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淘尽功名
19242300000113

第113章 秦刚也有大手笔

(2006年夏—2007年秋)

这句话还真让方华说对了,余侠对郝放通过调工作这事还就耿耿于怀了。

自上次余侠出走回来和郝放相遇,余侠就日日盼盼、夜夜想,盼着郝放尽快的把他调离工作第一线。没想到,郝放从工业促进局一直升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长助理、副县长,在两年的时间里一路高歌猛进,而他呢?依然是坊中的高三语文课老师,整天的摸爬滚打在教学第一线,体验不到一丁半点儿的成就感。

直到秦刚从市里调回滦海,没等着余侠开口,秦刚竟是主动打电话问余侠想到哪个部门?

秦刚是怎样的一个人,人品有多坏,余侠不是不了解,但人家主动的把这机会送上门来,真就是雪中送碳。不管他人如何,对自己还蛮够意思的。

再看自己的铁哥们郝放,真不愧是一个杀不人、也救不人的主儿,说起来多铁的哥们儿,难到非得我还得主动要求你如何如何?

余侠被调到县教育局做办公室主任,他感觉自己有了一步登天的感觉。那是更等的风光?

从此不用说一般老师看他都是一种仰视的眼神,就是下面的校长见他无不是恭恭敬敬,谦恭有加。更重要的是,上任只有一个多月,就有陆续给他暗中送好处,送物品。无非就是要让他和某一个科室打个招呼说句话,举手之劳,给人家事办妥了,他自己每次最低也有个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好处。

这次参加秦刚的婚礼回来后,更是感慨万分,“当官儿还是有这么大的好处啊?”

春艳也去参加了秦刚的婚礼,婚礼的隆重和热烈也是让她震惊。整整两座星级的滨海酒店和相邻的蓝天大酒店就被秦刚包了下来,来贺喜的小车在酒店广场放不下,整个酒店所在的街道两边都被摆满,逶迤着有两三公里远。参加婚礼的来宾据说有近2000人之多。来贺喜的甚至有来自省里的领导,市里的领导也有上百人之多,全县各行各业股级以上甚至很多科员都是前来贺喜。

婚车开创了滦海的先例,是一辆白色的法拉利,然后是一溜5辆路虎,5辆林肯、5辆奔驰、5辆宝马、5辆奥迪。这些高级车,有很多在县城原来可是见所未见啊。

滦海县城简直是举行重大节日一般,老百姓把街道堵了个水泄不通,那场面可算是继经贸洽谈会之后又一盛况。

春艳见余侠的官瘾又上来了,揶揄道,“想当初你当上了个破办公室主任就洋洋自得的样子,这回你见了世面了吧?和人家秦刚比,咱还是平头百姓一个。”

“我怎能和他比,秦刚明里暗里的企业和干股就有十几个,据说每年收入在一个数。”

“一百万?”

“要不说话你是妇人之见呢?”

“你的一百倍,一个亿!”

“一个亿?又是道听途说听别人瞎议论吧,这种传闻你也能信?”

“原来不信,现在想不信都不成了。”

“你知道这次秦刚结婚他收了多少礼金?”

“别给我卖关子了,我懒得猜!”

“收了六百多万!”

“这么多钱?”

“咱们使了个大劲,比平时咱家里结婚,我们超出了10倍,拿了500,还以为即便是不算多,在这个场面上也能看的过眼吧!结果,我们可是送的礼金中寥寥可数最少的几个。”

“我说让你问问局里其他人花多少,你还说他们要是花个一头二百怎么办?咱跟着花那不是太少了?结果我们这次算是丢了大人了。”

“以后再补吧?毕竟你我的工作都是人家秦刚给调的,撇开他的人品不说,人家给咱办事,咱就得忘不了人家的好不是,等有机会我们多出点儿吧。”

“我总觉得秦刚这聪明人是聪明过头了,怎么这次办婚礼这么大举动?也不怕影响不好?”

“他这次搞这么大举动我看一是为了给齐晓红一个承诺,二是有点儿给郝放看呢。你想啊,我们参不参加郝放婚礼,他竟要过问,而且还嘱咐我们不去。这不是有意气着郝放和方华吗?方华和郝放抢在他们之前,就是想刺激秦刚的,秦刚所以就反过来,不让我们滦海这边的给郝放祝贺,而且自己也搞这么大举动。”

“他这一赌气不要紧,连自己的政治前途都不顾了?”

“他必定是有这个底气,人家有省领导来祝贺,郝放想请,他请得到吗?郝放那边,据说市级领导就去了两个,一个是冯凯,一个是张同旺,都是当初在滦海的同事。看起来人家秦刚上面够的可太宽了。婚礼规模是大了,但人家也不算违纪违法吧?”

