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社科卖票的疯人院
202600000020

   《卖票的疯人院

《卖票的疯人院》

扉页:

疯人院内,天才之外,才是疯子。

一切都没有真正发生,一切又都发生了。

谎言久远了就成了事实

事实久远了就成了历史

历史久远了就成了不朽

不朽久远了就成了英雄

序言:

天堂的隔壁

天堂的隔壁是疯人院。

天堂和疯人院是紧紧挨着的两幢房子,生活在天堂里的人是幸福的,生存在疯人院里的人也是幸福的。他们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天堂之外的人看天堂里的人是幸福的,看疯人院里的人却是不幸的。然而幸福和不幸都是自己的,别人又怎能说清楚呢?

活着的人都没有去过天堂,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天堂的隔壁——疯人院去看看。尽管票价很高,但最大的好处就是,去了之后还能回来。而天堂的票价虽低,甚至可以一分钱都不用花,最大的坏处就是去了之后就将永远留在那里了。

很久以前,欧洲有一个国家,国家的君主把这个国家里所有的疯子,都驱逐到欧洲北部的一个小镇子上——那里终年有厚厚的积雪,可以封杀导致人疯掉的病毒,许多年之后,在那里生存的疯子,在那里建立了美丽的雪雕,城堡。又很多年过去之后,那些正常的人们逐渐的忘记了住在那里的是一群疯子,开始和他们交往,后来那个镇子成了著名的旅游圣地,人们竞相来到这里,除了滑雪之外,就是要参观那群古老的疯子留下的美丽的一切。

这个故事是我听来的。

很久以后,疯人院逐渐成了一个禁锢自由的地方,再后来成了唯一的一个能够保护自由地方。因为人们不能分辨出天才和疯子的区别,尽管,天才和疯子的区别比疯子和正常人区别还要大!

这就是我整个故事的由来。

精神病人的智商都不低,他们因为内向而更多思考,很多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强,而失常的发散性思维,可能使他们很有创造力。

这是我为这个故事唯一能找到的科学根据。

虽然疯子和天才只差一步,但还是有人找到了。

这个人就是小说中的老人,他在自己住进监狱之前一直是疯人院的院长,一直和天堂只有墙之隔,他进监狱的理由是因为无法拒绝一个美丽精神病患者对于死亡的乞求,而帮助那个美丽姑娘实现了安乐死。他并没有获得宽恕,尽管这是一个善意的杀人!

在监狱中生活了二十年的老人,陪伴他的只有一本《莫扎特传》,于是,他终于在莫扎特的人生中发现,天才与疯子不仅是一线之隔,它还可以同时存在。于是他找到了三个天才分别叫他们001、002、003,名字都配不上天才,所以他们只有自己的代号。

001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一辈子就靠一个故事活着;或者说,一辈子就是为了讲述或者演绎一段故事。人若太沉迷一个故事,就会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谁,忘记了哪个是真正的自己,哪个是戏中人。

002是一个钢琴家,002的疯狂来自于他弹出的钢琴曲对自己的影响。比如他弹奏关于战争的悲壮的曲目时,自己就会变成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或者用不退缩的士兵;而当他弹奏委婉动听的曲目时,自己又变成了一个才气十足的书生,或者温文尔雅的女子;弹奏激动时,暴躁的像个屠夫;轻柔时静若处子。而这一切都缘于002的琴声太有震撼力,太有蛊惑力。

003是一个凡人,她是三个人当中唯一有名字的一个人,陈鱼。她在成为003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洗衣店的女工,但她的梦想,使得她总是穿上那些洗好的,却不属于她的衣服,扮演着衣服主人的角色……

天才有一个共同点,即在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一个独立于这个世界之外的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世界。而这些天才还可以分成两类,一种人只是冷眼旁观,他们对这个世界太清楚了(或者说太绝望了),所以他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进到里边去,也终究没有进去;而还有一种比如陈鱼,却是那样的迷恋这个世界,她终其一生都对这个世界注入了极大的热情,值得安慰的是,她终究进去了,也终究遍体鳞伤。”

老人把他们带到了自己的院子中,创建了世界上唯一的疯人院。

只不过老人忘记了,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都是可以被展示的,服装,骨骼,动物、植物、昆虫标本,人的尸体……  除了活着的人——因为人的道貌岸然。

于是注定了老人和疯人院不会有一个美丽收场。

好在还有那些天才们,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天才们总会给我们留下一个假想的尾巴,也正是那些假想的尾巴,改变了整个世界..

