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楼之帝王
19805000000029

第29章 文武双状元

很快就到了殿试那一天。大清早,天还黑的时候,一众贡生便齐聚到了宫门口,在几个小太监的带领之下进了皇宫。作为会元,林清自然是领头羊,自他以下,众人依名次井然有序地列好,恭然而立。

这时候,名次好的排在前头,自然是昂首挺胸,名次差些的倒是有些局促不安。之后,待几个吏部官员拿着册子一一点名,被点到的考生皆答道:“诺”,官员上前查看,将来人的面貌与册子上的一一对应,确认是本人无误,方至下一个,如此往复,因在会试中,一届取中三百人,因此倒也破颇费了一番功夫才将这些贡士一一查点清楚。

林清觉得很奇怪,这年头连照片都没有,你们是怎么确定是本人的呢?

费了不少功夫后,确定没有人假冒替考的时候,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林清估计了一下,以前这个时候自己刚起床吃早饭呢!皇帝应该上朝了吧,啧啧啧,古代的公务员真特么的辛苦,那么早就工作了。

林清还在东想西想的时候,听到有人唱诺:“众贡士入殿!”回音在宫门口不断盘旋,回响。声音如此嘹亮,林清很怀疑他真没有自带音响?

一众士子们纷纷打量一下自己的穿着,整理衣冠,打起精神来昂首挺胸地进入大殿,这里,将是他们人生中辉煌的起点,许多人终其一生,可能也只有这么一次机会进入宫门面见天颜了。

林清深吸一口气,看着巍峨的宫门,慢慢的走了进去。

林清带着士子跟在太监后面,走到了文渊殿。看见宽阔的大殿里放着好多桌椅。林清看了看,发现自己的位子在最前面,直接走到了位子旁边站好。其他人也纷纷找到了自己的位子。

几个小吏依次走下来,将稿纸和答卷散下来,众人接了卷子,赞拜、行礼,方才坐下。

又有人将题目挂了出来,不过四个字——北方边患!讲的就是朝廷的一大隐患匈奴。自从大楚立国以来,匈奴问题就一直存在。开国的时候还好,那时候都是精兵猛将,还能压制住匈奴。现在承平日久,重文轻武,有点力不从心了。只要天气寒冷,北方草原就会出兵攻打本朝,而朝廷只能依靠长城抵抗,根本不敢出关。甚至有时候还破关而入,劫掠无数,这实是本朝一大隐患。因此,也有朝中大员提及和亲,而武将却不愿意,所以纷纷扰扰,始终没有定论。这张试题所问,不过是是否赞同和亲及其理由。

林清内心暗自腹诽:这种在朝堂上都没法下定论的军国大事,拿到殿试中做什么。而且朝廷里一直争吵不休的问题,无非就是利益罢了。武将觉得如果和亲,那自己这些人还怎么捞军功啊。文臣觉得能用女人解决问题,那就不是个事!还能趁机打压一下武将,何乐而不为呢!!!

林清开始思考起自己是同意哪一方的观点呢?在想想自己原来世界里那些王朝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方法,林清想了很多很多。莫名的想到了赵匡胤的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林清瞬间悟了皇帝出这道题目的核心内容是希望搞爬匈奴啊。明白了只要是皇帝,谁不想当一个文韬武略的皇帝,能使四海臣服,万国来朝,让自己的功劳超过祖宗。

边上几位监考的阁老看着林清开始的时候诺有所思。心里顿时对林如海羡慕不已,这么个好儿子,林家有后了。

不同于勋贵,他们大多数是文臣出身,家里没有爵位,若是想要家族长盛不衰,子孙后代中就必须要出有能力的人。但是也不是每一家每一代都一定能出一个人才的,要是后继无力,后继无人,那家族就要没落下去,想等到下一代的崛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若是三代都没有人出仕,那家族可以算得上是衰败了。

看着自己写完的文章,林清笑自己刚才居然魔障了,自己现在才十五六的年纪,又不是四五十岁,文章要是写的四平八稳

的,就让人觉得老气了。还不如写的锋芒毕露,直抒胸臆,这才是少年人该有的风采!

认认真真地在稿纸上打了一遍草稿,确认没有陌生问题了,林清满意的点点头。自己可是要拿状元的人呢,还是在检查一遍的好,不要犯了什么忌讳,否则就亏大发了。

几位阁老还关注着林清,看着他一下子就把文章写了出来,一个小时也没有啊,那可是一大篇的文章啊,要知道他当真是文思泉涌,文不加点,竟就完成地差不多了!

几位阁老心里暗恨,为什么不是自己家的孩子呢!

林清很满意的看着自己的文章,可是在他后面的蔡包就不一样了,他发现自己虽然是答卷,可是注意力全被林清吸引过去了,看到林清一蹴而就,自己却写不出来,心里更加的紧张了。悄悄瞄了一眼别人,发现他们已经写了近三分之二了,蔡包更急了,写得断断续续的,思路越发阻隔,竟有些心烦意乱起来。看到时间快到了,勉强维持住自己的心神,胡乱写了一些上去。心里恨林清让自己发挥失常。

随着一声时间到的呼声传来,所有人都停下了笔,不敢在写。不知道哪里窜出来的人,把众人的卷子收了起来。接下来就是几位阁老的事情了,他们那么大年纪了,还要在三天内把卷子弄出来,还不能回家。

林清回到家没有在休息,而是找赵云练手去了,公布了文状元后,没几天就是武状元了,自己还是在加把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