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中国梦,从我做起
19378400000249

第249章 特派员(三)

立国特意带领所有远来的干部,去参观甘蔗特产加工龙头企业——超越糖业集团。

杨勇陪着大家,参观超越糖业集团的分公司桂县糖厂。

立国看着自己多年前大力支持的桂县糖厂,现在已经扩大了许多。桂县的张县长在旁边介绍情况:“桂县现在种植甘蔗的农民有很多,除了专门种植甘蔗的重点乡镇之外,其他乡镇也有一些农民种植甘蔗,桂县到处都可以看到农民种植的甘蔗。”

“请问桂县种植甘蔗的农民多不多?”贵*的方县长问道。

“甘蔗现在成为了桂县第一大特产,几十万的农民靠着甘蔗步入了小康生活。许多种植甘蔗的农民,先后买了摩托车,添了彩电,建起了楼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桂县县长微笑着介绍情况。

“一个特产致富一方啊,回去以后,我们也要学习你们的好经验,找出自己有优势的特产来发展。”云*的张县长听了,不由得感叹一番。

“我们这里没有发展特产经济的时候,和你们的生活水平几乎是一样的。后来在周县长的推动下,政府大力支持农民种植甘蔗、龙眼、莲藕等等特产,从技术,资金,土地,贷款等发面,立体支持特产经济,龙头支持农民种植各种适合本地发展的特产,农民慢慢就变得富有起来。”张县长对立国以前在桂县的经济政策很了解。

看来郁林市各个县市的领导,对立国的特产经济都很了解。这是立国在郁林市的时候,认真培训所有干部,收获的好结果。

“立体支持农民的政策真好,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你们发展经济的好方法。为官一任,致富一方,这是我们这些干部的愿望。”旁边的廖同志也插了一句话。

“为官一任,致富一方!这句话太好了,是我们所有干部都应该努力去奋斗的目标。”立国听了,及时给大家鼓劲。

“对,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我们要以此为动力,带领农民走向致富路。”

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

“糖厂现在一个榨季,能够加工多少甘蔗?”立国问桂县廖县长。

“大概可以加工200万亩的甘蔗,完全可以把桂县农民现在种植的甘蔗,全部消化掉。”廖县长认真的回答。

“做得好,特产经济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千万不能让农民吃亏。政府吃点亏,工厂暂时亏损一点,这些都不怕,以后还可以赚回来。农民的甘蔗如果卖不出去,就会亏大钱,而农民的经济实力是最弱的,农民亏了钱以后,就很少有人能够再拿出资金,继续种植甘蔗。这个结果才是最可怕的,以后没有多少甘蔗可以加工,无米之炊,肯定会造成整个糖业集团的破产。”

立国意味深长的说出这些话,目的就是提醒现场的干部,以后绝对不能伤害了农民种植特产的积极性,否则加工特产的企业和政府,将会成为最大的输家!

“这个意见很中肯,我们那里的农民,就曾经因为种植核桃特产,一时间产量太高,造成销售不出去,苦了农民。后来,已经可以结果的核桃树,都给伤心的农民,砍了不少。”一位干部接话说道。

“农民的经济承受力真的很低,我们那里的农民,有许多过得很苦。部分农民连果树苗的钱都很难拿出,要是亏了,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还清债务。”

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场气氛很是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