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文刀何广文传
18708300000003

第3章 二十一文学院的论辩

(二)二十一文学院的论辩

在这个WA县的高中,有一个特点就是环境优美与古风并存,主要原因在两个花园,它们分别是东木莉花园和西玉廊厅花园,东花园里有一个古代的雕塑,孔子捧书望月图样,西花园有亚里士多德冥想雕塑,中间有一条小河贯穿东西两个花园,花园中有一个走廊和亭子与桥相连,如龙当空。

在这两个花园旁边分别有一首对联。

东花园写着:人间仙境亦如此,无心去把功名看。

西花园写着:捧书观花空参差,痴情男;皓月当空对江泪,多情女。

因此这里成了学生们谈恋爱的天堂,刘鹏经常在此这是后话。

进入高中老师首先给学生讲为什么要上高中,老师说道:高中就是一个电梯,把不同能力的人送到不同的高度,你的成绩就代表你的高度,所以每个学生都要努力。于是写了下面两个对联: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铁杵成针,萤雪之功,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老师要让学生早早的做下准备,为了高考,为了学生们的未来。

下面是老师们已经都会背的经典台词,今天老师又为学生背了:

学习是个兴趣问题,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取的进益,有句话说,知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大家应该懂得这道理。国家之兴在于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是祖国的思想,如果青年不去思考,不去明确自己的方向,那么国家的走向有是何方。不知方向者,多做而无益,国之不能强,人之不能富。努力是需要的,身体却是本钱。如果身体不好,就算是满腹经纶,不能说与人之,学之奈何?学习不是多读书,而是能精读细读,有所吸收。多吃饭的人不一定比,吃的少但能摄入营养的人健康。

一般情况下,这句话总是能打动所有的学生,现在一样,全班的学生已经沸腾了,都认为老师是多么思想深刻,多么博学,他们不知道这句话被引用了多少次。

小巳这时候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他嘴里默默的念着:

纷纷学子各归乡,只叹命运太苍凉,萤雪悬梁把书读,十年寒窗两茫茫。

这时班里站起来一个男生,他不像小巳那样,他敢于把想说的都说出来,他说道:自出生以来便忙忙的追赶,碌碌匆匆,从未停下过脚步去细细的听一听水流,闻一闻花香,不知道一生的徒劳到底是在忙些什么,静下来的时候,偶尔会思考一下活着的定义,发现,太多的东西让人疲惫,生活的美好被我们忽视了,而去追求那些累人的物质。冷冰冰的分数总是让人心寒。

这句话同样起了让全班轰动的效果,他说,大家好,我叫刘鹏。因此他的名字瞬间被班里的所有人都记住了。

老师自有他的想法,不管他是不是认同刘鹏说的,老师继续讲:好好学习就是为了社会稳定,就是为了实现你们的价值,只有在实现价值时,人才有快乐。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故宋公明能集结各路好汉,刘邦能称帝。因此有了价值还需要被人发现,这个伯乐就是高考。国家已经给你们每个人提供了被发现的机会,你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拥有价值。

老师说的每句话都很有道理,学生根本不能反驳。谁都不知道这是被引用的第几次了。

刘鹏不以为然,他追求的只是一切随心,不与世人挣功,自己淡薄清闲,坐看花开花落,云卷云疏。

老师继续说道:你们茁壮成长,祖国就茁壮成长,少年强,则国强。这是一句空洞的不能再空洞的话了,如果懂得其中的意思,其中带有一丝的凄凉,尤其是“茁壮”两个字。

老师继续他的说教,老师念了一段文章——关于高考的:

人人都要参加高考,人人都相互安慰。开旅店的知道学子要考试,推出状元房,祝他们考好;开饭馆的打出状元桌,为考生准备合理的营养饭食;开车的,热心免费送考;开茶馆的免费送水送茶,卖文具的免费给考生提供使用。又有各地的政府部门在考场周围控制人口流量,减少噪音。周围不准放炮,车辆不准鸣笛。老师们也给学生进行心里的指导,减轻压力。

吃穿住用行,全部以考试为主,什么国家大事,暂且可以不议;家庭纠纷也可不让考生知道;亲人去世那是命运,会影响考试,毕竟高考才是正事;夜晚的蛙声一片,砒霜可以毒死全部;考生迟到,父母下跪求,监考老师捍卫公平,铁面无私。只是为了科举,全天下人茶不思饭不想,只恐出气声音大了,惊动考生。全天下人无人不关心考试,全天下人无人不关心考生。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为了国家能够选拔出真水平的人才。

同学们认真的听着,刘鹏心不在焉的想着自己的事,在桌子上刻着——人性扭曲。

当然很多人会关心的问,刘鹏是哪里的人,这是说话的规定步骤,要想认识新同学大家都这样说,但却都记不住,每次问过后就忘了,下次还要问,直到他们的关系很好以后,就都不会问了,虽然从未记住。

刘鹏的家在文刀村,这个村的名字原本叫刘村,因为刘村听着不好听,于是就把字给分开来念,便成了文刀村。这个村的名字也恰恰符合了村民们的愿望,他们希望村里能吹进写文风,能出来把文刀把村里的恶习都一刀刀的砍碎,把所有不好的东西都革命了——老师曾说革命就是把命给割了。

刘鹏也的的确确算得上是把刀,但经常割碎的是老师的心,老师认为他太不听话,老师希望像其他学生一样,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不要多想,也不要多做。因为他,老师的工作难度变得很大。