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淘尽功名
19242300000097

第9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2001年夏)

从劳动人事局出来后,和齐晓红通电话得知,齐晓红放假以后一直在井上中学的单身宿舍。

郝放坐出租车到井上中学的时候,齐晓红在门口迎接着他。

郝放从车上下来,见齐晓红在门口等他。

几个月没见,齐晓红面容瘦削了许多,身材也略显单薄,郝放不无歉意的道,“还用等着,我来了会给你打电话的。”

“我也没什么事情,学校老师大多都回了城里,学校冷冷清清的,你可回来了,这次还回学校吗?”齐晓红充满期待的问道。

“不回了,我提前毕业了,这两天我的工作就能安排。”

“你来咱县了?能分到哪儿?”

“还不太确定,我准备到教育局。”

两人一边聊,一边往学校教工宿舍走。

虽然是一所老学校,在新校区的教工宿舍还是有一幢漂亮的楼房。齐晓红的单身宿舍并不算太小,一个小套间,里面卫生间、厨房、小客厅、一间卧室,虽小但功能齐全。

屋里简单而整洁,清爽爽的让人很舒服,“怎么这么凉快?”

“这不怕你回来太热吗?我把空调提前吹了一会儿。”

“你在井上,张德胜是怎么安排的你?”

“张德胜调走了,可能是回了省城。新校长我也不认识,不过张德胜给他有所交待,因为我是半截儿上转来的,让我先接手了复课班一个班的语文教学。”

实际上,刚调来时,让她在教务处当干事,也就是打杂的一个。

欧阳一鸣后来要求校长让她帮她一个班,这样齐晓红就被调到高三复课班任一个班的语文。

两人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相互间的工作、学习,平常遇到的一些琐事等等。两人不停的聊,好像比齐晓红出事以前聊得更多了,郝放比以前看似更加的关心齐晓红的一切。

在来到井上的这几天,郝放争着下厨房,换着样做饭。

吃完饭,两人就满校园溜达,聊天。晚上两人一起看电视,一边看一边评论着电视里的内容。两人没有分室而居,其实也没有更多的卧室让他们分开。两人睡在一个床上,还是唠嗑,实在没讲的了,郝放就讲一些见闻,甚至讲一些他看过的小说,知道两人困的不行时,才各自睡去。

第四天时,劳动人事局来电话,告诉郝放,“你到教育局报到吧,具体怎么安排,到局里你就知道了。”

齐晓红陪郝放一起到教育局。到局里时,齐晓红在行政楼的走廊里等他。

在局长办公室,局长热情的接待了他。

局长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上次去坊中的那位局长调走了。他一边同郝放握手,一边热情的说,“要是按照常理,金融专业研究生到教育口我们肯定是不会接收,你就不同了,不用说是金融学,就是考古学你想来,我们也是双手欢迎。

局党委研究了你的情况,让你一个研究生在局里做一名普通科员是亏了你,但现在各科室负责人都没有什么变化,也只能委屈你在下面科室先任个副职,如果有机会在扶正,你看可不可以?”

“一切听局长的安排,不过如果要是方便的话我倒愿意在教研室工作。”

“我们也正有这个意思,那就在教研室当副主任吧。”

郝放一边答应着一边告辞出来,“局长别送了,以后在你手下工作了,你就别和我客气了。”

郝放从局长办公室出来时,齐晓红迎了上来,“怎么样,分到哪儿了?”

“教研室”

“你看我暑假以后,是在井上还是给我调动一下?”

“你的意思呢?”

“咱俩在一起当然最好,如果不行的话就在井上凑合着也行,每到周末都有回城的汽车,我每个周末都回来一次就行了。”

“还是我回井上吧,我刚到局里,房子的事,我也不好张口,等过一年后再说!”

郝放回井上中学待了没几天,局里就通知他到单位正式上班了。

教研室在局里是一个大科室,分为初教室、高教室。前者是主抓小学和初中的教研工作,而高教室则是负责高中教研工作。作为教研室副主任,他被安排主抓高中的教研。

教研室主任是一个50多岁的老头儿,在郝放学生时代就在局里,临退休的时候终于熬到了教研室主任的位置。郝放一上任,他就乐了一个清闲自在,大有全权交给郝放负责的样子。

郝放对老主任说,“初中和小学那边我的业务不行,高中我教过几年书,当过高中的主任,对这方面我熟悉,高中我就全面负责,其他的工作你交给其他人吧?”

