县领导突击检查,都会表扬农牧局的卫生搞得好,给其他单位做了表率。吕局长心里也高兴,就每个月多发一点工资给他,但是也不是特别多。编外人员的费用是单位自己负责,他们的收入来源本来就有限。

第二天正清起的很早,自己简单的洗漱完毕后,还跑到院子里帮侯师傅打扫卫生。自从上次年峻跟他说了侯师傅的事情后,他觉得侯师傅身上有很多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其他的不说,就每天坚持打扫卫生的劲头就需要自己好好学习。那时他就下定决心,要每天早起和侯师傅一起打扫局里的卫生。

果然不出白秋明所料,尽管一再叮咛,年峻还是八点半才赶到单位,而且是年志宏用县委的专车送过来的。年志宏专门下车和白秋明握手致歉,白秋明只能青着脸迎合了一会儿,这次上塬检查的队伍才终于出发了。上塬下乡是县城机关人员对于下乡检查工作的简单描述,这个词语包含了整个检查期间要经历的路况。因为除了县城以外其他的人都在塬上居住,检查肯定要去塬上检查。上塬就是从县城出发,经历曲曲折折的盘山公路后,到达塬上,然后又经历各种各样的路况,到达地势不同的乡镇和村庄,整个过程中检查不检查不知道,检查什么也不知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无疑就是路上的坎坷和路上所经历的时间。

从农牧局出发大概四十分钟后,车子缓慢的爬到了塬上。农牧局这辆车子已经严重超龄服役了,国家对农牧业没有其他产业那么重视,体现到基层来说,就是农牧局的各种资源配置都是县里机关最差的,就这辆车来说,已经用了快18年了,前后换了四个司机,但是车却从来没有换过。吕局长来了以后跟县领导申请过增加车辆配置的问题,但都没有回音。

上塬后,车速明显就快了许多,塬上有一段路属于省级公路,路况比较好,车子可以跑起来,感觉也很舒坦。年峻靠在左边的车门上昏昏沉沉的睡着了,此刻对于路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的正清,眼睛却一刻也没有停的看着窗外的一切。这是县城的另一块区域,他从来没有来过这里,之前听很多人说,这几个乡镇人都比他们镇上富裕,他们镇也是这两年开始种植果园后才慢慢赶上这边其他乡镇的。白秋明回头看了看他们俩,正清抬起头正好跟他的目光相撞,两人相视一笑,又重新坐回了位置。白秋明想跟正清说点什么,但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想想还是算了,等出差回来的时候再说吧。他点了一根烟,眯着眼睛看着车前方,吸完后靠着椅背睡着了。正清一个人还是睡不着,年峻说要四个小时才能到呢,路很远时间很长,但是正清现在丝毫没有一点睡意,他欣赏着车窗外的一切。

八月的路边,野花怒放,青草齐膝,蝴蝶蜜蜂镶嵌其中,窗外的景色连绵不绝,清风拂面,给人万般的惬意和清爽,这是自然的味道和感觉,只有身临其中你才可以体验这种舒适和恬宜。

平坦的公路过后车子就拐进了坑洼不平的县级公路上,这是去马栏镇唯一的公路,建成时间很早了,因为马栏镇属于省界边沿村庄,这些年不断有邻省县城的车辆绕经这里去西安,特别是三水县邻县发现煤矿以后,来往的运煤车来往穿梭,让这条按照当时运力和条件建设的公路很快就露出了本来面目。

铺设在表面的沥青看不到了,地上到处是坑洼不平的坑壕,有些里面还存留着前两天下雨的雨水,紧急转弯的地方甚至还有些山上土方滑落留下的泥流,但是这些都不会影响到车子的前进。侯师傅在这条路上来回穿梭了很多回,对这条路路况很了解,他熟练的掌控着方向盘,娴熟的绕过地上的大水壕,避免车子被溅脏。这么多年,这辆车已经成为他最好的朋友了,没有人比他更爱惜这辆车,也正是他的保养和维护,虽然这辆车年龄大了,但是车况整体还不错。

越往深山里走,风越大,两边山上的树木郁郁森森,一望无际的绿色映入眼帘,山上的参天大树挺直峻拔,随川道里的劲风来回晃动。这里的风景真是太美了,估计是这个县城仅有的原生态风景区了。在一片绿色的笼罩下,伴随着车子左右不停的晃动,正清也不知不觉靠着椅背睡着了,最后向左滑落到了年峻的身上。

终于在十二点一刻的时候,车子驶进了马栏镇镇政府的大院。镇政府大院很简单,除了简单的一溜圈的办公室外,没有其他建筑。马栏镇镇长在县上开会,所以只能由副镇长接待他们。这个副镇长姓向,看起来也就是三十岁年龄,听说是个大学生,从西安的农林大学毕业后自愿到马栏镇工作的。来了有三年了,工作表现一直很好,先后被县里点名表扬多次,也是今年三月份才提任为副镇长的。当然这些都是白秋明在来的路上跟他们说的,向镇长安排他们在镇政府的食堂里简单吃了午饭,就让办公室秘书看看安排表,确定这次检查的是哪个村。

白秋明现在是每个月来三次,每次不可能把所有村都检查到,为了提高效率保证检查的效果,白秋明和马栏镇商定,由马栏镇把全镇村庄进行合理排序,每次检查只去一个村。马栏镇人口不多,只有九个自然村,每个村人口都很少,三个月就是一轮,每年烟草种植期,他们最少可以检查两轮。

