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言情最后一次说爱你(全本)
200000027

第二十七章 岭头节与三月三(2)

悦兰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不用抬头也能看到淡淡的月亮和太白星。

篝火已然生起,火光映在人脸上,有红云在跳跃。篝火上架起了猪和羊,流水席上的菜肴陆续上着。虽然早有心里准备,但来客之多还是令悦兰咋舌——山上的人们像羊一样多,端菜的师傅用过江之鲫来形容也不为过。

客人们已经在行起了酒令,丰收的主人家一桌桌地敬酒,殷勤招呼。

小海把悦兰引至位置上入坐,兴奋地介绍着岭头节的安排。重头戏当然是饭后的傩戏。岭头节本就是客家人祈求风调雨顺,年景丰收的节日,通常是从晚上进行到次日早上才结束。

“咚咚咚咚——”一阵激越的擂鼓声密密地打在人们的心坎上,头戴高帽,脸挂面具,身着彩衣,手持兵器的舞者如天将般现身。熊熊火花中,戴着黑色柳木面具的天神一转身,一定眸,一开腔,就博得观众的大声叫好,凶神、瘟神上来一通好打,时而神秘诡异,整个山坡充满了阴森森的气氛,不由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锣鼓喧天,天神终于打败了凶神和瘟神,观众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赶跑了瘟神,下一个剧目是传统剧《孟姜女》,悦兰很奇怪,为什么祈福的节日会上演《孟姜女》的剧目。小海解释说,还傩愿法事的**就是演出《孟姜女》,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姜女、范郎,被称为勾愿的神灵。戏唱完之后,没下妆的姜女、范郎还要去向主家及观众“释台”、“勾愿”,以示求吉消灾或表示愿心已至,上神感知。因而有“姜女不到愿不了,姜女一到愿勾消”的谚语(摘自中国非物质文化网《傩戏——宗教文化与戏剧文化相结合的孪生子》)。

果然,姜女和范郎唱完了就向主家去勾愿。来到悦兰面前时,小海抢着说,让米老师找到一位白马王子。悦兰哑然,心里现在的愿望倒只是想两人能够顺利地相爱。想到他,不觉脸上露出了笑意。

范郎说上神已收到心愿,一定会如愿的。这本是一句吉祥话,这当口,场上跳傩者对着篝火喷了一碗酒,火花刹时映红了半边天,那张俊美的脸带着冷峻向她走来,火花跳入他的眼眸,有两团火在燃烧!

悦兰惊讶得合不拢嘴,待他走到跟前,轻轻托起她的下巴,强按下怒气,冷冷地说:“刚才那个男的是不是挑中你了?”

嗬,这家伙生起气来倒是蛮好看的,可为什么会生气?悦兰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跟什么呀,刚才那是给我祈福的神使。”

“跳岭头不是什么对歌定情,丢包定情的节日吗?”有微微的汗沁出,好像是给弄错了。

“哈哈哈——”旁边的人们都笑起来了。

悦兰忙解释说:“岭头节是庆丰收、驱邪疫的节日呀。”

天,丢脸丢大了,泽阳差点晕眩了:“你不是说类似于三月三吗?”

悦兰拍拍前额,恍然大悟:“对不起对不起,我本来是想说跟三月三一样,是这里的客家人最大的节日,没曾想到三月三还有那个功能。”想到这家伙一路赶来,真是又揪心又心疼,六个小时的车程,看他风尘仆仆的样子,也是疲惫不堪。

主家拿着小酒坛子过来,递给泽阳。

“小伙子,米老师是个好姑娘,你可不能亏待她。我们山里人不兴空头支票,是男人得用酒说话。”

泽阳接过酒坛子,笑着跟主家碰坛,一干而尽。

酒是主家自酿的稔子酒,入喉甘醇,回味绵长。

“真是好酒。”泽阳真心称赞。

主家又取过海碗,斟满一碗酒,对悦兰说:“米老师,今天是我们客家人祈福的日子,男女老少都得喝的,喝了才能勾愿。”

悦兰看看泽阳,他也正瞧着自己,狭长的眼睛带着笑,悦兰豪气地说:“恭敬不如从命,悦兰也祝您年景丰收,福泽绵长!”

酒是甜的,喝到心里也是甜的。

悦兰悄悄问泽阳,怎么来了也不打个电话。

泽阳一脸受伤:“唉,都说北京塞车厉害,可我瞧着怎么也比不上这弹丸之地。离镇还有五公里的地方就开始停满了小车,待来到景区门口发现到处都是摩托车和电动车还有自行车,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车展比得上这里的。想打电话给你,只显示三个字网络忙。幸好你知名度大,我一上到山顶问人就知道你在哪了。”

“我听说周围县镇、村屯的人都来了,听学校老师说,每年过岭头节,附近的几个乡镇基本上是空城而出了。你想,一个小镇的通讯基站能有多大呀,一下子涌进了这么多人,个个都有手机,通讯能不瘫痪吗?”

两人相视一秒,终是忍俊不禁,笑起来。

没说上几句话,又有与悦兰相识的乡亲过来敬酒,泽阳倒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悦兰有点着急:“你行不行呀,空腹喝酒很容易醉的。”

泽阳眯起眼睛,暧昧地在她耳边轻语:“你是问我行不行吗?你想试试?”

悦兰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待反应过来时刹时满脸通红,狠狠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不理你了!”

泽阳摸着肩膀,低头惊呼:“谋杀亲夫!”

悦兰捂住他的嘴,恶狠狠地说:“你知道现在跳着的是什么戏吗?钟馗捉鬼——包括色鬼!”

泽阳一把拉着她的手,低声说:“陪我去透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