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淘尽功名
19242300000022

第22章 破壳之茧

(1989年10月下旬)

郝放的床位在北排靠墙,下床。郝放虽然在镇中住过一年宿舍,宿舍虽然也住了很多人,但宿舍是教室改装的,满屋透亮宽敞。而一中的宿舍想必是五六十年代******的产物。低矮潮湿,房间局促,摆下八个床,过道拥挤的走不过两个人。

按照原来住宿舍的习惯,郝放从不晒被褥。他在底铺,又靠东北墙角,那儿更加了赛的潮湿。被褥潮的一把能拧出水来。

一个月后郝放就觉得肚子老疼。吃不进饭,只想稀的吃,吃了饭还老喝凉水。结果肚子越发疼的厉害。回家周的时候,母亲带他到镇医院检查,结果得了慢性肠炎。

除了学习上有了心得之外,这生活上还如此幼稚不会照顾自己。为此,母亲还专门跑了一趟一中,到宿舍一摸郝放的被褥,那个心疼啊。这孩子,光顾了学习,这潮漉漉的哪有不生病的?

母亲赶紧把郝放的被褥,草垫子全都拿宿舍外边晒,里里外外忙了半天,临走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学会照顾自己,别只顾学习之类,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出问题的不仅仅是生活上。开学一个多月来郝放觉得还没有适应高中生活。原来在初中的那种学习方法曾是那么自信。但一经适用却是如此不堪一击。首先是自习课比原来少了很多,而且老师作业太多,自习课连作业都忙不过来,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几乎没有了。他整个的课外时间是被老师的作业赶着走。上课听讲,这里的老师和乡中的老师简直有天地之别。他们专业而又敬业,讲的课细致深入,每节课都是满满当当的知识,无数的技巧,一个不留神就会丢掉某个知识点。他认真听,其他同学也不会是来玩的。那可都是全县的精英,有谁不是原来初中时的佼佼者,有谁会在课堂上不好好听讲?

既然如此,他无论是课上课下都没有了自己自由的时间,也没有比同学们过人的地方了。所以,在初中时总结的那些学习方法,很多干脆就自动报废。而一个多月的磨合也没有找到一个更科学更有效地方法。要想有过人的表现必须有过人的地方。他的天赋平平,要想过人只能从方法上突破,但那突破点究竟在哪儿呢?

百思不得其解,月考却不期而至,考试结果让他更加沮丧。入学的时候排名36,这次到了45,这倒霉的“9”啊。货真价实的差学生了。这怎么好啊。

回家的时候,把这些苦恼说给父亲听,父亲沉吟了半晌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在郝父看来,这郝放考上一中很多因素是因为侥幸。大多数乡中都和郝放就读的学校差不多,都是一色的教学水平,都是那样笨拙的去学习。在考上一中的学生中很少有郝放这样使劲了力气,用尽了方法才考上一中的。也就是说,郝放的潜力说不定已到了尽头。而大多数考上一中的学生,大多是凭着自身的天赋跻身一中,那么在条件都差不多一致的情况下,郝放的独特的学习优势没有了,那他平平的天赋就马上显露出不足了。以他这种天赋怎能和那些头脑聪明的孩子去比呢?

郝父想到这一层,也不禁暗暗担心起来。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灌输给郝放的观念里,从来没有天赋决定成败这一字眼,难道让我推翻原来的观点,让郝放彻底缴枪投降吗?如果不,以郝放养成的那种自我优越的心理,总是觉得自己胜别人一筹,而今这么大的落差他怎么能受得了呢?一劲儿的让他拼,拼,使郝放最终形成了拧折勿弯的心性,这会害了他呀。

越想到这一层,郝父越发担心起来,但如何向郝放挑明了呢?

就在郝父沉吟着,想着合适的表达方式,想让郝放不要过度的要求自己。这时,郝放却率先打破了沉默,“爸,这一个月来,我一直在怀疑自己的能力,更怀疑我的脑瓜子不够使了。我的那些同学那个反应真叫个快,我还没明白过味呢?人家就异口同声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我这里还在琢磨老师刚才说的什么意思啊?很明显我的反应敏捷性不跟他们,但我曾在一本书上看过,一个人的智力是一个综合指标。它不仅仅包括思维的敏捷性,还有记忆,深刻,广度,想象,空间感知,艺术感知等等。我在其中有缺陷,也不等于我在其他方面不如人啊?”

郝父没想到郝放早已经想到了这层差距,而且他比自己还要想的更深一层,他已经在反思自己,究竟有没有翻身的可能了。郝父一边听,一边暗自惊叹郝放这思想走的越来越远了。一边想着,一边听郝放继续在那儿侃侃而谈。

“后来我就索性把自己劣势和优势都摆了出来,劣势有:敏捷性,记忆能力,艺术感知能力。优势有:思维的深刻、广度、条理逻辑、想象、空间的感知。这一比较,我的优势还蛮多啊。而且,我发现我的优势才是大手笔的财富,而那些劣势都是肤浅的东西啊。我的劣势并不妨碍我占据人类思想的制高点。在同龄人中,我自信谁也没有我的思想高度,也没有我的思想深度,或者说也没有我思维的条理性。我并不比同龄人差啊。但如何把暂时的劣势尽快弥补,把潜在的优势尽快发挥出来呢?”说完,郝放充满疑问的望着父亲。

郝父做梦也没想到,郝放会把自己分析的这么透彻,本来想让郝放放弃拼搏的念头现在看来竟是如此的荒谬,他做了一辈子的初中校长竟没有一个高一学生把问题看得这么透,他想到这里暗暗佩服郝放,嘴上却不能说出来,他要保持在儿子心中的崇拜地位。刚才他还不知道从何谈起,但儿子的一番话倒提醒了他。