这两年检查已经成为常态了,那个秘书对于他们检查已经没有那么热情了。办公室秘书告诉白秋明和侯师傅这次检查的是店子村,侯师傅很熟悉路,检查的事情白秋明也很熟悉,镇上就不安排人陪同他们了。向副镇长把他们送到门口,就挥手告别了,并一再叮嘱,所有的话都在晚上的饭局上说,看来重头戏确实在晚上的饭里面。

店子村人口不多,好像只有不到一百户人家,都在比马栏镇还要深的深山里面生活。从马栏镇街道开始,通村是没有公路的,虽然沿路的标语仍然写着“要想富先修路”的话语,但真正能改变的很少,特别是深山里面的村庄,改变更难。这种泥巴路,平时车辆就很少走,土质很疏松,路中间舒软的地方都可以长出野草来,车子在忽隐忽现的绿草间隔中前进着。侯师傅说这种路最难走,如果稍不小心,车轮胎滑到路边的稀泥里,估计得搞半天才能搞出来,而且这种路最耗费油也最费车。

店子村今年的烟草面积是四百八十亩,平均每家五亩左右。相应每家都会多分配五亩的人口地用于自主经营。侯师傅直接把车开到了村支书家门口并摁了三声喇叭,他说这是之前约定的暗号,避免每次检查都到人家家里麻烦。很快村支书急匆匆从家里跑了出来,笑着和白秋明他们握手寒暄后就坐上车带他们去烟草地里。

村支书一路跟白秋明哭诉着今年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烟草面积没少种,但是估计产量不怎么样。现在农民才打叶、烧烤了不到五茬,这烟草的底盘基本都没有好的叶子了,估计最多可以再烧烤两次了。这要在往年,最少可以烧十次啊。白秋明没有说什么,每次都是这样,去每个村都是在朝他哭诉抱怨,他已经听腻烦了。

是啊,你说气候条件不好,你们家人口地里面种植的庄稼怎么长得那么好呢,怎么就这烟草地种的烟草长不高呢?还是烟草收入低,大家不愿种,不愿投资,有点肥料什么的都给人口地里面施了。不给烟草地里面施肥,烟草怎么长得高呢?但是他什么都没说,农民这些把戏,他见得多了。现在不光店子村这么搞,马栏镇的其他村子也这么做,自己又能怎么说呢,毕竟你只是个干事,什么是干事,干事就是你只是干事的,就像现在你只是下来检查工作的,你只要回去原原本本把检查的情况跟领导汇报,具体怎么解决领导来决定。如果你可以做决策,那要领导干什么呢?

车子在店子村烟草种植片区停了下来。他们一行人下车朝地里走去,正清看了看这块烟草种植地。这是在一个小山脚下开垦的土地,土质应该还可以,但是因为之前都是长草的,草根深扎在土壤里面,所以刚开始种植的时候,土壤的土质都比较单薄,前两年需要狠狠的用牛粪和化肥给土地增加增加肥力,这样土质就能得到很好的改善,以后年份种什么都可以有好的收成。现在单看这片烟草的长势,就知道种植者没有好好的做前期给土地养熵的工作,烟草只有正常烟草的三分之二高,明显是土地肥力不足,养分不够的原因。再仔细看这些烟叶,很多表面都已经生虫,需要紧急喷施杀虫剂,但是都没有人管,这样的烟叶烧烤出来也只能算是三等以下的烟,卖不到什么价钱。

顺着烟草地一路走过去,另一头是一片长势良好的庄稼地。这里土地的土质和墒性都不适合种植苹果,但是却是土豆和高粱的最佳生长地。因此,这里家家都种植这两种农作物,而且每家的种植面积都不少,眼前这一片长得让人眼红的土豆,就长在每家因为种植烟草额外分配的人口地上。

所有的人都在自家地里忙活,烟草地里没有看到一个人在干活。白秋明他们每年都来检查烟草,村民已经很熟悉了,关系好的会远远的在自家地里打声招呼,不怎么熟悉的继续干自己的活,装作没看见。同样都是地,却因为政策的原因种植了不同的作物,被劳作者给予了不同的资源,最后长势和带来的收益也就迥然有别了。

这是白秋明今年第二次来店子村,村里烟草种植情况他之前都已经跟吕局汇报过。店子村属于整个马栏镇烟草种植相对好的村子了,村民受镇周围村子人影响比较小,对于上面种植烟草的政策执行的比较好,不像镇周围那几个村子,对上面阳奉阴违,很多人已经完全把精力放在了自己的人口地,连烟草的育苗工作都不做,村支书说要收回多余分配的人口地,人家直接和村支书对着干。村支书没有办法,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他们农牧局,刚开始吕局还比较生气上火,但是很快就没有什么音讯了。

白秋明有自己的办事原则,能够改变的尽自己全力去改变,不能改变的尽到自己职责即可。就比如眼前烟草种植的事情,他一个小小的科员是没有权力去说三道四的,最终的决策权在上面,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了。

在村长的陪同下,白秋明带着他们两个把这片烟草地转了一圈。期间白秋明还和村长有说有笑的讨论了一些问题,感觉时间差不多了,一行人就走出了烟草地,在村长的挥手告别中离开了店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