“这秦刚真是不简单呢?他这么手眼通天,说不准我们滦海发展的前景更好了。”

也难怪春艳这么说,秦刚来滦海那可是带着雄心和抱负而来。他上任这年是他的35周岁生日,对他来讲这可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放眼滦海的历史,还没出现过35岁的年轻书记呢,他来滦海可不是想当一辈子的书记,他要以此为垫脚石,他要到市、到省,甚至更远。

他此时作为一名********可谓是得心应手,举重若轻了。上有省组织部部长给他撑腰,下有********的支持,在滦海的这一方天,他还不是一手遮天?什么县委党组会议?什么政府常务会议?只要他说的谁敢说一个“不”字?

他的背运,****运算是彻底过去了。想当初他被一脚踹到了南柳、沙陀那个荒无人烟之地,他两眼一抹黑,有的只是自己的“创意”和胆略。凭着兜里仅剩的几万块钱,终于把市委秘书长搞定。就凭着这一棵“救命的稻草”,他起死回生,逐渐的走上了仕途。

而今,他每年麾下的十几个参股企业的收入,少说也在亿元之数。他凭借那年的创意和灵感,也是“拜”******的启发,他也建立了他自己特色的“红楼”,那是一个为各级官员和企业大员培养“小三”的地方。

从各地精心挑选的有文化气质的美女,安插到各地做中小学教师,虽是代课,经过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耳濡墨染,她们也会有一种教师特有的羞涩和矜持的气质。然后在那个红楼里请来陪领导们跳舞。也有一部分是直接聘请来的女大学生做公关小姐的,只要是有领导看得上的大学生,秦刚就会不惜重金把这些女大学生说的心动。

这几年来,凭借这个红楼,他把省市几位关键的领导一一拉下了水。或许也不叫拉下水,让这些领导为他的企业开绿灯。企业上收到的一些好处,他也不会独吞,他会以干股的形式分给这些领导。

秦刚明白,他的飞黄腾达不能只靠这些见不得人的黑道,还必须做出一些轰轰烈烈的实际来,这样他的官运不但亨通,而且有根基,更长久。

因此,这次到滦海来,他也是带着极大的抱负而来。上任伊始,就是频繁召开各级干部会议,讨论制定今后五年工作计划,尤其是近两年的工作计划。

为什么要重点制定近两年?因为在他看来,在滦海待上两年就已经不短了,他想到的是,三年后他的高升。

经过讨论,他发现,上一届的领导班子在两年内招商引资总数已达到300多亿元,形成生产力的固定资产为120亿元,产值为100亿元,全县总产值已经达到150亿元,财政收入为10.5亿元,排在各县区第三名。全省第12名。

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并不难,因为要把后续的投资建成投产,所释放的生产力又可以增加一倍产值以上,即便是不投资上马新项目,保证现有项目的投产和正常运转,到第三年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应该不算是难事。届时财政收入达到近30亿元也是可能的。

但秦刚一个狂妄的计划在他脑袋里形成了,我要锦上添花。

当时从渤海市到滨海港口咀西港的铁路刚刚通车,在铁路沿线是遍地的小铁矿,而渤海的煤矿也是全国有名的炼焦煤产地。当时渤海其他县区已经在铁矿地建起了多个百万吨的规模铁厂,这些铁厂产值动辄百亿,对滦海形成了咄咄逼人之势。

我们也要建铁厂,他在党组会议上宣布。我们马上去邻县铁厂进行考察。

紧接着,他带领县委县政府几个主要领导开赴邻县考察。经过两周多的考察。

得出这样一个分析:邻县有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他们把铁矿建在矿山旁边,煤矿也在几十里范围以内,至于资金是产权出让,县里不出一分钱,占用铁矿和铁厂50%以上的所有权,有的在60%左右。

秦刚问会场的所有人,“很显然,采用邻县这种思路是行不通的。要建铁厂缺的是资金。但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呢?”

大家面面相觑,工业促进局的一位处长站起来道,“要说优势,就是我们的工业园区,要投资我们的园区基础设施吸引人。”

“现在我们的劣势呢?”

这个处长站起来说,“和邻县比的话,我们的主要劣势就是没有资源,我们要靠钱去买,而买的话我们有没有资金。”

“要是我们有了资金成功率是多少?”

这位处长道,“有了资金我们基本上和邻县铁厂没有太多区别,他们能成我们也可以成功。”

秦刚道,“我们可以吸引民间资本过来,外商投资过来,我们现在通了火车,我们县和矿山的距离就拉近了,只有百十里的范围,基本上我们等于是在矿山旁边,成本也不会太多,再加上我县优越的基础设施,从税收和环境治理上我们可以给些特殊的优惠,这样不愁招不到商。”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按照秦刚的思路,县委县政府召集得力干部带领招商局,南下香港广州,背上辽宁、内蒙,转变渤海市的企业大户。终于找来了六家民企落户滦海,再加上本县上马的小企业也达到80多家。

由于滦海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完善,进驻企业很快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继投产,到2007年年底,全县近90多家铁厂产钢达到400万吨。一举成为滦海各县首屈一指的产钢大县。仅钢厂一项产值就达100多亿元,去年滦海产值已达到400亿元,一跃成为渤海市县区的产值冠军。

在滦海召开的全市经济现场会上,********田放和张同旺为此竟当众唱起了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