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梦之三国
18947700000080

第80章 三国谋士的出身与投靠的主公

又是一个孤灯冷寂的夜晚,作者特别喜欢在家人安睡之后,拿起书本,小读一会儿,记得上初中时,作者最喜欢读的小说就是三国演义,红楼梦也看过,但是看不懂,西游记和水浒传看着头晕,因为里面有好多字作者不知其意,只有三国作者看得津津有味儿,每当第二天要放假,作者都会买来一瓶啤酒,几样小吃,做着自己的床上看三国,那种淡淡的感觉,现在在也找不回来了。

大家看三国时想到没有,为何逢纪,田丰会追随袁绍,郭嘉,荀彧会追随曹操,鲁肃,周瑜会追随孙权了,诸葛亮,庞统会追随刘备,可能大家会说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么,难道诸葛亮会去追随曹操,郭嘉会去追随刘备么?提到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看待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作者就从这杰出谋士的出身来说说这个事情。

这些杰出谋士的出身全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全部出自士族,这是因为想要当谋士,首先必须要有高深的学问,而要有高深的学问必然就要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教育都是一项昂贵的开支,尤其是古代,没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基本上是不可能受到教育的。而这些必备条件对于一般小门小户的人家来说是没有的。

在这里还要多说一句,古代的老师有很多也是按照收费多少来教学生本事的,记得看过一个人曾写过,他有个一起上学的同学,一天拿着一封书信来找他问里面写的一段话是什么意思,这个人一看是论语中的一段话,他就感到很惊奇,问这个拿信之人,这句话老师不是教过么,这人回答说是教过,也会背诵,但是老师没有告诉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看到这里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出了学会里面的文字念什么之外,其他的什么都没学会,就好比大家学外语,老师让大家背课文,背单词,却不交给大家组句的语法,大家学了外语同没学有何区别,而那个人为什么知道这句话的意思那,因为他每到年节都会给老师送礼物,所以老师自然就对他很照顾,同样在古代的一些官学中也是这样,老师只是天天教大家背诵文章,过了一段时间,在上一次大课,稍微解释一下课文,至于学生学多少,全看自己造化,若是想深入学习,就要给老师孝敬,智力一般的学生基本就学个认字,智力好的当然另当别论,像郭嘉,诸葛亮,荀彧等人不但智力极高,而且都受到了最好的教育。

这些人之所以会选择不同的主公作为投效的对象,一是原本这些人中有在汉朝为官,当董卓乱政之后直接就投靠了当时反对董卓的势力,更多的则是从自身地域出发,投效了不同的主公,袁绍初始占据翼州,黄河以南等广大土地,出身益州的田丰等人自然就投效了袁绍,刘备在荆州发展,诸葛亮就投效了刘备,而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因为在孙权的地盘上,也就投靠了孙权,还有一些谋士则是四海为家,想要一展胸中所学,他们不畏艰难(想古代交通困难,路上盗匪极多,敢于跨越州郡去投效一个人也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大家可以想象要是让你从伊拉克步行,或者做着马车穿越叙利亚,来到中国,你会怎样),如郭嘉,先是投效袁绍,结果七年时间默默无闻,后又转投曹操,名留青史。

这些知名谋士无不是深知人情世故,学识渊博,就是放到现代,也绝对会是成功人士,当然袁绍等人也均是极有手腕之人,可能大家对袁绍的印象是此人多疑无能,实则这也只是相对的,袁绍本身还是极具才干的,在他在汉朝为官的那些年中,也做出了很多政绩,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若袁绍真是一个无能之人,又怎能做出如此多的政绩,又怎能打败公孙瓒等人,夺取青、并二州。只是他虽然才干不凡,但遇到了更加闪耀的曹操,只能落得兵败官渡,黯然身死的下场。

纵观三国,其实就是一部门阀争夺天下的历史,代表各方地域利益的集团互相厮杀,但这也成就了无数豪杰猛士,让他们在有生之年,展现出人生最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