他迟疑了一下,故作高深的对郝放说,“其实你已经在蓄积着反击的力量了,了解自己是成功的第一步,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有了这种思辨和反思的能力,假以时日,你的进步是迟早的事。”

父亲说了一套,实际上半点建议也没说出来,因为郝父不可能在那么短时间就想出一个万全之策。郝父正一边说些无关紧要的话,一边思考着郝放疑问的时候,郝放又接着说。

“爸曾经说过要想突破就要找自己的问题所在。我分析了,天生的敏捷性和记忆力不是一时半会能有大幅度提高的,只有慢慢改善。头脑的品质无法改变,但我可以靠外在努力去弥补了。我还是应该先预习,懂了的自然会反应快,不懂的重点听,注意力集中的话敏捷性应该也有所提高。至于记忆,我主要是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太差,这方面我可以多重复几遍。并且我可以用我的理解力来弥补。我已经试过,对成段的记忆内容,我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然后,每一部分用几个字词概括,概括完了再串起来,这样整段的内容一目了然不说,整段的逻辑关系也掌握了。这样背起来印象可深多了。不知道爸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郝放望着父亲希望他再给他一点意见。

“我觉得你对自己的缺陷很了解,弥补的方法也比较可行。要我说,你还要发挥你的优势。优势发挥好了,你的缺陷自然也会随着水涨船高。你的思维深刻有条理的话,你的理解能力肯定会增强,对记忆的持久性会有很大的帮助。思维的各方面都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增强信心,发挥优势长处,照样能弥补你的劣势。我想只要你认准了方向,有条不紊的照计划行事,学习有了章法有了节奏,你的进步肯定会水到渠成。”这回郝父好不容易才找出一点自己的见地,忙一股脑的对郝放说了。

郝放听了连连点头,“你说得对,这一个月来的学习,我不仅没了信心,也乱了章法,完全被老师的作业拖得团团转,疲于奔命忙于应付,课堂听课也带有盲目性了,所以这次失误也是必然的。看来还是做自己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只有自己掌控了自己,才最终有可能掌握主动权啊!”

郝放这时觉得茅塞顿开。郝父何尝不是跟着郝放从懵懂到清醒也着实的兜了一个圈子呢?

这学习和万事万物一样,都是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再摸索,再总结才最终找到成功钥匙的。不经过失败的成功,不是最终的成功,不是最大的成功,只有在不断地失败后的总结,才最终弥补不足,找到最接近真理的方法,才有更高效的学习之途。

这回郝放又在失败后做了一次破壳之茧。当然并不是所有失败的人都会有进步。在失败面前很多人得到的是自卑和气馁,然后是妄自菲薄,甚至是破罐破摔,却没有想到,失败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真诚的面对他,他就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真谛。而有的人以为失败就意味着推倒重来,失败就意味着一无是处,“成者王侯败者贼”吗!败真的就是自信的大敌,也是懦弱者的大敌,而对于真的勇士来说,败是一位真诚的老师,他会交给成功所不能给予的更深刻东西。

在回家周回来后,郝放重整旗鼓,鼓满了自信的风帆,以饱满的热情重新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中。无论作业多少,郝放都忘不了要预习一下下节课的内容。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听课的效果大大提升,反应也跟上了。对每节课的内容,首先要明确重点内容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有哪些疑问?对所讲内容老师讲完后要快速的梳理一遍,对疑问记下来有待自己研究,研究不出来了,再去问同学或老师。

对作业,要知道老师留的意图,练习的是哪部分知识和技巧?对会的重复作业能不做的尽量不做,而把时间用在重点的疑难点上。对课外自习,做好妥善安排,把疑问准备好,自习先解决疑问,然后在写作业。通过作业和考试,诊断自己的问题。自己在知识方法能力方面的缺陷是什么?如何去弥补?都做到心中有数。

就像郝父说的,这一个月的学习郝放做到了张弛有度,能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重点,有节奏有条理。郝放的学习马上就步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学习也有了效率,还能有空儿去自己复习一下自己的薄弱环节。

第二次大型考试,高中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郝放充满信心的走上了考场。这次考试,郝放考到了26名。整整提升了近20个名次。郝放一下子成了班主任的典型,每次班会就拿郝放做例子。说什么,“勤能补拙,功夫不负有心人,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起决定作用的是努力等等。”郝放成了老师们做工作的典型事例,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郝放心里明白,这用功和用功是不同的。有很多同学回到宿舍拿着电筒在被窝整宿的看书。有的同学凌晨3点就到教室学习,他们学习的精疲力竭,最后成绩照样还不是停滞不前吗?往往很多同学就归结为自己脑袋不聪明,做了自我否定,甚至干脆任命,随遇而安。这就是一中还能产生差生的一个原因。

他们真的用功吗?是的,他们做了很多无用功和自我消耗。那种通宵达旦学习的学生是对自己生命的戕害,是自我的一种折磨。这种学习状态使思维一直处在浅层的紧张疲惫状态。精神迟滞,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思维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都处在混沌状态,这样的学习能会有高效吗?真正的用功,不但是精神和毅力上的努力,而是善于动脑,善于分析,善于思考。主动地去做学习的主人,去支配学习。

郝放虽然心里想到这层,但他怎么会在这种场合摆明呢?老师看到的只是他学习态度很端正,怎么会能看到他采取了怎样的方法呢?

在郝放心里却暗暗下定决心,这次成功不是结果,而是他向更高目标冲刺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