老主任看他把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接了,痛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高中那块,我可就不管了,你可说了算!”

郝放接手高中教研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高中各科教研员开了一个会。

这次会议是一个打招呼会,主要是相互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然后,郝放对眼下的工作做了初步安排。

首先,要用几天时间总结分析一年的教研工作。做好得与失的客观分析。

第二,对各科高考试卷进行卷面分析,对全县各高中各学科考试情况进行说明,找出存在的大致问题。

第三,讨论下学年教研室的工作安排,对各学科教研做出科学的角色定位,在如何指导、如何督促、如何提供科学建议和帮助上做出行之有效的设想。

第四天的时候,郝放召开了《关于教研工作的总结和展望》会议。

会议室除好郝放外共15个人。高中各科教研员,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除了语数外为两人教研员外,其他均为每科一人。

各科轮流汇报一年的教研工作情况,并做了高考的分析。整整的开了大半天的时间。

汇报完毕,郝放发表了简短讲话。

“按年龄来说,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是我的师长。也有不少老师曾经在一线教过书,我在这里提要求,发表我的看法,按理是有点儿底气不足。说个不好听的话,各位也有理由对我的话嗤之以鼻。

但我的话究竟该听不该听,我想就看在不在理儿,我们应该对理儿,不对人,如果觉得我说的对,大家最后都做个表决,同意了就要认真的落实遵守。

我听了一遍大家的发言。我听出了许多问题。

首先,从内容上说太陈旧了。我敢说你那总结是去年、前年乃至更远年代的总结改编版。改了多少?改了时间、数据,有的改了改措辞。但工作的方法也好,工作的案例也罢,是今年的新鲜东西吗?在这篇东西里面有多少是经过你现有头脑加工的?

其次,这种总结的套路太形式化。基本情况,经验,成绩,教训。经验和成绩占何止七分八分?而教训了了几笔敷衍了事。首先撇开写的这些经验都是虚的,并不是真实情况的总结,即便是真的,一年的工作只有好的经验,就没有发现欠缺的问题?我们写总结的目的是什么?巩固已有经验,找出存在问题。而问题的发现是我们以后工作的突破口,没有对存在问题的深刻认识,我们的工作永远不会进步!

第三,材料的选择,数据的采集方法有问题。我看了你们对各校高考情况的分析。首先你们是采用的各校汇报的高考情况。你们看看,各校都声称创造了历史,全县同类校第一。他们说第一,你们就采用他的第一?衡量的标尺不统一何来的第一?参考率不一样、流失生数量不一样、学生参考人数不同、应届生和社会生的数量和比例不同,生源的招生质量不同,以上这些因素一概忽略,而只看某个数据本身,有参考价值吗?

第四,分析高考形式,迷信权威没有自己的见地。高考试卷分析网上比比皆是,我不反对去参考。很多老师看了网上的分析后不假思索,照抄过来。他分析的对吗?符合不符合我县的实际?这样教条的照抄照搬去指导全县的教研是不是十分危险的?

分析高考试卷再结合网上专家的说法时,应该对照我县考生的情况比较分析。得出我县高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还是那句话,找不出存在的问题永远没有进步。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我在这里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我们写总结目的是为了实用,而不是为了交差;我们写总结是为了巩固已有经验而不是汇报成绩;我们写总结是为了寻找工作中的问题而不是装潢涂饰!只有摆的问题越多,看的问题越深入,这样的总结才最有价值。

你们的总结再拿回去重新返工,什么时候大家的总结过关了,我们再谈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现在散会!”

听着郝放的发言,下面各位教研员如坐针毡。和新任领导一个照面就被批了个一无是处,言语之犀利,让他们汗如雨下,一个个灰头土脸。

等郝放走出会议室,教研员们面面相觑,“这回可够大家喝一壶了,碰上了这么一个领导,我们该有的好受的了!”几个人在下面开始嘀嘀咕咕。

但郝放说的句句在理,除此他们也没法说出人家什么不恭之词来,除了照这位主任说的重新返工之外,倒也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