其实,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遇到这个场景,一大群人,围着一个疯子,人群和疯子在一起笑,然而究竟是我们笑疯子,还是疯子笑我们!这也是一个问题。

其实疯子和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我们看不懂他们,他们却能看懂我们。他们自有他们的世界,只是我们永远都进不到。

“从明天开始,砍柴,喂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我所听到过的最温暖的诗句,海子却在写出这句诗的第二天,卧轨自杀,人心比这个世界更加的不可琢磨。

所有的人在正常的一面的掩盖下,都有着不寻常的另一面,这让我更清楚的看清楚了这个世界,和之前一直看不清楚的人。

我知道很多人潜意识里都觉得,80后作家不过是一群乳臭未干的孩子时,很多的时候我自己也认为自己仍然是个孩子。只是偶尔,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年满二十四岁了。

Jk·罗琳在二十四岁萌生了创作《哈里·波特》的念头

消洛霍夫在二十四岁开始正在开始创作《静静的顿河》

小仲马在二十四岁写出了举世闻名的《茶花女》

无论如何我是不敢和那些作家相比的。所以,当我写出《卖票的疯人院》时,只能一个人偷偷的笑。

为了自己的长大。

引言

无论人们起得有多早

都会看到那个叫陈鱼的女子

无论人们走得有多晚

都会看到那个穿长裙的女子

她一动不动坐在玫瑰大街的长椅上

怀中抱着一个紫色的鱼缸

里边只有一条昏昏欲睡的章鱼

身后是一片破败的院落

心肠好的人从她身前走过

会塞一枚硬币在她手里

脱落 从长椅的缝隙落到甬路上

声音清脆

人们绕过她走到院落里

满院荒芜 四壁斑驳

人们边走边说

陈鱼当年就住在这里——还指出了那个走廊尽头的房间

还说

她在等一个老人——他建立了这间特殊的疯人院

或者

她在等一个少年——他将疯人院变成了这副模样

当他们两人要她做出选择的时候

她说 我能两个都选吗

每个男人都会希望自己的一生中能遇到这样的女子

未必聪明 却笃定

会一直等等等等等下去

即便那是很荒唐的念头

第一部分  卖票的疯人院

第一章  老人与莫扎特

外面是黑暗。雨沙沙的落在屋顶的斜窗上。我可以看到那尘封的表面,湿漉漉的痕迹。在这建筑以为的黑暗空间里有亮着灯的窗哭。若视力延长,可以看到人们在窗帘后面移动,专注于他们每夜的工作和梦幻,每人活在他自己那幻想、欲望、仪式和爱好的小小的茧里。

——布莱顿《自白》

这个城市有属于自己的真实名字,只是人们已经不记得了。住在城市中和城市之外的人们都愿意称呼这座城市为“庞贝”,因为,它是一座灰红色的城市;因为,它让人看到了繁华的哀伤和天堂的失落;因为,它预示着覆灭。

玫瑰大街是这个城市最美丽的街道。然而,玫瑰大街上最壮丽的一幢房子里,却只剩下了老人和他的仆人形单影只,不管他一生是否叱咤风云。

零点早就过了,屋子没有窗帘,树的轮廓影影绰绰地映了进来,老人把灯光调到最亮,却抵御不了窗外无边的黑暗。老人的管家也是助理,站在门口睡了一觉又一觉,不劝老人也不发牢骚,只是默默地陪着。

“帮我把《莫扎特传》拿来,之后你就去睡吧!”老人突然张口说。

管家姓吴,“诶”了一声,很快从书房拿来了书,然后依然静静地站在门口。

《莫扎特传》传是老人在监狱里的时候,一个探访他的人留下的,不过老人并没有见到送书的那个人,那个人也没有留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